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学 校 简 介
广东海洋大学坐落在南国滨海城市--湛江市景色秀丽的湖光岩风景区,是广东省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以应用学科见长的多科性海洋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35年成立的广东省立汕头高级水产职业学校,她是广东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发端。1979年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湛江水产学院,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1997年湛江水产学院与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湛江海洋大学。1998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留学生培养资格,1999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2004年取得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资格。2005年湛江海洋大学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9年我校被列入
学校现拥有四个校区:主校区、霞山校区、海滨校区和寸金校区,总占地面积4911亩,建筑面积63.
学校现设有19个二级学院和21个科研机构。学科专业涵盖理、工、农、文、经、管、法、教等8大门类,有60个本科专业,14个硕士点,1个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有2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名牌专业,3门省级精品课程。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18336人(不含独立学院学生),硕士研究生503人。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053人,其中高级职称者481人,高级职称人数占教师人数的46%;具有博士学位者13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67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者占教师人数的64%。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57人,兼职博士生导师9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者共7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人,进入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8人、校级培养对象6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有双聘院士1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
近五年,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125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3项,省部级项目224项,科研总经费1.43亿元;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励80项,其中省部级17项,“华南地区对虾产业高效技术”项目获200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墨西哥湾扇贝养殖技术研究及推广”项目获2006年度国家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对虾种苗繁育及养殖、海水名贵鱼类的种苗繁育及养殖、海水鱼类病害防治、珍珠贝的养殖及育珠技术、水产品加工与贮藏技术、海洋药物开发、杂交水稻育种等技术则达到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学校注重并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中国海洋大学和台湾海洋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30余所有关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师生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学术兴校,特色扬校”的办学理念和“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相结合,以质量提高为主;外延拓展与内涵充实相结合,以内涵充实为主;综合发展与强化特色相结合,以强化特色为主”的办学思路,通过优化学科结构,加强专业建设,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的“三能”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
为了鼓励广大有志青年报考广东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经研究决定,拨专款给予支持,具体举措如下:
1、2010年推免生和第一志愿报考广东海洋大学的考生,凡被录取都免交学费,并一次性奖励1200元。
2、2010年推免生和第一志愿报考广东海洋大学的考生,凡被录取,每生发放生活补助费为4800元/年,分月发放。
3、录取为公费的研究生,在学期间发放不低于400元/月的生活补助,自筹考生在学期间发放不低于220元/月的生活补助,生活补助费按12个月发放。
4、学校还设多项奖学金、设立研究生三助岗位及国家助学贷款,帮助研究生完成学业。学校奖贷学金项目包括:
① 南粤优秀研究生、学校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发表论文奖等每学年评选一次,并发放一定数量的奖金。
② 国家助学贷款:我校实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经济困难学生可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
③ 勤工助学补助金:我校每年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5、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研究生的考生,如果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分数线,我校将积极协助考生向符合分数条件的地区推荐调剂。
欢迎广大青年、学生报考我校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专业介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
