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74个核心考点6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6,▲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08年新增考点)
(1)在资本积累的发展进程中,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与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内在地、本质地、必然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2)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造成社会总资本对劳动的需求相对减少,形成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还造成了劳动力供给增加,加强了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3)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主要表现在:
①工人阶级的实际收入比重趋于下降,而资产阶级收入比重趋于上升,两极分化趋势明显;
②资本主义国家失业现象极为严重,大批失业和半失业人口大量存在;
③工人的实际工资有时会出现下降的情况,大量工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生活极不安定。
27,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商业利润的实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①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形式。利润形式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利润率p’=m/c+v,和有机构成反方向变化。
②利润率: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表示预付资本增殖程度。
③影响利润率因素:剩余价值率、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不变资本的节省、原材料价格变动
28,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三)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超额利润。内部竞争也形成商品的社会价值。
(1)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
(2)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3)剩余价值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表现为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即形成平均利润。平均利润是指以预付资本大小按平均利润率计算归每个生产部门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
(4)平均利润率水平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利润率反映了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资本的赚钱速度。
①各部门利润率水平,②利润率不同的各部门的资本量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小。
29,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前提是:平均利润形成(三)是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1)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随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注:生产成本指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该范畴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真相,因为它混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2)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也发生变化,即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这没有否定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支配着生产价格的变动。
(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排斥各部门中少数先进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4)超额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家间关系。
30,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职能资本家:产业、商业、农业资本家(三)商业利润实质:雇佣工人所创剩余价值。
(1)商业资本:在流通领域中从事商品买卖,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
(2)商业资本的职能: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即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3)商业利润:商业资本家通过购销差价,按照平均利润率的要求,从产业资本家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中所瓜分到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并剥削包括商业职工在内的雇佣工人的关系。商品资本:直接生产出来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
31,借贷资本和利息(三)★★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价格低于生产价格
(1)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产业、商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2)借贷资本的特征有:
①它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即资本商品;
②它是作为一种所有权资本,即财产资本与职能资本相对立;
③它具有不同于职能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即G—G’,是最富有资本拜物教性质的资本。
(3)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本质是借贷资本家通过借贷关系从职能资本家那里瓜分到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①利息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②利息量取决于借贷资本的大小和利息率的高低。利息率高低取决于:平均利润率高低和资本市场供求
(4)利息率是一定时间内利息量和借贷资本量的比率,简称利率。
(5)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6)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充当借贷关系中介的企业。银行利润来源于工人的剩余价值。
【上一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