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建筑大学202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吉林建筑大学202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吉林建筑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土木建筑为特色,理、工、文、管、法、艺、经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吉林省重点建设普通高等学校,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吉林省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是吉林省城乡基本建设领域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科技研发基地、产业发展决策咨询与技术创新服务基地。学校始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首批设立的十所建筑类专门学校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立足吉林,面向全国,服务建设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培养“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扎实、思想作风朴实”,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培育了6万余名土建类高级专门人才,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为建设领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设计学、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建筑学、机械、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交通运输、风景园林、社会工作、电子信息等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土木工程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一流A类学科”;建筑学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一流B类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优势特色A类学科”。智慧城市科学与工程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新兴交叉学科”。
学校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占地面积9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61亿元,图书馆藏书140余万册,配有现代化电子阅览室。目前在校研究生1700余名、本科生15000余名、来华留学生100余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80余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00余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420余人。导师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大人才项目人选、中央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资深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长白山人才工程”青年拔尖人才、“长白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一二三层次人选、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吉林省跨世纪学术学科带头人、吉林省第一批百名科技领军人才、吉林省首批学科领军教授、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优秀教师、吉林省品牌专业带头人、吉林省跨世纪中青年骨干教师、吉林省建筑大师、吉林省勘察设计大师和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等各类高层次专家、学者170余名。学校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9个,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学术、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
学校土木建筑优势突出,学科专业特色鲜明,为研究生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设有研究生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等19个院(部)。学校专注于严寒地区建筑节能、长白山脉“山水城市”人居环境与建筑、建筑业发展及遗产保护策略与技术等重点研究方向,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领域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拥有包括“松辽流域水环境”“寒地建筑综合节能”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高端科技创新平台、“松辽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吉林省高校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吉林省结构与抗震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寒地绿色建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建筑电气综合节能重点实验室、吉林建筑文化研究基地、吉林省建筑一体化集成技术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在内的35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有具备甲级资质的建筑设计院、建设监理公司、勘测公司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及科研服务基地,并与省内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设有53个本科专业,安全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环境工程、地质工程等5个专业先行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建筑学(本硕专业)、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城乡规划等6个土建类专业通过全国土建类专业教育评估(认证)。在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评选中,学校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测绘工程、工程管理、环境设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11个专业获评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地质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交通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工程力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勘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财务管理、视觉传达设计等13个专业获批吉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08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等次,标志着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已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为学校研究生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以来,学校依托学科和地域优势,着眼于建设行业发展实际,积极开展应用研究,为建设领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20余项,各级纵向科研项目1000余项;获各级政府奖项3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住建部授予学校 “全国建设系统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学校持续加大对研究生培养的资源支持,培养经费充足,有完善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建立了职责明确、层级清晰、上下贯通的“学校-学院-导师”三级研究生教学管理体系和科学规范的质量监控体系;毕业生就业率位居省内高校前列,多次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近几年毕业生进入全国一线城市的比例达到52%,进入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的比例为50%以上。学校自建校以来培养的毕业生活跃在国家城乡基本建设领域,成为建筑科研、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我们热诚欢迎有志学子报考我校研究生!
吉林建筑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E-mail:jljzdx_yzb@163.com
联系电话:0431— 84566435 84566436 84566037
传 真:0431—84566037
地 址:长春市新城大街5088号
邮 编:130118
报考说明:
一、招生人数
2023年我校拟招收硕士研究生667人,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下达的招生指标为准。
二、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②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③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以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不得跨学科、专业报考。
④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报名时间及地点
1.网上报名时间:2022年10月5日—25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预报名时间为2022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以教育部具体规定时间为准)。
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s://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考试安排、防疫要求等事项,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2.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地点和程序
