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考研邓论和三个代表核心考点(三)3

2007年12月12日 来源:考研教育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六)

  (1)以马列、毛、邓、三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原则:①坚持以人为本②坚持科学发展③坚持改革开放④坚持民主法治⑤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⑥坚持党领导全社会共同建设。

  (3)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①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生活;

  ③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④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⑤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⑥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⑦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⑨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4)这九条目标和主要任务分别反映了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要求的各个方面,充实和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5)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全面的部署,提出了五条举措:

  ①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②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③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④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⑤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