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重点知识记忆之邓三论篇(三) 2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2.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
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共同富裕,是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政策。东部沿海地区要利用有利条件,较快地发展起来,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需顾全这个大局。沿海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它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23.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及意义
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是扩大内需,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巩固边防的根本保证;是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的主要工作: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关键;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条件。
2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农业是人类生存之本,衣食之源;(2)农产品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提供重要的原料,是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3)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才可能为工业和其它部门发展提供剩余劳动力;(4)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成为工业品的重要市场;(5)农产品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人物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要发展现代农业;二要增加农民收入;三要改善农村面貌;四要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新型农民,具体措施有:
A.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B.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
C.发展农村文化事业D.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ABC】(2007年多选题第30题);五要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六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25.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为此,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为此,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