时间、地点:具体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安排和本地区报考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请考生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公告,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或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个人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工作人员,根据核验工作需要,按要求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等,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程序:(1)考生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2)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3)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四、考试科目及有关内容
1.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数学考试均采用国家统一试卷,其考试大纲以教育部公布的为准。
2.专业基础课试卷由我校自行命题。
五、考试及调剂时间
1.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2.考试时间2022年12月24日至12月25日(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6日进行)(以教育部具体规定时间为准)。
3.调剂时间2023年3月(以教育部具体规定时间为准)。
六、复试说明
复试包括专业课笔试、外语测试、综合面试和思想政治考核。同等学力人员取得复试资格后,还须加试两门本专业主干课程;跨专业报考考生取得复试资格后须加试一门本专业主干课程。具体复试方案另行通知。
七、注意事项
1.考生在网上填写信息时必须认真、准确。如考生在网报时填写虚假信息,一经查证取消其入学资格。
2.实行师生互选制。研究生入学后进行研究生与导师双向选择,网上报名时不用填写指导教师。
3.为方便我校与考生联系,考生通过网上报名填写信息时,一定要认真填写详细地址、邮编及长期联系电话(固定电话及手机),以便发放准考证、复试通知、录取通知等。如因联系方式变更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己负担。
4. 研究生收费标准按吉林省物价局有关规定执行。
应用经济学 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 学习 方式 | 招生 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跨专业及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备注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编(著)者 | 出版单位 |
001经济与管理学院 020200应用经济学
01房地产与城市经济发展 02资本市场与建筑业投融资 03区域经济与统计分析 04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
| 全日制 | 8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01西方经济学 | 复试科目: 统计学 金融学 产业经济学 | 西方经济学 统计学 金融学 产业经济学
| 西方经济学教程(修订版) 统计学(第七版) 金融学(第三版) 产业经济学(第四版) | 梁小民 贾俊平 黄达 苏东水 | 中国统计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应用经济学学科简介
本学科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依托我校经济统计学、财务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城市管理等专业,注重与建筑学、土木工程等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紧密结合,通过长期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形成了房地产与城市经济发展、资本市场与建筑业投融资、区域经济与统计分析、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等研究方向。
本学科现有教师18 人(含4 名软引进高层次人才),其中教授8 人,副教授5 人,具有博士学历12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4 人,在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5 人。近5 年来承担国家、省部级和横向科研项目60 余项,科研经费500 余万元;团队成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 余篇,其中60 余篇被SCI、SSCI、EI、CSSCI 检索;申请专利10 项,获得社科成果奖、科学进步奖等奖项13 项。
本学科毕业硕士研究生可以攻读博士研究生;可以在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大型建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也可以在高校、科研院所从事相关研究工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 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 学习 方式 | 招生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跨专业及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备注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编(著)者 | 出版单位 |
002马克思主义学院 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思想政治教育 04中共党史党建
| 全日制 | 28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80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复试科目: 中国革命史 加试科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革命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21年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年版) 中国革命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1年版)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
| 本书编写组
本书编写组
《中国革命史》编写组 本书编写组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编写组 |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简介
本学科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拥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党建四个稳定的学科方向;本学科共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0人,学科专任教师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其中,教授12 名,副教授8 名,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16 名;科研能力与理论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学术成果丰硕,近五年出版学术专著12 部,在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战线等国家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 余篇,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本学科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以及其他省部级科研课题40 余项。
本学科重在培养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解读资政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党内法规制度,能够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且具有自觉学习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本学科的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以及党政管理等方面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 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 学习 方式 | 招生 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跨专业及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备注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编(著)者 | 出版单位 |
00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01新型建筑材料 02先进功能材料及应用技术 03新型复合材料及应用技术 04新型高分子材料 05绿色与生态建材 06改性水泥基材料 07高性能混凝土 08纳米材料及应用技术 09新型建筑节能材料 10新型胶凝材料 11工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2混凝土外加剂 | 全日制 | 17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03建筑材料学 | 复试科目: 复合材料 加试科目: 建筑功能材料 材料概论 | 建筑材料学 复合材料 建筑功能材料 材料概论 | 土木工程材料(3版) 复合材料概论 建筑功能材料 材料概论(第二版) | 陈志源等 王国荣 马保国等 周达飞 |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吉林省“十三五”高水平优势特色A 类学科, 拥有一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 余名,其中包括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吉林省高级专家、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高校教学名师、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创业先锋等荣誉称号,以及国家级、省级学会、协会的副理事长、副主任委员、常务理事、理事、委员等社会学术兼职的高级人才。是吉林省新型建材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吉林省建筑节能工程实验室、吉林省高等学校寒地绿色建筑技术工程中心、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高端科技创新平台、绿色与生态建材吉林省跨区域合作科技创新中心等的依托学科,是吉林省硅酸盐学会、吉林省硅藻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依托单位。主要研究方向新型建筑材料、先进功能材料及应用技术、新型复合材料及应用技术、新型高分子材料、绿色与生态建材、改性水泥基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纳米材料及应用技术、新型建筑节能材料、新型胶凝材料、工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混凝土外加剂等,在以上研究领域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成果突出。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部委科技攻关项目、省级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 余项,科研经费3000 余万元,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 余篇,300 余篇被SCI、EI、ISTP 收录,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22 项,研究成果大部分具有本研究领域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本一级学科注重新技术研发的实用性,大量的科技成果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已创造了数亿元的经济效益,并产生了显著社会效益。