本硕士点设在政治与行政学院,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科。研究方向有: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及其应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与先进文化;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安全等。2、区域和谐社会构建,研究区域经济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战略;农业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城市建设及城市化发展战略;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发展战略;资源开发和利用战略;欠发达地区发展问题研究。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三大文明”之辩证关系及我国政治文明发展战略;政治文明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政治文明建设与法治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本硕士点设在工程学院,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制造模式、制造过程自动化和制造过程信息化的学科。本学科面向海洋装备、水产品加工和热带农作物生产加工等领域,机、电、信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方法和手段,解决相关行业的技术难题,提供科研服务。本专业下设以下3个研究方向:
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运用现代数字化设计技术及先进制造技术服务于石油、钢铁、港口、家电等行业,解决海洋装备制造与腐蚀监控、水产品养殖与加工设备、机械加工制造及新产品研发等教学、科研和生产中急需解决的科学和技术难题,着力提高制造业的信息化程度。
2、现代生物生产装备及其自动化
主要从事水产品加工设备和热带农业装备及自动化方面的研究,致力于实现水产品和热带农作物生产加工的机械化、现代化。
3、节能设计与动力设备
主要从事光机电产品的节能设计、热工设备和动力设备的节能性能研究。将先进制造技术和热科学技术理论结合,从节能角度提高产品或设备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效率。
本学科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和研究员8名,副教授和副研究员20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1人。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7人(包括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兼职导师4人)。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承担科技部、农业部和省市级项目等10余项。拥有1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超千万元。为本学科培养研究生构筑了良好的基地,为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三、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3)
本硕士点设在食品科技学院,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是应用生物学与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学科。本学科方向经过多年发展后,在农副产品综合利用与深加工技术、果蔬采后贮藏保鲜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与优势,目前承担有多项国家、部省级项目,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奖。本专业的特色是研究热带亚热带农产品的生物化学、营养学、功能食品学等方面的特性以及加工适性;利用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对食物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将食品产品废弃物转化成新能源及可降解的新材料等。旨在为农产品的高值化应用提供基础与技术支撑,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促进该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学科有较强的学术队伍,具有较深的造诣。目前拥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质构仪等高精尖科研设备。本学科始建于1950年,2006年起具有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以博学、严谨、求实的思维、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大批农产品加工与贮藏方面的高级研究、技术与管理人才。
四、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4)
本硕士点设在食品科技学院,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本学科始建于1950年,1998年起具有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学科点被评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2007年设有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水产品深加工实验室。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高校“食品与营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5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9人,其中留学归
本硕士点的特色是研究南海水产资源的水产食品化学特性、化学构成及功能、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新食品资源的开发,对南海海洋生物体内所含的抗肿瘤、增强免疫、降血脂等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纯化、结构解析、构效关系及其开发应用进行系统研究。采用现代生化、基因工程、诱导结晶等先进技术,旨在为南海海洋生物资源的高值化应用提供基础与技术支撑,全面提升华南地区水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促进水产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大批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方面的高级研究、技术与管理人才。
五、食品科学(农学)(097201)
本硕士点设在食品科技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学科始建于1950年,2003年起具有食品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高校“食品与营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2人,教授7人,博士6人,其中留学归
本学科的特色是研究食品在贮藏加工及流通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及物理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农、海产品的安生性及保障体系;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新食品资源的开发等。旨在为农、海生物资源的高值化应用提供基础与技术支撑,全面提升农、海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促进该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博学、严谨、求实的思维、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大批食品科学方面的高级研究、技术与管理人才。
