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青海省 主管部门:青海省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青海大学博士学位点简介

一、0901作物学一级博士点简介

1、09010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点专业简介

青海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先后承担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前期项目、农业部“948”项目、农业部、青海省等科学研究。近五年来,年均科研经费500余万,获省级以上奖励10余次,在国家核心期刊和SCI源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现有作物栽培生理研究及植物病虫草害防控两个专业方向。

学习年限:3-5年

授予学位:农学博士学位

联系电话:0971-5311170

电子信箱:sdzhangfengjun@163.com

2、090102作物遗传育种博士点专业简介

青海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导师团队3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1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20人,其中博士学历3人。现有“青海省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青藏高原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油菜改良青海春油菜分中心,青海省春油菜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青稞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和青海省马铃薯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先后育成油菜品种26个、马铃薯品种19个、青稞品种21个、小麦品种50余个、豆类作物品种20余个,所育成品种在青海、甘肃、新疆、内蒙、西藏、四川及云南等省区大面积种植。近五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58项,其中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3项,年均科研经费500多万元,获省级以上奖励9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多篇。

学习年限:3-5年

授予学位:农学博士学位

联系电话:0971-5311311

电子信箱:qhurape@126.com

3、0901Z1牧草育种与栽培专业简介

青海大学牧草育种与栽培博士点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青藏高原地区优良牧草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与评价;抗旱、抗寒、抗病虫、耐盐碱新品种选育;野生种质资源的驯化选育;优良牧草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牧草种子生产技术;天然草地补播改良和草产品加工利用技术研究等。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学科点现已形成青藏高原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新品种选育、高寒牧草栽培与草地管理三个研究方向,在高原地区乡土草种选育、饲草高产栽培技术、高寒草甸建群植物嵩草属植物的种群生态学和种子生理学等方面,其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

该学科点具有一支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5人,其中教授和研究员17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12人;具有博士学位11人,硕士学位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省级优秀专家1名,省级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名。建有“青海省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藏高原优良牧草种质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特有草种资源开发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等研究平台;近年来承担国家科技部、农业部、青海省科技招标等科研课题近40项,获省部级科技奖8项。

学习年限:3-5年

授予学位:农学博士学位

联系电话:0971-5318493

电子信箱:jzhfeng@163.com

 

二、100201内科学(高原医学)博士点简介

内科学(高原医学)专业简介

青海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是青藏高原第一个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高原医学研究机构,成立于2001年,2002年设立了高原医学硕士学位点,200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点,实现了青海高校博士点零的突破,2006年教育部批准为我国目前唯一一所高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0年高原医学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成为了产、学、研一体的具有完善学科体系的学科点。目前研究中心占地 3000平方米,具有各类仪器设备100多台套,下设低氧生理、分子生物、细胞工程、形态学、中藏药研发、高原病临床诊疗、低压氧舱等7个实验室,在可可西里建有中国第一个永久性野外高原医学现场研究站(海拔4614米)。实验室汇聚有青海省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医学首席科学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0人,2012年引进昆仑学者1人,高端专家2人,青海省自然科学带头人3人,目前中心在读博士15人;在读硕士6人,已毕业博士15人。

研究中心形成以下4个相对稳定的团队研究方向:(1)高原低氧的损伤机制及其干预措施研究;(2)低氧能量代谢与高原适应机制的研究;(3)高原低氧习服和适应机制的研究;(4)抗缺氧中藏药物的开发研究

近5年来,高原医学团队承担97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8项,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14 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结题项目14项,共计到款经费3864.1万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编写著作1部;共发表论文 132篇。其中SCI 40篇;EI3篇;中文核心58篇;中文科技核心1篇;公开 30 篇。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青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还获有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奖、国际环境医学大会优秀论文奖,国际高原医学特殊贡献奖等。

 

学习年限:3-5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博士学位

联系电话:0971-6108393

电子信箱:zhaojbj2008@163.com

 

 

三、100513民族医学(藏医藏药方向)博士点简介

藏医药学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魂宝之一,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利用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来诊治疾病、至今保留最完整的民族传统医学,也是研究生活在海拔2500米以上高原地区人群在低氧环境下的生理改变及由低氧所引起的高原病防治的一门学科。由于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这片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净土上,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空气纯净度高、光合作用好等独特的高原自然条件,使得青藏高原藏药材具备有效成分多、生物活性强、低毒、无污染等特点,在祖国传统医药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千百年来,它为青藏高原人民的防治疾病和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显示了东方传统医学的强大生命力。

01、藏医药医史文献与基础理论研究简介 

藏医学具有悠久的记述其历史和医学人物传记的传统,公元8世纪以来12世纪以后吐蕃特的学者们撰写的医学史著作非常之多,仅流传至今的差不多有近百部。但在历史上和当代的藏医药史著作有很大缺陷。很少有人将藏医学的孕育、形成(体系)和发展放到欧亚医学史的大背景下考察。因此,我们采用历史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跨学科综合研究法、考古学方法、历史语言学与文字学方法以及建立影视人类学档案等多种研究方法,搜集古代世界医学史包括埃及、希腊、罗马、波斯、中医、印度阿唷吠陀医学等方面的文献,对医学基本理论体系方面的内容作为重点提炼、分析和研究,用内容比较、时空比较、数理比较和异同比较等比较研究的手段,从藏医药基础理论学的角度提炼出相关论点,评价其整个世界医学体系中的地位和独到之处,追寻传统藏医药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口。   

02、藏药药理机制与炮制技术研究简介   

该研究方向以传统藏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研究技术,从现有自然资源和优良显效方剂入手,应用现代药物研究手段,通过有效性研究、安全性研究、稳定性研究、生产工艺研究,进行合理的剂型改造、规范和提高质量标准,经过多指标的研究来综合评价传统藏药的疗效,为藏药的临床疗效确认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03、国际公共卫生与藏医养生保健学研究简介   

从传统藏医药饮食学、起居学所述天地人和的整体养生和局部养生理论的系统整理研究入手,研究常用养生保健方法的作用机理。重点对全球性及地方性健康问题和疾病的原因从藏医养生保健学和国际公共卫生学、人口学、流行病学、社会学、环境学的角度对其进行饮食、起居等多方位和多层面的交叉干预,以藏医药防治各种疾病的综合优势为切入点,丰富和完善藏医药养生保健理论和方法学体系,最终达到相对理想的生态示范。   

04、藏医诊疗技术研究简介   

藏医诊疗技术有着简、便、验、廉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由于缺乏规范的现代藏医诊疗技术标准,很难满足藏医临床需求。为此,以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疗效和综合优势为切入点开展防治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系统研究,给重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并建立和制定藏医诊疗技术规范和标准。开展证候规范化研究,探索“三时九诊”尿诊法为主的藏医特色诊断方法,规范和完善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的个体化的藏医诊疗体系。研究切入点要取藏医、西医两者之长,优势互补,达到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进一步拓宽临床研究领域,深入开展藏西医结合防治规律和作用机理的基础研究。注重揭示藏医诊疗的作用规律和疗效机制,形成一整套以藏医诊断技术与藏医治疗技术,特色诊疗技术与常规诊疗技术相结合的现代藏医特色诊疗技术体系。

学习年限:3-5年

授予学位:医学博士学位

联系电话:0971-6110932

电子信箱:zhadong168@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