建筑学 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 学习 方式 | 招生 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跨专业及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备注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编(著)者 | 出版单位 |
004建筑与规划学院 081300建筑学
01建筑历史与理论 02建筑技术科学 03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全日制 | 19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55建筑学基础 ④804建筑理论综合
| 复试科目: 建筑设计(4小时快题) | 1.只招收5年制建筑学专业毕业的考生; 2.不招收跨专业及同等学力考生; 3.考生自备快速表现所需用笔(包括马克笔、彩铅、粉彩等)、绘图所需用笔(针管笔、铅笔、草图笔等)、橡皮等。 | 建筑理论综合 (包括:A.设计原理及建筑构造:60分;B.专业设计:快题设计 90分)
建筑学基础 (中国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构造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及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
中国建筑史 外国古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 张文忠 朱昌廉 李必瑜、魏宏杨
潘谷西 陈志华 罗小未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建筑学学科简介
我校建筑学学科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技术性、艺术性和社会性特点。我校建筑学是吉林省内高校创办最早、具有40 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历史,形成了鲜明特色和优势的学科。建筑学学科是目前吉林省内惟一具有建筑学学士学位授予权、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建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吉林省一流学科。本学科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梯队结构合理的导师团队。本学科在吉林省建筑创作、建筑遗产保护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引领学科发展。
岩土工程 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 学习 方式 | 招生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跨专业及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备注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编(著)者 | 出版单位 |
005测绘与勘查工程学院 081401岩土工程
01季节性冻土工程 02基坑工程 03基础工程 04能源地下结构 05地质灾害评估与防治 06地下空间探测 07地下水灾害形成机理及控制 08岩土及地质工程信息化 | 全日制 | 6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5土力学 | 复试科目: 基础工程 加试科目: 岩土工程勘察 地基处理
| 土力学 基础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 地基处理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4版)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4版) 岩土工程勘察 地基处理
| 赵明华 赵明华 李智毅等 叶观宝等(第三版)
|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岩土工程 学科简介
岩土工程专业是以岩土体(地质体)的利用、改造与整治为研究对象,培养具有严谨求实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计算、试验测定、监测检测、方案论证及工程判断等工作且实践能力强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解决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建设等工程领域中岩土体变形和稳定问题,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构工程 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 学习 方式 | 招生 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跨专业及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备注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编(著)者 | 出版单位 |
006土木工程学院 081402结构工程
01新型组合结构 02新型钢结构 03新型混凝土结构 04新型装配式结构 05高性能与低碳结构工程技术 06新型高效施工技术 | 全日制 | 16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8材料力学 | 复试科目: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报01~05研究方向) 土木工程施工(报06研究方向) 加试科目: 钢结构基本原理 高层建筑结构 | 材料力学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土木工程施工 钢结构基本原理 高层建筑结构
| 材料力学 混凝土结构(上册) 土木工程施工(上册) 钢结构基础(第二版) 混凝土结构(中册) 建筑抗震设计(按新规范GB50011-2010)
| 孙训方等 东南大学等 重庆大学等 陈绍番等 东南大学等 郭继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结构工程学科简介
结构工程是研究土木工程中的结构选型、力学分析、设计理论、建造技术与管理的学科方向。我校的结构工程是1956 年建校以来首批建设的学科方向,也是吉林省内建设最早的学科方向。本学科方向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形成了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新型结构体系与性能设计理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复杂结构灾害作用及失效机理等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在复杂结构灾害作用及失效机理和新型组合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国内同类学科方向中处于领先地位。
2003 年结构工程学科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建设学科,同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 年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2014 年被评吉林省“重中之重”重点学科。2018 年以本学科为重要支撑的土木工程学科被评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一流学科A 类,依托结构工程学科的土木工程专业2019 年被评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学科方向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国内外本领域重要学术会议。结构工程学科方向已先后为社会培养了硕士生200 余人,指导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300 余篇。近五年来该学科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70 余项,可支配科研经费2000 余万元;获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科技进步一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10 余项奖项;发表学术论文600 余篇,其中SCI、EI、ISTP 收录100 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8 部。
我校的结构工程学科方向在吉林省建筑结构领域处于龙头地位。多年来,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发挥学科优势作用,解决了吉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土木工程领域的诸多重大科技难题,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政工程 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 学习 方式 | 招生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跨专业及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备注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编(著)者 | 出版单位 |
007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081403市政工程