六、作物遗传育种(090102)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学科以植物雄性不育理论与杂种优势利用和生物能源为特色。植物雄性不育理论达国际领先水平,热带生物能源、热带园艺作物遗传育种优势明显。设“植物雄性不育理论与杂种优势利用”、“作物重要性状遗传育种”、“生物能源”和“园艺作物遗传育种”等研究方向。有一
七、植物病理学(090401)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植物病理学学科主要研究植物病害发病的原因、病原与寄主的相互关系、病害发生和流行规律以及病害控制的理论和技术。近年随着研究技术和手段的更新和学科间交叉,植物病理学已发展到现代植物病理学,先后产生了植物病原学、植物病理生理学,分子植物病理学、病害防治学等分支学科。
学科点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近年来共鉴定科研成果5项,在研的省、部级课题近15项。拥有5个研究生导师科研实验室,配有大量常规教学设备和数台先进的研究仪器设备,可以满足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需要。
学科主要在资源微生物利用与生物技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和分子植物病理学与植物病理生理学三个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
八、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090501)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是广东海洋大学校级重点学科,于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两个研究方向,即动物遗传资源利用与品种选育、动物繁殖原理与生物技术。其特色在于以南亚热带动物遗传资源为研究对象,注重产学研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关键技术和热点难点问题。其培养目标在于掌握动物遗传资保存、研究、利用及育种理论与方法,动物生殖调控研究与应用,以及动物胚胎工程与生物技术,并在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上开展较为系统而深入地研究。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4名,博士学位者7名。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热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实验室、五个实验分室和价值1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近几年,承担国家、省、市级及横向科研课题20多项,并获得省部级科学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九、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090502)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200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博士点建设支撑学科。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5人;博士8人,硕士2人。拥有各类相关研究实验室和较为齐全的仪器设备;拥有两个校内研究基地及8个校外教学、科研合作基地。历年毕业研究生一次就业率100%。经过长期建设发展形成动物营养与代谢调控、高效无公害饲料和动物营养与免疫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和鲜明的热带、亚热带地域特色。本专业培养目标是:掌握动物营养与代谢调控、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开发利用新的饲料资源,开展动物营养与相关学科的交叉领域研究,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动物营养与饲料领域教学和研究工作,社会服务能力强。
十、海洋生物学(070703)
本硕士点设在水产学院,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海洋生物学学科点于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校级重点学科。本学科以热带、亚热带海洋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海洋水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设有海洋经济动物发育生物学、海洋环境与生物资源保护等研究方向。本学科点依托广东水省现代生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和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有较为先进的实验设备。有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导师队伍,现有教授11名,副教授7名,其中有博士12名,还有3名教授是博士生导师。近年来承担了"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重大科技专项、教育部及广东省基金等重点项目,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十一、水产养殖(090801)
本硕士点设在水产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水产养殖学科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重点学科、名牌专业,于1999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以热带、亚热带海洋水生经济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已形成了鲜明的热带、亚热带海洋特色,注重“产学研”紧密结合,着力研究解决生产中的难点和热点课题,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设有水产经济动物生物学及种苗工程、水产经济动物繁殖生物学、水产经济动物免疫学及病害控制、水产无脊椎动物增养殖及珍珠培育、水产经济动物营养与饲料、水域生态学等研究方向。有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导师队伍,现有教授13名,副教授10名,其中有博士15名,还有4名教授是博士生导师。本学科点依托广东水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建有设备较为先进的繁殖生物学、渔业环境保护、营养与病害、水产增养殖学等实验室。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农业部科技成果转化、教育部及广东省重点项目多项,研究经费充足。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十二、渔业资源(090803)
本硕士点设在水产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渔业资源学科是广东海洋大学和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结合南海海洋渔业资源的地理条件与南海热带、亚热带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特点而建立的硕士培养点。本学科有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导师队伍,现有研究员7名,副教授3名,其中有2名教授是博士生导师。在热带、亚热带渔业资源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下设二个研究方向:(1)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方向。主要研究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键技术与应用。(2)渔业生态环境方向。主要研究渔业水域污染防治理论与技术,渔业水域环境检测与保障技术,渔业水域环境可持续利用理论与技术,渔业环境信息与信息系统应用技术,探索退化渔业生态系统的恢复途径,遏制水域环境恶化趋势。
