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解析精选习题之马哲第三章5

2007年12月20日 来源:新浪考试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三、分析题

  1. [参考答案]

  (1)第一,矛盾具有特殊性,即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自己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自己的特点,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短期行为的种种表现都是违背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的;第二,集体主义是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它是无产阶级科学人生观的核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杀鸡取蛋”的短期行为,从根本上说就是违背集体主义思想的,是从个人主义或小团体主义出发的,领导者不顾人民的长远利益,只从个人捞取政绩出发,其实质是个人主义的表现。

  (2)克服“短期行为”,首先要克服领导干部的个人主义思想,以无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以集体主义行为准则处理经济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其次,要以对立统一的原理为指导,正确处理长期与短期的关系。长期和短期是辩证统一的,没有短期就没有长期,没有长期就无所谓短期;长期是无数短期的积累,长期寓于短期之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应当把长期和短期辩证地统一起来。第三,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反对主观主义,反对“一刀切”。

  【思路点拨】 本题中第一问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考察,第二问是对集体价值观的考察。本题的难点就是找准原理来回答,就需要考生认真的分析材料,结合相关的原理来回答。本题是跨章节的,通过点的揉合来考,在做这样的题目时思维一定要开阔。

  2. \[参考答案\]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处理国际关系时必须重视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对外开放,反对割裂国家之间的联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处理国家关系必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差别,避免冲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各国的国情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求同存异才能共同发展。

  【思路点拨】 本题是通过给出材料让考生联系所给的材料回答原理,考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多角度回答即可,但注意要言之有理,不可无根据的联系。

  3. \[参考答案\]

  (1)体现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哲学道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①要按规律办事,使思想符合实际,就要实事求是;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使思想符合变化发展着的实际而不被旧观念束缚,就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②客观事物是一个无限发展、永无止境的过程,坚持解放思想,也是不断随着“实事”和“是”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只有按照与时俱进的步伐和尺度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才能不断更新,才能不断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做到与时俱进;坚持与时俱进,要求做到不断解放思想、达到实事求是。坚持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2)①A村大胆尝试大包干,B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农业生产特点和规律出发,冲破了旧体制的束缚,取得了农村生产力的大发展。这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哲学道理。

  ②B村的发展道路还体现了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哲学道理。80年代中期,根据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行多种经营。

  90年代中期又深化改革,促进科技进步,本村经济持续发展,人民过上了殷实的小康生活。

  进入新世纪,又决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工业竞争力,并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B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村的经济工作具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的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而A村安于现状,满足于一时的成就和单一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和动力。这说明解放思想不能一劳永逸,必须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3)A、B两村20多年变化发展的经验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第一,必须培养创新精神,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克服因循守旧,让思想跟上时代,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第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第三,坚持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认真总结实践的新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思路点拨】 本题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哲学道理的考察。通过给出两段材料让考生比较来回答问题,首先要回答材料体现的原理,材料中的两则实例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因此回答要全面,第二步要结合材料进行回答,第三步要回答得到的启示,也要从正反两方面来回答。

  4. \[参考答案\]

  (1)材料1的第一段话是说辩证法所研究的矛盾是对象自身中的矛盾,就是矛盾不是主观产生的,而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人们思维中的矛盾不过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第二段也是强调辩证矛盾就是实际生活中的矛盾,即实际客观存在的矛盾,不是主观字面的或头脑臆造出来的矛盾。这两段话突出一点,就是“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2)材料2把矛盾归结为一个范畴,当作纯粹是主观的思想的东西,认为它不是现实的,只能是思想的任意组合。它与材料1把矛盾看作是对象自身中、实际生活中的矛盾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把矛盾当作是由思想臆造的。

    (3)材料3公然否认自然界中有矛盾,他认为矛盾只存在于语句上、字面上。材料1明确指出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不能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材料3的错误在于:一是公开否认自然界中矛盾的存在,二是把矛盾当作字面上的、语句上的,同样是否定了矛盾存在的客观性。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对矛盾内涵的准确把握。三段材料,表明三种不同的观点。 材料1是辩证法的正确观点,认为矛盾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材料2承认自然界中存在矛盾,但又为是纯主观的思想的东西。材料3则公然否认自然界中矛盾的存在,认为矛盾只存在于陈述中。只要仔细分析材料,就不难得出以上的答题思路。

上一页】[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