01北方寒冷地区污水处理及回用理论与技术 02北方寒冷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03城市管网改扩建技术 05突发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技术研究 06垃圾和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 | 全日制 | 1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9水力学 | 复试科目: 水污染控制工程 加试科目: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 水力学 水污染控制工程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 流体力学 排水工程下册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 刘鹤年 张自杰 严煦世 王增长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市政工程 学科简介
本专业培养适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的需要,从事城市水工程和建筑水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技术咨询、建设与管理、产品开发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复合型高级人才。要求毕业生具有坚实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熟悉所从事科研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专业领域内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文献资料,具有外语写作的初步能力。毕业生可在市政、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研究院、政府部门、高校、科研单位、城市水务行业、工矿企业、城市消防部门从事水环境保护管理、规划设计、技术咨询、设备安装、生产运营、教学科研和新产品开发等工作。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 学习 方式 | 招生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跨专业及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备注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编(著)者 | 出版单位 |
007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01 建筑室内环境保障技术研究 02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研究 03 绿色建筑节能减碳技术研究 04 能源高效蓄存与输配技术研究 05 严寒地区清洁供暖与智慧输配 | 全日制 | 1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1流体力学与传热 | 复试科目: 供热空调 加试科目: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概论 | 流体力学与传热
供热空调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概论 | 流体力学(第二版) 传热学(第六版) 供热工程(第四版) 空气调节(第四版) 空调工程(第2版)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四版)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第四版)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概论 | 龙天渝 章熙民、朱彤、安青松等 贺平、孙刚 赵荣义 黄翔 彦启森 吴味隆 龙恩深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学科简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于200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开始招生。该学科是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的重要分支,依托学科的本科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19年评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以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等理论为基础,研究内容包括建筑室内环境保障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绿色建筑节能减碳技术、能源高效蓄存与输配技术、严寒地区清洁供暖与智慧输配等领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本学科研究团队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实力雄厚,学科梯队结构合理。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团队意识强、学术思想端正、创新能力强的学术队伍。现有本学科研究生指导教师15名,其中博士14名,一级教授1名,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首席带头人,吉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1名,吉林省首批“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1名,“全国三八红旗手”1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2名,吉林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多人为省市决策咨询专家等。新形势下,本学科的中心任务是在国家“双碳目标”下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基础上,为人们提供健康、适宜的人工环境,促进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 学习 方式 | 招生 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跨专业及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备注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编(著)者 | 出版单位 |
006土木工程学院 08140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1结构抗震与加固技术 02地基基础灾害与防治技术 03工程结构可靠度 04结构健康诊断技术 | 全日制 | 8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8材料力学 | 复试科目: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加试科目: 钢结构基本原理 高层建筑结构 | 材料力学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钢结构基本原理 高层建筑结构
| 材料力学 混凝土结构(上册) 钢结构基础(第二版) 混凝土结构(中册) 建筑抗震设计(按新规范GB50011-2010)
| 孙训方等 东南大学等 陈绍番等 东南大学等 郭继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简介
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学科主要研究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措施。在减轻未来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能力、提高国家重大工程的防灾能力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本学科重点研究方向是工程抗震、工程结构加固、重大工程安全防护与城市防灾减灾和地基基础灾害与防治。
本学科方向拥有一支以年富力强的教授、博士为主体的研究团队,团队构成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特点。2014 年以本学科为重要支撑的土木工程学科被评为吉林省“重中之重”重点学科。2018 年以本学科为重要支撑的土木工程学科被评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一流学科A 类。依托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的土木工程专业2019 年被评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0 余篇,被SCI、EI 收录50 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6 部;目前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30 项,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等奖项10 余项。可支配科研经费1000 余万元。
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学科在吉林省土木建筑领域处于先进地位,在科技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较大的成就。随着本学科科研成果的推广及应用对确保地方建筑工程的安全可靠以及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桥梁与隧道工程 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 学习 方式 | 招生 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跨专业及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备注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编(著)者 | 出版单位 |
008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
01桥梁结构理论与试验 02隧道与岩土工程 03道路防灾减灾 04道路线形优化与交通安全 | 全日制 | 1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0结构设计原理
| 复试科目: 桥梁工程 加试科目: 道路勘测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 | 结构设计原理 桥梁工程 道路勘测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 | 结构设计原理(第5版) 桥梁工程(第5版) 道路勘测设计(第五版) 路基路面工程(第六版) | 叶见曙 邵旭东 许金良 黄晓明 |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
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简介
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目前拥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7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2人。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数值分析、弹塑性力学、结构动力学、结构有限元分析、高等桥梁结构理论、高等隧道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以及道路安全审计理论及应用等课程,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科研项目、重要工程问题等进行选题,对所选课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本学科桥梁结构理论与试验研究方向主要开展桥梁设计理论与试验、桥梁检测与加固技术、桥梁抗震技术、严寒地区桥隧材料耐久性等进行研究;隧道与岩土工程研究方向主要开展隧道设计理论及施工控制技术、隧道衬砌新材料、严寒地区岩土工程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道路防灾减灾研究方向结合北方严寒地区自然气候特点开展公路路面材料性能、沥青路面施工控制技术、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路面耐久性、路基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道路线形优化与交通安全研究方向主要对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线形优化与交通安全提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学科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交通运输厅以及吉林省教育厅等项科研项目30余项。
