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哲重要知识点汇总(四) 2

2008年04月30日 来源:考研教育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D」(2004年单选题第2题)右边这幅漫画对于我们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警示意义在于A、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将受到自然界的报复B、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自于不当的人类实践方式C、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D、人类依附于自然是摆脱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AB」(2008年多选题第17题)。自然环境和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5)实践活动是形成社会的基础。历史唯物论对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揭示,就是着眼于实践并以实践为基础来进行的。
    
    47、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
    
    (1)社会有机体是囊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指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关系同时存在又相互依存所构成的整体。
    
    (2)同生物有机体相比,社会有机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之中;社会有机体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社会有机体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三种生产(物质、精神和人自身)的统一。
    
    (3)社会有机体思想的方法论意义:社会有机体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为我们全面理解社会的内部结构、生长机制以及运动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要把对个别社会现象的研究上升到对社会总体的研究;党的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发展的“四位一体”的新布局和协调发展的“五个统筹”的新思路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代际平等”的新理念,是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创造性运用。
    
    (4)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其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人类三大实践活动的对象化形成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
    
    48、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其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社会经济结构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49、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性
    
    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改造和利用自然使其适应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力具有物质性、社会性、历史性的特性。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智能性要素,它渗透于生产力三个实体要素之中,它可以转化为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物化于劳动资料之中,扩大劳动对象,转化为生产管理手段。在社会发展中,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第一生产力。

上一页】[ 1 ][ 2 ][ 3 ][ 4 ][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