十三、农业经济管理(120301)
本硕士点设在经济管理学院,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是广东海洋大学重点学科,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其培养的订目标是: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尤其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农业经济(海洋)管理及相关领域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学科依托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形成了海洋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经济与贸易、人口资源与环境和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等四个相对稳定、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和较高学术造诣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硕士生导师8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人、副教授5人。近年来,承担完成了国家教育部、农业部、海洋局、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办、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及海洋与渔业局等科研项目2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30 余部;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
十四、行政管理(120401)
本硕士点设在经济管理学院,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行政管理学科是广东海洋大学重点学科。广东海洋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开设的硕士研究生专业。本专业强调多学科综合性研究的特色,实行知识与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设有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区域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等四个研究方向。本专业有一
本专业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十五、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
1、(470113)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
2、(470110)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
3、(470108)渔业领域
4、(470101)作物领域
5、(470105)养殖领域
报 考 须 知
一、招生人数
我校2010年共有14个学术型学科、专业和1个专业学位类别面向全国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200余 人。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下达的2010年研究生招生规模为准。各学科实际招生数将视生源和学科情况做适当调整。学术型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两年。
我校接收获推免资格的应届本科生报读(优先录取为国家计划内),有意者请及时与我校研招办联系。
二、招生类别、学费及资助办法
学术型各专业招生人数均含国家计划(非定向)和国家计划外(委培、自筹)两种。在职人员考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一律录取为委培。国家计划内研究生不交学费,计划外(委培、自筹)研究生学费为4000元/年。计划内考生有不低于400元/月的生活补助,自筹考生在学期间有不低于220元/月的生活补助,全年发放12个月的生活补助。专业学位类型研究生一律录取为自筹或委培,不发放生活补助。计划内的名额以上级下达的招生任务按比例分派到各专业点,具体录取人数将根据各专业报考及上线情况作适当调整。
三、报考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报考我校硕士学位研究生:
1、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入学报到时出示本科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对毕业时未获毕业及学位资格者,不予录取);
2、国家承认学历的往届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
3、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专科生毕业后工作2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
5、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报名时间、地点及事项
1、采取全国统一的网上报名和现场照相、交费和确认相结合的报名方式。请全国所有报考我校的考生密切关注教育部发布的报名信息。
2、资格审查:考生的资格审查在复试时进行。考生的报考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凡是以假学历以及其它不真实材料报考,或报名单位与调档单位不一致的考生,一律取消其报考或录取资格。
3、考试时间、地点:时间以教育部的通知为准,考生的具体考试地点由报考点安排。
五、我校招生最新信息将及时在我校网站公布,请考生关注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
六、有关政策
我校设立研究生普通奖学金、优秀奖学金;根据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经济困难学生可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设立“助研、助教和助管”岗位,适当帮助经济特别困难的研究生完成学业。
单位代码:10566 单位名称:广东海洋大学
联系部门: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处招生与就业办公室
地 址:广东省湛江市湖光岩东
邮政编码:524088
电 话:(0759)2362490(招生期间)、2396185(非招生期间)
传 真:(0759)2362490(招生期间)、2396186(非招生期间)
电子信箱:gdouyjs@163.com
学校主页: http://www.gdou.edu.cn
研究生处主页:http://210.38.128.99/
广东海洋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单位代码:10566)
招生学院 |
学科专业(代码) |
授予学位类别 |
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招生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 |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005政治与行政学院(0759-2383171)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03) |
