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工作办法
为规范并顺利完成调剂工作,根据教育部、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相关要求,特制定我所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工作办法。
一、调剂工作原则与方式
以质量为核心,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公平、公正、公开、安全、科学地开展和推进调剂工作。
调剂复试将在线下进行,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外语水平和创新能力等进行考核。
二、调剂复试组织管理
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统一领导,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以下简称“研招办”)负责调剂工作的管理。
所有调剂考生,必须通过教育部“全国硕士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进行调剂志愿的填报、复试通知的确认以及待录取通知的确认。
三、调剂复试工作办法
(一)调剂对象。
1.申请调剂的考生必须符合《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A类考生条件。
2.申请调剂的考生第一志愿报考专业限定在管理学(其他学科专业)、经济学、理学、工学范围内。
3.申请调剂的考生参加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要求如下:
须已参加政治科目考试;
须已参加英语科目考试,英语(一)、英语(二)视为相同;
须已参加数学科目考试,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数学(农)和经济类综合能力视为相同。
4.我所仅接收全日制学术类硕士研究生调剂申请。
5.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
(二)调剂名额与复试比例。
调剂余额为:图书馆学2名;情报学15名;竞争情报1名;科技政策学5名
在调剂时间截止后,分调剂专业以折算后初试总分高低排序进入复试环节,复试名额分专业按200%的比例进入复试。
由于调剂考生初试专业分数线有所不同,我们以管理学(其他学科专业)分数线333分为基准对调剂考生的初试成绩进行折算。如调剂考生的初试总成绩为A,初试专业分数线为B,折算后“初试总分”为C。折算公式为:C=(A-B)*(333/B)+333。
(三)复试要求。
复试前,研招办将查验考生的准考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应届考生查验学生证,入学时交验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和身份证,考生须对提交的所有信息和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不得造假、作弊,一经查实,取消录取资格。
考生根据通知的时间、地点参加复试,涉及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相关材料准备在加钉钉群后,以群通知为准,请及时关注我所在研招网发布的调剂信息。
准备资料包括:
(1)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由我所研招办提供(考生需于4月9日中午12点前向我所反馈)。
(2)政审材料,模板由我所研招办提供。
(3)加盖公章的所在地二甲及以上医院体检结果电子版,模板由我所研招办提供。
我所调剂工作相关环节均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服务系统完成,调剂系统开放时间不少于12小时(开通时间拟定为4月8日0:00至4月9日8:00),考生志愿锁定时间为14小时,期间原则上不得解锁。
考生务必登陆研招网,仔细查看有关调剂要求及操作流程,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操作,逾期视为自动放弃调剂、复试及拟录取资格。
(四)调剂复试时间与安排。
时间 | 内容 | 方式 |
4月10日 14:00 | 综合笔试 | 中信所333房间 |
4月11日 8:30 | 综合面试、英语测试 | 中信所333房间 |
四、调剂复试成绩计算及使用
1.调剂复试考察重点: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及表达与沟通能力,以及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等。
2.调剂复试内容与方式:复试分为综合面试、英语复试及综合笔试三部分。面试成绩占比50分,英语复试成绩占比20分,综合笔试占比30分,复试成绩总分100分。
3.考生总成绩由初试总分和复试成绩构成,初试总分和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分别为50%和50%,即:总成绩=初试总分(以百分制折算)*50%+复试成绩(百分制)*50%。
4.复试成绩(面试成绩、笔试成绩和英语复试成绩加和)低于60分(不含60分)者,视为复试不合格。
5.调剂复试录取工作将分调剂专业按总成绩由高到低顺序进行。如排名相同,以复试成绩高者居先。
6.中信所研究生调剂复试结果、拟录取名单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发布内容为准,请考生关注并查询。
五、考生注意事项
为保证调剂复试工作的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研招办将对本次复试全程录像、录音。考生不得对复试过程进行录音录像,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复试内容,如有扰乱招生秩序的行为,一经发现,取消相关人员的录取资格。
调剂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我所认为有必要时,可对考生再次复试。
六、考生接待与监督举报方式
考生接待电话:010-58882329
中信所纪检部门监督电话:010-58882798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监督电话:010-82837456
本办法由中信所研招办负责解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02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