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媒学院2015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浙江传媒学院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目前全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建校36年来学校为中央和地方传媒行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万3千余人。
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分别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和江南名城桐乡市,总占地1286亩,总建筑面积近61万平方米,设有14个二级学院和3个教学部,建有8个省级以上研究机构和5个省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拥有4个省重点学科及2个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其中正高职称97人,副高职称25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7名,省151人才工程各层次培养人才33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5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教学团队4个,省科研创新团队2个。学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浙江省“平安校园”、“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称号。
学校联手行业合作培养传媒应用型人才,全面实施教育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与全国广电系统合作,建立160多个产学研合作基地,积极构建学生专业实践和就业的平台。学校还分别与美国密苏里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海内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
2011年学校被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获得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2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4首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学校坚持开放合作办学,遴选骨干教师担任校内导师,聘请新闻传媒一线专家担任业界导师,实行双导师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培养措施,切实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
根据国家统一招生安排,2015年我校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刻了解中国国情,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一)网上报名。报考2015年硕士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时间:2014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预报名时间:2014年9月25日至9月28日,每天9:00-22:00。
3.报名流程: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4.注意事项:
(1)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2)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我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3)考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招生单位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2015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暂行)》进行处理。
(二)现场确认时间及程序:2014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
1.考生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
2.考生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自学考试机构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考生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4.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三、考生报考资格审查
根据教育部规定,学校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现场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
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网上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考生,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否则不得准予考试。
四、初试
(一)2014年12月25日-12月28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二)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
(三)考试初试时间为:2014年12月27日至12月28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
(四)初试科目
12月27日上午 101—思想政治理论(100分)
12月27日下午 204—英语二(100分,不招收其它语种的考生)
12月28日上午 334—业务课一(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150分)
12月28日下午 440—业务课二(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150分)
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五、复试与体检
我校于规定时间在网上公布考生初试成绩,根据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及要求确定复试考生名单,考生在学校网站上查询是否进入复试名单。根据学校复试具体安排,凭《复试通知》、《准考证》、有效期内的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原件来校参加复试。复试内容包括英语面试和专业面试。
(一)应届考生复试时应提交下列材料:
1.大学课程学习成绩单原件;
2.学生证原件(入学年份为2011年,要求每学期均注册);
(二)非应届考生复试时应提交下列材料:
1.大学课程学习成绩单或复印件(复印件需加盖出具单位章);
2.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三)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为准)还需参加2门本科主干课程的笔试。
(四)复试时参加我校统一组织的体检,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体检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
六、录取与调剂
(一)根据我校确定的录取标准,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录取。
(二)定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书。
(三)在我校第一志愿未录满的情况下,将根据教育部统一安排接收校外调剂考生,具体安排另行公布。
(四)通过国家初试分数线但未达到我校录取要求的考生,根据教育部统一安排可以向外校调剂。
七、学制及学位
(一)根据学校要求,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采取2年制,学习方式为全日制。
(二)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培养方案的规定内容,按照学校研究生学籍管理和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颁发相应的学历证书,并授予硕士学位。
八、毕业生就业
定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就业。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
九、学费及奖学金、助学金
(一)学费:8000元/学年。
(二)奖学金
1.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按学年分类和等级设定)
1)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分为一等10000元/生和二等8000元/生,获奖比例为100%。