法学硕士学位 |
0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张开城 教授 莫宏伟 副教授 |
10 |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0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④801政治经济学 |
501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或502毛泽东思想 |
①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②002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
02区域和谐社会构建 |
马志荣 教授 任念文 副教授 | |||||||
0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 |
盛清才 教授 宋玉忠 教授 巩建华 副教授 曹望华 副教授 | |||||||
006工程学院(0759-2383223)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01) |
工学硕士学位 |
0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
何 真 教授 王 贵 教授 谭光宇 教授☆ 李广慧 教授 张世亮 副教授 俞国燕 副教授 刘焕牢 副教授 苏颜丽 副教授 倪利勇 副教授 |
8 |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802机械设计 |
|
①003数控技术 ②005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
02现代生物生产装备及其自动化 |
张 劲 研究员 薛晓宁 副教授 王金丽 副研究员 李 明 副研究员 黄 晖 副研究员 | |||||||
03节能设计与动力设备 |
凌长明 教授 贾明生 教授 关志强 教授 | |||||||
004食品科技学院 (0759-2396026) |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083203) |
工学硕士学位 |
01农产品加工及高效利用 |
王维民 教授 |
4 |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04生物化学或805食品化学 |
505食品工艺学 |
①008食品技术原理 ②010食品微生物学 |
02农产品保鲜与贮藏 |
林华娟 副教授 | |||||||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4) |
工学硕士学位 |
01水产品高值化加工与利用 |
章超桦 教授☆ 秦小明 教授 洪鹏志 教授 吉宏武 教授 刘书成 副教授 杨 萍 副教授 叶盛权 副教授 毛伟杰 副教授 解万翠 副教授 曾少葵 副教授 |
24 |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04生物化学或805食品化学 |
506水产食品学 |
①011食品工艺学 ②010食品微生物学 | |
02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与开发 |
吴红棉 教授 孙力军 教授 刘 颖 副教授 | |||||||
03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化学 |
李思东 教授 宋文东 教授 杨 磊 研究员 钟杰平 研究员 杨 丹 教授 | |||||||
食品科学(农学) (097201) |
农学硕士学位 |
01食品加工与保藏 |
王维民 教授 秦小明 教授 洪鹏志 教授 黄 和 研究员 刘 颖 副教授 |
10 |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806生物化学和食品技术原理 |
505食品工艺学 |
①009食品化学 ②010食品微生物学 | |
02食品质量与安全 |
黄 和 研究员 孙力军 教授 吴晓萍 副教授 | |||||||
03海洋生物资源利用 |
章超桦 教授☆ 吴红棉 教授 杨锡洪 副教授 林华娟 副教授 夏杏洲 副教授 | |||||||
002农学院(0759-2383247) |
作物遗传育种 (090102) |
农学硕士学位 |
01植物雄性不育理论与杂种优势利用 |
郭建夫 研究员 何觉民 教授 朱宏波 副教授 何春林 副教授 |
14 |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
511作物育种学或512遗传学 |
①016作物栽培学 ②017作物学 |
02作物重要性状遗传育种 |
殷学贵 教授 郭荣发 教授 方良俊 教授 韩维栋 教授 郭良珍 副教授 李 赤 副研究员 | |||||||
03生物能源 |
何觉民 教授 殷学贵 教授 | |||||||
04园艺作物遗传育种 |
叶春海 教授 李润唐 教授 刘魁英 教授 | |||||||
植物病理学 (090401) |
农学硕士学位 |
01资源微生物利用与生物技术 |
于 莉 教授 何 红 教授 宋文东 教授 易润华 副教授 |
10 |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
513植物病理学或514分子生物学 |
①018植物免疫学 ②019普通微生物学 | |
02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
何 红 教授 宋文东 教授 易润华 副教授 | |||||||
03分子植物病理学与植物病理生理学 |
于 莉 教授 易润华 副教授 | |||||||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090501) |
农学硕士学位 |
01动物遗传资源利用与品种选育 |
杜炳旺 教授 刘艳芬 教授 苏 瑛 教授 贾汝敏 副教授 |
10 |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
515动物遗传学或516家畜育种学 |
①020家禽生产学 ②021家畜繁殖学 | |
02动物繁殖原理与生物技术 |
安立龙 教授 陈进军 教授 效 梅 副教授 | |||||||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090502) |
农学硕士学位 |
01动物营养与代谢调控 |
高振华 研究员 |
12 |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
517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或518动物免疫学 |
① 022饲料学 ② 023配合饲料与饲料添加剂 | |
02高效无公害饲料 |
安立龙 教授 张继东 研究员 陈进军 教授 | |||||||
03动物营养与免疫 |
徐春厚 教授 刘艳芬 教授 刘 铀 教授 | |||||||
001水产学院 (0759-2383124) |
海洋生物学(070703) |
理学硕士学位 |
01海洋经济动物发育生物学 |
刘楚吾 教授☆ 杜晓东 教授 余祥勇 教授 王 辉 教授 李广丽 教授 王梅芳 教授 廖永岩 副教授 刘 丽 副教授 邓岳文 副教授 |
30 |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01动物学④809生态学 |
519细胞生物学或520海洋环境学 |
①024分子生物学 ②025动物生理学 |
02海洋环境与生物资源保护 |
吴灶和 研究员☆ 简纪常 教授☆ 申玉春 教授 孙省利 教授 黄翔鹄 教授 谢恩义 副教授 丁 燏 副教授 张瑜斌 副教授 张际标 副教授 | |||||||
水产养殖(090801) |
农学硕士学位 |
01水产经济动物生物学及种苗工程 |
陈 刚 教授 张健东 副教授 孙成波 副教授 汤保贵 副教授 |
32 |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③314数学(农) 或315化学(农) ④4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 |