测绘科学与技术 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 学习 方式 | 招生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跨专业及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备注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编(著)者 | 出版单位 |
005测绘与勘查工程学院 081600测绘科学与技术
01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 02摄影测量与遥感 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 全日制 | 11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6测量学
| 复试科目: 工程测量(报01研究方向) 加试科目: 测量平差基础(报01研究方向) 控制测量(报01研究方向)
复试科目: 遥感原理与应用(报02研究方向) 加试科目: 摄影测量(报02研究方向) 定量遥感(报02研究方向)
复试科目: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报03研究方向) 加试科目: 地图制图学(报03研究方向) 空间分析(报03研究方向)
| 测量学
工程测量 测量平差基础 控制测量
遥感原理与应用
摄影测量 定量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地图制图学 空间分析 | 测绘学概论 测绘学基础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工程测量学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 控制测量学
遥感导论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 摄影测量学 定量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 新编地图学教程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原理 | 宁津生等(第三版) 陆国胜等 潘正风等(第二版)
陈永奇等(第四版) 武汉大学测量平差学科组(第三版) 李玉宝等
梅安新等 赵英时等(第二版) 张剑清等(第二版) 梁顺林等
邬龙等 汤国安等(第二版) 毛赞猷等(第三版) 周成虎等
| 武汉大学出版社 测绘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测绘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简介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下设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3个二级学科。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方向:以工程测量与形变监测为特色,开展建筑土木工程信息采集处理、工程形变监测技术、灾害监测机理与关键技术应用研究,服务于工程信息化、防灾减灾;摄影测量与遥感方向:以多源遥感技术应用与地理大数据分析为特色,开展多源遥感数据分析及建模、生态资源评价关键技术应用研究,着力解决多源遥感信息自动化与智能化处理方法、定量遥感方法、空间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为自然资源安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空间信息技术支撑;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方向:以城市空间信息获取与集成应用为特色,开展城市空间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应用等关键技术应用研究,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本学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数理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测绘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思维和工程实践训练,胜任国家基础测绘、城乡建设、自然资源、空间探测、资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空间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应用及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技术人才。
环境科学与工程 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 学习 方式 | 招生 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跨专业及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备注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编(著)者 | 出版单位 |
007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083000 环境科学与工程
01污水处理及回用理论与技术 02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03大气污染与防治技术 04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05突发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技术研究 06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 全日制 | 11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13环境学
| 复试科目: 水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环境学 水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环境学 排水工程(下册)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左玉辉 张自杰 赵由才 郝吉明 | 高等教育出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化学工业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简介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由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专业组成。
环境工程专业主要任务是培养从事城市、区域及流域和工业企业的水、气、固体废物和其它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要求毕业生具有本专业领域内坚实的基础理论,较广泛的环境工程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具有对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及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学生毕业后具有环境领域的科研、管理和工程设计能力,可从事城市和工矿企业环境污染控
制工程的规划、设计、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等工作。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领域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问题有深人了解,能够从事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管理、解决环境工程中的科学问题的高级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城市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研究、规划、设计、管理和教学等工作,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科研、管理能力,了解环境科学和技术的理论,熟悉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具有环境系统分析能力。
城乡规划学 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 学习 方式 | 招生 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跨专业及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备注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编(著)者 | 出版单位 |
004建筑与规划学院 083300城乡规划学
01 寒地城乡规划与设计 02 城乡发展历史遗产保护规划 03 城乡生态环境与技术科学 04 区域发展与规划
| 全日制 | 11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2城市规划原理(含总体规划、居住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④814城乡规划学专业综合(包括:A.城市规划实务;B.专业设计)
| 复试科目: 城市规划设计(4小时快题) | 1.只招收5年制城乡规划专业、建筑学专业毕业生,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2.考生自备快速表现所需用笔(包括马克笔、彩铅、粉彩等)、绘图所需用笔(针管笔、铅笔、草图笔等)、橡皮等。 | 城市规划原理: (包括: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居住区规划和城市设计) 城乡规划学专业综合 (包括:A.城市规划实务:60分;B专业设计:快题设计90分) | 城市规划原理(第4版) 城市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设计 历年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指定参考用书
| 吴志强,李德华 谭纵波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城乡规划学学科简介
