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考研报名“小贴士”:网上报名十大要点

2007年10月09日 来源:济南时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第五因素:国家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变化

  我国的研究生招生政策在长期是稳定的,但是在小范围内总会有些新变化,考生要随时关注国家教育部门的新闻,了解招生政策的变化,及时根据变化进行报考。

  五因素确定报考专业

  第一因素:专业的未来就业情况

  眼前的“热”专业,并不代表以后的就业形势一定会好,可能研究生毕业时所谓“热门”专业已经成为当时的冷门了。所以,考生要把握社会宏观走势,判断社会各行业需求。同时,也应了解专业招生单位情况。一些招生单位的所谓热门专业,其实根本就不具备起码的师资、经费和办学经验。

  第二因素:个人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和爱好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也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它往往是获取知识,成就事业的源头。

  第三因素:历年复试分数线和录取比例

  复试分数线的高低、录取比例的大小意味着竞争力的强弱。考生在选定某些专业时可根据往年的这些实录来定夺专业的取向。

  第四因素:学校的研究生培养年限

  目前,大多数学校研究生培养年限为3年或2.5年,少数学校学制为2年,并且考生要掌握准确信息,结合切身实际再做选择。

  第五因素:个人实际情况

  目前国内有两种研究生培养方式:一种是学术取向的,一种是职业取向的,比如MBA、MPA和法律硕士等。一般情况下,读职业取向的研究生学位比读学术性取向的学位花费要多,但未来的职业回报预期要大。

  对于考本专业的学生来说,本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已经耳熟能详,据自己的实力选择一个喜欢的、合适的学校就可以了。而对于跨专业的学生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评价自己的英语、数学、政治水平是否很强。第二,要多“投石问路”,在备考时找准相关院系和导师,了解他们对考生是否具有特殊要求,跨专业是否需要加试……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