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哲重要知识点汇总(四) 4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55、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包括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则总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在社会意识诸形式中,那些反映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称为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的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奴主义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才是无耻之流。”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有不一致性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B」(2007年单选题第4题)。意识形态具有反映社会存在,维护或批判现实,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以及创新等作用。
56、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首先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然后,一定形态的文化又给予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以影响和反作用。文化具有保持社会正常运转、传承知识、教化人以及建构民族心理、塑造民族性格、形成民族传统等功能“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A、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B、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A」(2008年单选题第4题)。努力创造先进社会主义文化,引导人和社会全面发展据报载,北京市鬃区开展以文化育文明的活动,通过文化资源孕育文明、群众文化哺育文明、文化兴区培育文明等三种途径,营造文明城区。这是因为A、文化和文明是没有区别的B、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构成文明C、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D、文化进步程度与文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BCD」(2006年多选题第19题)。
57、文明与文明形态
文明是标志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的社会历史范畴,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人类文明主要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实现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标志着A、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C、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B」
(2005年单选题第4题)2003年6月23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8月1日正式实施。1982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这一变化体现了A、政治文明的进步B、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C、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D、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E、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ABCD」(2004年多选题第16题)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