我校城乡规划学科多年来立足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域人居环境建设发展的实际,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和丰硕成果。已形成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研究、寒地城市设计及其理论、长白山区域聚落空间研究、生态环境和地域建筑文化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特色。特别是在长白山脉聚落空间人居环境建设评价、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城市形态、寒地生态智慧与城乡规划实践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多项研究成果已应用到全省城乡规划建设的实际之中,并取得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已成为东北地域人居环境研究的重要基地。
管理科学与工程 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 学习 方式 | 招生 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跨专业及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备注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编(著)者 | 出版单位 |
001经济与管理学院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0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02绿色建筑及BIM技术应用 03建设经济与管理
| 全日制 | 8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15工程经济学 | 复试科目: 工程项目管理 加试科目: 施工组织 工程合同管理
| 工程经济学 工程项目管理 施工组织 工程合同管理
| 工程经济学(第四版) 建设项目管理(第二版) 建筑施工组织 工程合同管理(第二版)
| 刘晓君 田金信 陈乃佑 成虎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一直围绕严寒地区建筑业、房地产业等领域,始终注重与建筑科学、土木工程学科紧密结合,突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绿色建筑及BIM技术应用、建设经济与管理等研究方向,形成了一批重要的研究与应用成果。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北方城镇低碳建筑管理控制人才培养研究中心、吉林省建筑业发展研究基地、寒地绿色建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中国东北建筑文化研究中心等重要支撑平台。本学科研究团队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实力雄厚,学科梯队结构合理。在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人员配备齐全、团队意识强、学术思想端正、创新精神强的学术队伍。现有研究生指导教师28 名,其中博士10 名。团队成员中多人为学科评议专家组成员、省市决策咨询专家等。20 人次具有全国注册咨询工程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资产评估师、房地产经纪人、律师、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学会(CIOB)特许建造师等资格。
多年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使带有土建优势特色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现有省内领先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扩大国内外学术影响,提升科研项目层次和科技成果水平,促进本学科由省级重点学科向国家级重点学科行列迈进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并以此为吉林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设计学 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 学习 方式 | 招生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跨专业及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备注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编(著)者 | 出版单位 |
011艺术设计学院 130500设计学
01景观环境设计及理论 02室内环境设计及理论 03建筑形态设计及理论 04公共艺术创作及理论 05视觉传达设计及理论 06书法与设计 | 全日制 | 1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3环境设计概论 ④816空间环境设计 | 复试科目: 专业设计:景观环境设计(01方向) 专业设计:室内环境设计(02方向) 专业设计:建筑形态设计(03方向) 专业设计:公共艺术创作(04方向) 专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05方向) 专业设计:书法创作(06方向) 加试科目: 设计表达 平面构成 | 1.空间环境设计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复试专业设计为4小时; 2.考生使用考场提供答题纸,不允许自带纸张; 3.考生自备快速表现所需用笔(包括铅笔、针管笔、签字笔、马克笔、彩色铅笔等)、橡皮等。 | 环境设计概论 空间环境设计 | 城市环境设计概论 不指定 | 王晓辉 不指定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不指定
|
设计学学科简介
设计学是一门融科学技术、美学、经济学、人文科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材料学、社会学等综合性、边缘性学科,是一种创造性的、对人类生活(衣食住行用)各方面提出规划和方案的思考,设计学是艺术、科学和技术的交融结合,充分利用多学科的协作,更好地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为人类提供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我校于2006 年获得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 年获得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计学学科多年来在依托学校建筑学科优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资源,突出社会和市场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需求,形成了建筑特色鲜明且在省内有影响的景观环境设计及理论、室内环境设计及理论、建筑形态设计及理论、视觉传达设计及理论、公共艺术创作及理论和书法与设计6 个学科方向。
社会工作 (专业学位)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 学习 方式 | 招生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跨专业及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备注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编(著)者 | 出版单位 |
001经济与管理学院 035200社会工作
01工程类社会工作 02 社会治理 03青少年社会工作 | 全日制 非全日制 | 14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1 社会工作原理 ④437 社会工作实务 | 复试科目: 社会心理学 加试科目: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政策导论 | 社会工作原理 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心理学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政策导论
|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 社会心理学(第三版)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 社会政策导论(第三版) | 王思斌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 俞国良 孙光德、董克用 杨伟民
|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社会工作 学科简介
专业秉承人的全面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依托学校土木特色优势,开展工程类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与乡村振兴方面人才培养,结合社会工作本科生培养的经验,培养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具有一定实务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专业人才。我校社会工作本科专业2001年开始招生办学,拥有20年的办学经验,毕业生分布于企业、政府和群团组织工作。本专业在行业内享有较高地位,并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与吉大一院等部门共同承担数个国家级项目,督导评估省内多家机构。学生培养采取双导师制,每个学生配备两名指导教师(专任教师和行业教师各一名),专业所聘行业教师一般为行业领军人物。
建筑学(专业学位) 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 学习 方式 | 招生 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跨专业及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备注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编(著)者 | 出版单位 |
004建筑与规划学院 085100建筑学
01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2建筑遗产保护及其理论 03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04建筑技术科学
| 全日制 非全日制 | 6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55建筑学基础 ④804建筑理论综合(01、02、04研究方向) 或814城乡规划学专业综合(包括:A.城市规划实务;B.专业设计)(03研究方向)
| 复试科目: 建筑设计(4小时快题)(01、02、04研究方向)
城市规划设计(4小时快题)(03研究方向) | 1.01、02、04研究方向只招收5年制建筑学专业毕业的考生;不招收跨专业及同等学力考生; 2.03研究方向只招收5年制城乡规划专业、建筑学专业毕业的考生;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3.考生自备快速表现所需用笔(包括马克笔、彩铅、粉彩等)、绘图所需用笔(针管笔、铅笔、草图笔等)、橡皮等。 | 建筑理论综合 (包括:A.设计原理及建筑构造:60分;B.专业设计:快题设计 90分)
建筑学基础 (中国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城乡规划学专业综合 (包括:A.城市规划实务:60分;B专业设计:快题设计90分) |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构造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及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 中国建筑史 外国古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历年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指定参考用书
