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必须要直面的四个现实法则3

2008年01月28日 来源:新浪考试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第三种现实法则:平均法则

  根据统计学理论,人可能不断的失败,但如果坚持不懈,就总可以获得成功。

  统计学理论证明,一个事件,如果具备产生某一结果的条件,那么在不断的重复之中,即使这个结果暂时不发生,将来也一定有发生的可能。产生结果的前提是不断的重复,如果只是试过一两次,就认定这件事根本不可能,从而放弃了尝试,那就永远也不会收获成功。

  1879 年,爱迪生经过 13 个月的奋斗,试用 6000 多种材料,试验 7000 多次,才以炭化棉线为灯丝材料发明了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泡。林肯也是在经历了长达 28 年的挫败后终于当选美国总统。

  大到整个人生,小到一道考研哲学分析题。都会让人觉得难以突破。有太多的人都是在试过几次以后就选择了放弃:“我真的不是学习的料”、“英语单词太难背了”。就这样注定了与考研成功无缘。

  反过来考虑,如果成功的次数多了,是不是就能永远成功下去,答案也是否定的。世界上既有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也有拿破仑战场显赫一生,最后兵败滑铁卢的范例。

  有的考研人本科的专业是英语,跨专业考研,自以为英语不错就不复习英语,结果成绩出来才后悔莫及。

  如果考研人都能认识到平均法则是人生中无时无刻不起作用的一条法则。那么就能平和地接受暂时的失意,而且不断努力,探索更好的学习方法,等待成功的到来。也能在得意时把心态放稳,未雨绸缪,完善自我,保住自己胜利的果实。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