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考前恐惧情绪从“心”开始2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反恐支招2 克服自卑,平视困难
还有一些自我否定与创伤性的失败体验关系不大,而是自卑的表现之一。有些人由于小时候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肯定,埋下了自卑的种子。到了青春期,如果没有很好地进行调整,自卑依然如影随形。自卑者有个特点,就是认为自己不配拥有美好的东西。所以,遇到机会或挑战,他就会自我否定,选择放弃或退缩。如果勉强坚持,也会在心里夸大困难,设想种种消极不利的场景,人为地制造出恐惧感来给自己设置障碍,以便让自己“悬崖勒马”,避免更大的风险。
3年前,小B以不俗的成绩考上某高校。大一时,他听同乡师兄说考研非常难,一般一位导师只录取一个学生,考试难度不亚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的时候还会有名额内定的情况,一般人考分再高也没用。这种说法让一向自卑的小B不敢奢望自己能成为研究生。转眼到了大三,身边的人纷纷考研,大势所趋,小B也加入到考研大军中。但每到复习的时候,小B心里就打鼓:“我能行吗?”“我是这块料吗?”“要是失败了,别人是不是更瞧不起我了?”这种焦虑不安的状态让小B逐渐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心理。一段时间后,他出现了失眠、注意涣散、记忆力下降等问题。无奈之下,他向心理专家咨询。最终,小B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度过了难关。
由于各种原因,自卑在青少年中较常见,通常表现为一种对很多事情都不自信的态度。克服自卑,除了上面的方法可以参考外,还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接纳自卑,告诉自己,“我是一个容易自卑的人”,坦然面对可以避免因为觉得自卑而更加自卑;二是建立自信,一定要对自己说,“很多人和我一样都会自卑,但我会在成长中越来越自信。”另外,要不断积累成功的体验,不放弃每一个让自己获得成就感的机会,小到一次课堂回答问题,大到一次考试,这样,不断增强的自信可以让你战胜内心的恐惧。
反恐支招3 成功的背后不是孤独
除了自我否定以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即对成功本身的畏惧,也会产生恐惧。有研究表明,部分女性因为担心成功会让自己丧失或者弱化一些社会角色,因而会拒绝成功。因为成功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在一个新的平台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以往习惯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受到冲击,某些社会关系也将会淡化或改变。这对那些保守的、被动的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这时候成功对他们而言,意味着动荡、不确定甚至竞争更加激烈的未来,所以他们对成功的态度不是渴望,而是畏惧。
小C是大四的学生,看到同学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她只淡淡一笑,没有羡慕,因为她不想重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初中时,小C的成绩就出类拔萃,周围也有一些不错的朋友。后来她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市重点高中,好朋友们的成绩都不如她,渐渐淡出了她的生活圈。这对渴望友谊而又性格内向的小C来说,是一种无奈的遗憾。到了高中,小C结识了一些新朋友,可高考结束后,同学天各一方,慢慢地又失去了联络。进入大学,小C成绩一直遥遥领先,却不善交际,总感到被同学嫉妒和孤立。如此一来,小C对成功产生了怀疑: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孤军作战、孤芳自赏,这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当然不是。小C觉得成功会让自己失去宝贵的东西,不要也罢,于是她对功名开始“敬而远之”,宁愿过平静的生活。后来,经心理老师的点拨矫正,小C意识到自己认识上有偏颇,慢慢地在后来的学习工作中变得开朗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