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解析精选习题之马哲第三章2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选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辩证法同循环论的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事物发展是否定之否定过程B.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2.因果关系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
A.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B.确定的发展趋势和不确定的发展趋势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C.引起和被引起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D.实现的发展趋势和未实现的发展趋势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3.“或然率”这个概念是对()
A.相对性在量上的说明B.可能性在量上的说明
C.必然性在量上的说明D.偶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4.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5.唐代诗人顾况写道:“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有()
(1)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内因(2)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3)事物变化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4)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A.(1)(2)(3)B.(1)(2)(4)C.(1)(3)(4)D.(2)(3)(4)
6.2001年底,中央提出的国有企业三年改革和脱困总体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充分看到“三年改革和脱困”是一个阶段性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绝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结束,而是深化改革的新起点。这一认识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7.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8.2002年度,国务院取消789项行政审批项目,提出“对应当取消也可以取消的项目,坚决予以取消;对应当取消但目前条件尚不具备的审批项目,提出过渡性的措施和办法;对应当保留的审批项目,予以保留”。这一要求体现的辩证法原理()
A.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9.“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
A.机械决定论B.神学目的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唯物主义决定论
10.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产资产的整体质量。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
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
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11.“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12.“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主要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要坚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②从实际出发
③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④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②④
1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A.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
B.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前提,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C.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内容,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形式
D.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内容,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形式
14.工作中“及”与“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
15.关于人工智能的出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了对人类意识本质的挑战B.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人不再是能动的主体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主要分歧是()
A.是否坚持联系的观点B.是否坚持发展的观点
C.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是否属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范畴
2.“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A.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C.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D.否定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3.质和属性的关系包括()
A.属性和质是直接同一的B.质是事物属性各方的总和
C.属性是事物的外在表现D.质是事物属性的表现
4.度是指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下列现象属于突破事物存在的度的有:()
A.积劳成疾B.乐极生悲C.苦尽甘来D.言多语失
5.下面关于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
B.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C.全面协调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D.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6.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A.磁场影响电流 B.温室可以生长反季节蔬菜
C.闪电后必然有雷鸣 D.实践出真知
7.用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解释“水中捞月”和“大海捞针”这两句话的异同()
A.“水中捞月”是不可能的,“大海捞针”是可能的
B.“水中捞月”和“大海捞针”都是不现实的可能性
C.“水中捞月”和“大海捞针”都不能内转化为现实可能性
D.“水中捞月”不能转化为现实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