2)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分一、二、三等奖,奖励标准为8000-12000元/生,获奖比例为100%。
2.国家奖学金,奖金 20000元/生,学校每年根据上级部门划定的名额进行评选推荐。
3.国骅专项奖学金,奖励读研期间获得优秀论文及实践作品的研究生。
(三)助学金
1.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6000元,资助比例为100%;
2.助研津贴,资助额度为不低于1500元/生,资助比例为100%。
3.可通过申请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岗位等途径解决生活经济困难。
十、其他
(一)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我校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二)已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被录取为硕士生后,培养经费及在学期间的待遇按定向培养合同办理。
(三)根据教育部招生文件的规定,学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业务课考前辅导班。学校研究生招生办不办理邮购书籍业务。
(四)请随时关注浙江传媒学院研究生招生网。
十一、报考咨询
单位:浙江传媒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
地址:浙江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998号
邮编:310018
联系人:杨老师 施老师
联系电话:0571-86706226
电子邮箱:yjsc@zjicm.edu.cn
浙江传媒学院2015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招生目录
招生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学校代码:11647 招生专业:新闻与传播 专业代码:055200
序号 |
专业方向 |
所属单位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 |
备注 |
1 |
广播电视新闻学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按专业方向进行面试: ①英语面试 ②专业面试
|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2门基础课程 |
2 |
新媒体传播 |
||||
3 |
新闻与媒体管理 |
管理学院 |
|||
4 |
广告与品牌传播 |
文化创意学院 |
|||
5 |
媒体话语与传播 |
话语与传播研究中心 |
|||
6 |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 |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
①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同上 ②具有播音主持专业背景者优先 |
浙江传媒学院2015年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 |||
招生专业:新闻与传播 学校代码:11647 专业代码:055200 | |||
序号 | 专业方向 | 初试 | |
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150分) | 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 (150分) | ||
1 | 广播电视新闻学 |
1.《广播新闻业务(第2版)》,曹璐、罗哲宇,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第2版 2.《电视新闻——广播电影电视部统编教材(修订版)》,叶子、李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 3.《网络传播学》,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
1.《新闻学导论》,李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第2版; 2.《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2版; 3.《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 |
2 | 新媒体传播 | ||
3 | 新闻与媒体管理 | ||
4 | 广告与品牌传播 | ||
5 | 媒体话语与传播 | ||
6 |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 |
1.《广播新闻业务(第2版)》,曹璐、罗哲宇,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第2版 2.《电视新闻——广播电影电视部统编教材(修订版)》,叶子、李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 3.《中国播音学(修订版)》,张颂,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
附件3: | |||
浙江传媒学院2015年研究生招生专业方向简介 | |||
招生专业:新闻与传播 学校代码:11647 专业代码:055200 | |||
序号 | 专业方向 | 所属单位 | 专业方向介绍 |
1 | 广播电视新闻学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广播电视新闻学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深刻了解中国国情,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方向的人才培养注重两个方面的素质:一是着重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新闻理念,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使学生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二是重视学生广播电视方面实践能力的训练,在课堂内引入实践环节,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在实践中发挥业界导师的作用,安排学生进入主流媒体实习,强化训练学生的新闻采编能力。 本方向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较高的政策水平,拥有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具备较丰富的媒体实践经验与业务能力,熟练掌握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规律和流程、技术及特点,除了常规广电新闻,还能够从事高品质新闻报道的工作;旨在为广电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党政新闻宣传部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方向采用学校与业界共同培养的模式,学校先后与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香港卫视、湖南广电集团、浙江广电集团、河南广电集团、亚洲电视集团等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师资队伍强大,除学院专职导师外,还从中央及地方媒体聘请了一批业界专家担任兼职导师。实践基地包括国家级和省级媒体,与主流媒体紧密合作,为学生深入媒体一线进行观摩、考察、实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
2 | 新媒体传播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新媒体传播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新媒体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深刻了解中国国情,能够创造性地从事新媒体传播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方向的人才培养注重两个方面的素质:一是着重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传播理念,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二是重视学生新媒体方面实践能力的训练,在课堂内引入案例教学,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在实践中发挥业界导师的作用,安排学生进入不同类型的新兴媒体实习,强化训练学生的传播与策划能力。 本方向要求学生具有以下素质及能力: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党性原则,具有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第二,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性思维,了解新媒体传播规律,在深刻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正确辨析新媒体发展趋势,能够将新闻理论与新媒体实践有机对接。第三,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备新闻敏感与创新能力,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第四,具有较丰厚的人文素养和知识积累,具有危机传播的快速反应能力,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做到抢占先机,准确报道。 本方向旨在培养互联网视听节目、IPTV、手机电视、视听点播、公共视听载体等新媒介业态人才。该方向毕业生的就业面将突破以往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领域,更多的向网站等新兴媒介平台倾斜,不仅具备了一定的传统媒体动手能力,包括摄像、编辑等操作能力,同时具备新媒体的采编能力。本方向采用学校与业界共同培养的模式。师资队伍强大,除学院专职导师外,还从各种新兴媒体聘请了一批业界专家担任兼职导师。实践基地包括校内的华数实训基地和网络舆情研究中心,实现了产学研的一体化;校外的多家新兴媒体设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实践和研究平台。 |
