考研政治讲义:马哲第二章答疑解惑 2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怎样理解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无限性和有限性?
(1)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空和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2)时空是绝对的,是指它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其客观实在性是无条件的,不变的;其相对性是指时空特性的具体性和可变性,时空特性随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随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3)时空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是无限和有限的统一。时间和空间的有限和无限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无限由有限构成,通过有限而存在。如宇宙中每一个具体事物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有限的,但是,各种具体事物数量是无限的,它们的转化、发展是无穷的。第二,有限包含着无限,有限体现着无限,任何有限的具体事物都包含无限的层次,如《庄子》所说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第三,有限是局部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无限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因而是绝对的。如对于个体来说,其生命是有限的,这种生命的存在是有条件的,但是对于整个世界来说,生命的转化来说又是无限的,是绝对的。
4.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什么思想?
这句话朴素地表达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命题。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作为唯物主义基本形态之一,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不过,在它们看来,这种作为世界之本原的物质,往往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古代辩证法通常是自发地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在承认世界物质性的同时,还朴素地指出了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存在着矛盾。命题把“气”这样一种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而“形”、“光”、“声”作为万物的代表是“气”的表现形式,这是十分明确的唯物主义思想。
由于“形”、“光”、“声”是运动变化着的现象,而运动、变化的观点是辩证法基本观点之一,故而该命题含有辩证法的成分。同时,这一命题也表现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思想。由于“形”、“光”、“声”存在着区别,是不同的运动形式,所以此思想中体现了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观点。
5.什么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1)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是不同的概念,但都是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夸大绝对运动和否认相对静止是对运动的两种极端的理解。 所谓相对静止就是指没有发生某一特定形式的运动,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相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式和量度,是物质分化的前提和条件,正是由于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着静止这一方面,才能形成无限多样、性质各异的事物,把运动和静止割裂开来,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就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相对主义:割裂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否认事物本身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稳定性和认识内容的客观性的思维方式。其特征是片面强调现实的变动性和不稳定性;夸大认识的主观形式,否认客观真理;只看到事物和认识中矛盾双方的转化和相互过渡,否认它们的区别和对立,抹杀它们之间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