| 张文忠 朱昌廉 李必瑜、魏宏杨
潘谷西 陈志华 罗小未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建筑学学科简介
我校建筑学学科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技术性、艺术性和社会性特点。我校建筑学是吉林省内高校创办最早、具有40 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历史,形成了鲜明特色和优势的学科。建筑学学科是目前吉林省内惟一具有建筑学学士学位授予权、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建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吉林省一流学科。本学科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梯队结构合理的导师团队。本学科在吉林省建筑创作、建筑遗产保护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引领学科发展。
电子信息(专业学位)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 学习 方式 | 招生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跨专业及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备注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编(著)者 | 出版单位 |
(010)电气与计算机学院 085400电子信息
01先进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02建筑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 03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 04新型驱动材料与显示 05电子器件制备与应用 06智能控制技术 07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08大数据及云计算 09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 | 全日制 非全日制 | 1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2数字电子技术 | 复试科目: C语言程序设计
加试科目: 电路原理 MATLAB软件应用 | 数字电子技术 C语言程序设计 电路原理 MATLAB软件应用
|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版) C程序设计(第五版) 电路(第五版) 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第3版)
| 闫石 谭浩强 邱关源 刘卫国 | 高等教育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电子信息 学科简介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在国内行业中享有较高声誉的专家,形成年龄、学缘、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本学科拥有教育部、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吉林省教育厅的重点实验室6个,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应急管理部、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工业与信息化产业厅、吉林省教育厅、长春市科技局等科研项目80余项以及企业横向课题10项,获得省部级教学和科研奖励3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本学科重视学术交流,每年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并派出大批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本专业学位硕士点为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内企事业单位培养高层次应用研究型人才,研究生毕业后能够在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领域从事设计、研发、运行、管理、维护等工程技术相关工作。
机械(专业学位)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 学习 方式 | 招生 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跨专业及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备注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编(著)者 | 出版单位 |
011艺术设计学院 085500机械
01环境设施设计 02工业产品设计 03交互设计与技术
| 全日制 非全日制 | 3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7工业设计工程 ④816空间环境设计
| 复试科目: 专业设计:环境设施设计(01方向) 专业设计:工业产品设计(02方向) 专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03方向)
加试科目: 设计表达 形态构成 | 1.空间环境设计考试时间为3小时;复试专业设计考试时间为4小时; 2.考生使用考场提供答题纸,不允许自带纸张; 3.考生自备快速表现所需用笔(包括铅笔、针管笔、签字笔、马克笔、彩色铅笔等),橡皮等。 | 工业设计工程
空间环境设计
| 城市环境设计概论
不指定
| 王晓辉
不指定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不指定
|
机械 学科简介
我校机械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在依托我校设计学学科优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资源,融合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利用工业产品设计、环境设施设计、视觉与媒体设计、信息与交互设计、手工艺设计和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解决相关产业领域设计、制造以及管理等理论与工程技术应用问题。学生培养面向社会和市场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需求,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环境设施设计、工业产品设计、交互设计与技术3 个学科方向。
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 学习 方式 | 招生 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跨专业及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备注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编(著)者 | 出版单位 |
085700资源与环境
01环境工程 02安全工程
| 全日制 非全日制 | 29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13环境学(01方向)或817安全系统工程(02方向)
| 复试科目: 01方向 水污染控制工程 02方向 安全管理学 加试科目: 01方向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02方向 流体力学 安全学原理
| 01方向在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02方向在应急科学与工程学院 | 01方向 环境学 水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02方向 安全系统工程 安全管理学 流体力学 安全学原理
| 01方向 环境学 排水工程(下册)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02方向 安全系统工程(第2版) 安全管理学 流体力学 安全学原理
| 左玉辉 张自杰 赵由才 郝吉明
徐志胜,姜学鹏 吴穹,许开立 龙天渝 张景林,林柏泉
| 高等教育出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化学工业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煤炭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资源与环境学科简介
01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主要任务是培养从事城市、区域及流域和工业企业的水、气、固体废物和其它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要求毕业生具有本专业领域内坚实的基础理论,较广泛的环境工程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具有对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及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学生毕业后具有环境领域的科研、管理和工程设计能力,可从事城市和工矿企业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规划、设计、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等工作。
02安全工程
本学科立足地方、面向全国,突出行业特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安全发展,重在城市建设工程施工的事故预防与控制、城市道路(轨道)交通事故预防与控制、城乡建设系统安全(韧性)性、城市灾害预测预警与应急管理、城市空气污染预防与控制、火灾机理与人员疏散、建筑防排烟与灭火技术、电子电器设备热管理及城市管网安全运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着力培养具有事故预防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城市建设事故预防能力的高级人才。
学科现有校内硕士生导师11 人,校外硕士生导师10 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58.8%,博士学位教师占29.4%,35岁以下教师占35.3%。教师队伍中包括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省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吉林省安委会高级咨询专家、吉林省安全生产专家。近5 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务院部门项目、省级等各类研究项目50 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0 篇,其中SCI、EI、ISTP 收录50 篇;完成并通过省部级鉴定的科研成果20 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 项。学科拥有1 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 个吉林省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7 个省级学科交叉实验室。