3 | 新闻与媒体管理 | 管理学院 |
新闻与媒体管理方向依托省级重点学科平台,主要研究大众传媒经营管理活动及其规律,重点包括媒介发展战略、媒介产业政策与产业规划、媒介策划、媒介品牌、媒介营销等多个方面。依托长期形成的与各类品牌的有效合作,研究具有学科前沿性、专业贴近性和内容实用性的特点。作为新兴交叉型学科,研究体现新闻传播学与管理学、经济学的交叉融合。本研究方向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媒介经营管理专门人才。本研究方向突出实践导向,着重提升媒介经营管理实务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系统掌握媒介经营管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深入传媒一线参与实践,强化与传媒产业发展需要相结合,与传媒学科理论发展相联系。 本研究方向为媒介产业培养应用与研究并重型人才,硕士生应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和行业实践能力。毕业生可以成为传媒产业专业性经营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高层次媒介管理的管理型人才、大中型企业的文化传播与经营管理人才,也可以成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教学与科研的研究型人才。 |
4 |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 |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于1984年建立,是全国第二个开办此专业的院校。2008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获批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获批浙江省首批优势专业。在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浙江省政府、浙江省教育厅的关怀、领导下,办学三十年来,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专业建设的诸多方面不断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其办学的鲜明特色、人才的社会影响力在全国同类学科专业中跻身领先地位,被社会广泛誉为“北有北广,南有浙广”。2012年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面向社会招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专业方向作为其重要的一个方向,主要归属我校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建设。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专业方向培养既具备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中国语言学等相关知识结构理论素养,又具有较强实践创作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传媒机构、大专院校及相关单位从事播音与主持工作、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教学工作、语言传播相关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方向具有一支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的教学队伍,一批在业界学科领域高端的学术、专业地位优势的客座教授参与教学与指导,效应巨大。他们当中有著名播音艺术家方明、铁城;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白岩松、李瑞英、海霞、鲁健等。在教学中注重夯实理论,强化实践。学院为每位学生配备理论及实践双导师,充分利用丰富的媒体资源,积极发挥各级广电媒体、各类文化传播公司等20多家教学实践基地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作、创新实践提供条件与平台,做到人才培养与一线紧密对接。 本专业方向本着“以生为本,能力本位,通过改革创新实践,达到建构培养具社会影响力的播音与主持人才系列教学模式和体系,培养具有社会影响力,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优秀的播音主持创新人才的最终改革目标。 |
5 | 广告与品牌传播 | 文化创意学院 |
广告与品牌传播方向依托浙江省重点学科广告学学科和省级特色优势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致力于培养有着国际化视野和具有较强的广告传播及新媒体运用能力的未来广告及媒介等相关行业的高级从业人员。本专业方向依托传媒学院的媒介传播特色,发挥媒介融合传播优势,整合公关、广告、新媒体等多方研究与实践力量,打造适应新媒体不断涌现的环境及广告传播变化新趋势下的高层次应用型创意人才。 本方向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较高的政策水平,拥有扎实的广告与品牌传播理论基础,熟悉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传播特点,具有较强的创意思维能力及新媒体运用能力。指导学生建立复合型知识结构,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尝试新方法,提出新观点,为专业硕士培养创造学术表现和专业表现的机会。学生在校期间,在新闻传播学的专业课程学习基础上,强化“广告媒介策略与执行”、“新媒体广告”、“品牌传播实务”、“公关策划实务”、“影视广告创作”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实现专业理论与方法论的系统化,精确把握知识与经验,锻炼实践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广告与品牌传播专项技能,深入探讨新营销环境下广告形式的创新及与其他传播形式的融合。学生毕业后可进入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广告公司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策略制定、公关策划、品牌塑造与传播、影视广告创作及新媒体广告创意等方面的工作。该方向还严格实施双导师制(学校导师+行业特聘导师),注重联系业界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引领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有目标的行业实践,通过严格的从业训练,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层次创意人才。 |
6 | 媒体话语与传播 | 话语与传播研究中心 | 媒体话语与传播专业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领域。该专业方向既着眼于媒体工作场所实践又具有国际前沿的学术视野。该专业方向以媒体的现实问题及工作场所实践为导向,融合了话语研究、传播学和文化学等多元学科的视角,旨在培养具有全球化背景下跨媒介的传播能力,以及跨媒体、跨学科、跨文化的思维,能够对媒体话语实践及其跨文化传播有批判性分析和解读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该方向毕业生的就业面包括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及公共沟通的实践领域,也能胜任诸如政府部门的文化宣传,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传播以及大众传播领域的学术研究或者咨询服务。 |
附件4: | ||||
浙江传媒学院2015年研究生招生学院联系表 | ||||
招生专业:新闻与传播 学校代码:11647 专业代码:055200 | ||||
序号 | 专业方向 | 所属单位 | 联系人 | 联系方式 |
1 | 广播电视新闻学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王老师 | 0571-86832112 |
2 | 新媒体传播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
3 | 新闻与媒体管理 | 管理学院 | 何老师 | 0571-86832102 |
4 |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 |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 胡老师 | 0571-86832126 |
5 | 广告与品牌传播 | 文化创意学院 | 罗老师 | 0571-56861821 |
6 | 媒体话语与传播 | 话语与传播研究中心 | 韩老师 | 0571-86876788 |
7 |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 | 杨老师、施老师 | 0571-86706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