能源动力(专业学位) 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 学习 方式 | 招生 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跨专业及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备注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编(著)者 | 出版单位 |
010电气与计算机学院 085800能源动力
01建筑电气节能技术 02电气智能化技术 03新能源发电理论与应用 04新型节能光源技术与应用 05建筑智能化技术 06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 07智慧消防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
| 全日制 非全日制 | 69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18电路原理 | 复试科目: 供配电技术 加试科目: 电气设备控制技术 自动控制原理 | 电路原理 供配电技术 电气设备控制技术 | 电路(第五版) 供配电技术 | 邱关源 雍静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能源动力学科简介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在国内行业中享有较高声誉的专家,形成年龄、学缘、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本学科拥有教育部、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吉林省教育厅的重点实验室6个,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应急管理部、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教育厅、长春市科技局等科研项目40余项以及企业横向课题5项,获得省部级教学和科研奖励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5项。本学科重视学术交流,每年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并派出大批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本专业学位硕士点为电气工程领域内企事业单位培养高层次应用研究型人才,研究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电气工程方面的设计、研发、运行、维护、管理等工作。
土木水利(专业学位)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 学习 方式 | 招生 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跨专业及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备注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编(著)者 | 出版单位 |
085900土木水利
01建筑与土木工程材料 02岩土工程 03测绘工程 04结构工程 05市政工程 06暖通空调工程 07建筑工程管理
| 全日制 非全日制 | 209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03建筑材料学(01研究方向) 或805土力学(02研究方向) 或806测量学(03研究方向) 或808材料力学(04研究方向) 或813环境学(05研究方向) 或811流体力学与传热(06研究方向) 或815工程经济学(07研究方向)
| 复试科目: 01方向与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考试科目相同; 02方向与081401岩土工程专业考试科目相同; 03方向与081600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考试科目相同; 04方向与081402结构工程专业考试科目相同; 05方向与081403市政工程专业考试科目相同; 06方向与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考试科目相同; 07方向与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考试科目相同。 加试科目: 01~07方向分别参见与复试科目所对应的学术型专业加试科目。 | 01~07方向所在学院与复试科目所对应的学术型专业所在学院相同。即: 01方向在00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02、03方向在005测绘与勘查工程学院; 04方向在006土木工程学院; 05、06方向在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07方向在001经济与管理学院。
| 建筑材料学 土力学 测量学
材料力学 流体力学与传热
环境学 工程经济学
| 土木工程材料(第3版)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4版) 测绘学概论 测绘学基础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材料力学 流体力学(第二版) 传热学(第六版) 环境学 工程经济学
| 陈志源等 赵明华 宁津生等(第三版) 陆国胜等 潘正风等(第二版) 孙训方等 龙天渝 章熙民、朱彤、安青松等 左玉辉 刘晓君
|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测绘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土木水利 学科简介
我校在土木水利学科招收建筑与土木工程材料、岩土工程、测绘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暖通空调工程、建筑工程管理方向研究生。
交通运输(专业学位)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 学习 方式 | 招生 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跨专业及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备注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编(著)者 | 出版单位 |
008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086100交通运输
01交通工程 02道路工程 03桥隧工程 | 全日制 非全日制 | 3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19交通工程学(01研究方向) 或821路基路面工程(02研究方向) 或820结构设计原理(03研究方向) | 复试科目: 交通系统分析(01研究方向) 道路工程(02研究方向) 桥梁工程(03研究方向) 加试科目: 道路勘测设计 交通管理与控制 | 交通工程学 路基路面工程 结构设计原理 交通系统分析 道路工程 桥梁工程 道路勘测设计 交通管理与控制 | 交通工程学(第三版) 路基路面工程(第六版) 结构设计原理(第5版) 交通系统分析
桥梁工程(第5版) 道路勘测设计(第五版) 交通管理与控制(第六版) | 任福田 黄晓明 叶见曙 王殿海
邵旭东 许金良 吴兵 |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人民交通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
交通运输学科简介
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点目前拥有指导教师27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2人。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数值分析、数理统计、弹塑性力学、结构有限元分析、道路安全审计理论及应用、交通模拟与仿真技术、现代交通规划理论、路面结构设计原理、沥青及沥青混合料、高等路基工程、高等桥梁结构理论、桥梁检测评定与加固等课程,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科研项目以及重要工程问题等进行选题,对所选课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本专业学位点交通研究方向结合北方地区冰雪路面特点对道路交通安全、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规划、智慧交通、交通大数据技术等方面课题开展研究;道路工程研究方向结合北方地区严寒特点开展公路路面材料性能及耐久性、大宗固废资源化综合路用技术、寒区路基处理与沉降控制技术、季冻地区路基施工控制技术等方面研究工作;桥隧工程研究方向主要开展桥梁设计理论与试验、桥梁检测与加固技术、桥梁抗震技术、严寒地区桥隧材料耐久性、隧道设计理论及施工控制技术、隧道衬砌新材料、严寒地区岩土工程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本专业学位点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交通运输厅以及吉林省教育厅等项科研项目30余项。
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 学习 方式 | 招生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跨专业及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备注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编(著)者 | 出版单位 |
011艺术设计学院 095300风景园林 01风景园林遗产与保护 02园林景观设计与理论 03寒地景观植物应用 04景观公共艺术设计
| 全日制 非全日制 | 19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4风景园林基础 ④816空间环境设计 | 复试科目: 专业设计:风景园林设计
加试科目: 设计表达 形态构成
| 1.空间环境设计考试时间为3小时;复试专业设计考试时间为4小时; 2.考生使用考场提供答题纸,不允许自带纸张; 3.考生自备快速表现所需用笔(包括铅笔、针管笔、签字笔、马克笔、彩色铅笔等),橡皮等。 | 风景园林基础
空间环境设计 |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中外园林通史 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篇)
不指定 | 苏雪痕 张健 胡长龙
不指定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不指定 |
风景园林 学科简介
风景园林学是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关于土地和户外空间设计的科学和艺术,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应用科学。我校早在2006 年获得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下设景观艺术设计方向,2017 年获得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该学科依托于我校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设计学等优势学科群,重视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强调学校工程背景和建筑优势,强调地缘特色和社会认同,努力为地方人居环境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本学科结合自身资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风景园林遗产与保护、园林景观设计与理论、寒地景观植物应用、景观公共艺术设计4 个学科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