521鱼类养殖学或519细胞生物学 |
①026水产养殖学②025动物生理学 | |
02水产经济动物繁殖生物学 |
刘楚吾 教授☆ 王梅芳 教授 李广丽 教授 李长玲 副教授 唐啸尘 副教授 | |||||||
03水产经济动物免疫学及病害控制 |
吴灶和 研究员☆ 简纪常 教授☆ 邱德全 副研究员 鲁义善 副教授 | |||||||
04水产无脊椎动物增养殖及珍珠培育 |
杜晓东 教授 余祥勇 教授 刘志刚 教授 刘建勇 副教授 | |||||||
05水产经济动物营养与饲料 |
谭北平 教授☆ 周岐存 教授 董晓慧 副教授 | |||||||
06水域生态学 |
申玉春 教授 黄翔鹄 教授 朱春华 副教授 | |||||||
渔业资源(090803) |
农学硕士学位 |
01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 |
吴灶和 研究员☆ 卢伙胜 教授 刘 静 研究员 孙省利 副教授 廖永岩 副教授 邱永松 研究员 李永振 副研究员 |
8 |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417普通生态学与鱼类学 |
526渔业资源与渔场学 |
①027海洋生物学基础 ②028渔业资源学 | |
02渔业生态环境 |
贾晓平 研究员☆ 林 钦 研究员 李纯厚 研究员 | |||||||
003经济管理学院 (0759-2383233 |
农业经济管理 (120301) |
管理学硕士学位 |
01海洋经济理论与政策 |
朱坚真 教授 容景春 研究员 张 莉 副研究员 |
6 |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3数学(三)④812经济学基础课(含宏观、微观经济学) |
527管理学 |
①029统计学原理②030现代企业管理 |
02农业经济与贸易 |
闫玉科 副教授 | |||||||
03人口资源与环境 |
白福臣 教授 钟来元 副教授 | |||||||
04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 |
宁 凌 副教授 郭晋杰 副教授 | |||||||
行政管理(120401) |
管理学硕士学位 |
01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 |
帅学明 教授 张开城 教授 |
18 |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05管理学④813行政管理学 |
528政治学 |
①031组织行为学②032社会学 | |
02区域公共事业管理 |
朱坚真 教授 容景春 研究员 盛清才 教授 | |||||||
03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
蔡春林 教授 宁 凌 副教授 陈士银 副教授 | |||||||
04公共政策分析 |
白福臣 教授 蒋重秀 副教授 巩建华 副教授 |
注:1、带☆号者兼为博士生导师
2、专业学位每个专业的考试科目、复试科目、加试科目及参考书待教育部下达相关文件后确定。
初 试 科 目 的 考 试 内 容 及 范 围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604)
1、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2、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物质及其存在形式;实践及其功能;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3、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诸成对范畴。
4、认识、真理和价值: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过程;真理及其标准;价值及其与真理的关系。
5、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上两种历史观的对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历史作用;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政治经济学(801)
1、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2、劳动价值理论
3、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
4、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
5、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6、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剩余价值分配理论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
8、垄断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理论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和主要矛盾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理论
1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3、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基本内容、主要形式
14、社会主义的现代市场理论
15、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6、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理论
17、社会主义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18、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理论
机械设计(802)
1、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螺栓联接的拧紧和防松、螺栓联接的受力分析、强度计算、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2、键联接的主要类型,平键联接的计算;花键联接的分类和定心。
3、带传动的特点、应用和分类;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弹性滑动和打滑;带传动的设计。
4、齿轮传动的特点、应用和分类;材料、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计算载荷;参数选择和许用应力;标准直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概述。
5、蜗杆传动的特点、应用和分类;材料、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基本参数、几何尺寸计算和承载能力计算,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圆弧圆柱蜗杆传动的设计计算。
6、链传动的特点、应用和分类;运动特性和受力分析。
7、轴的功用、分类和材料;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设计。
8、滚动轴承的构造、分类和代号;失效形式、计算准则;设计计算;组合设计。
9、滑动轴承的分类、结构、材料和润滑;不完全液体滑动轴承设计计算;液体动压润滑的基本方程和油楔承载机理。
10、联轴器的分类和选择。
微机原理及应用(803 )
本课程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结构、8086微处理器的结构、功能、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输入输出、中断、定时、D/A和A/D转换等接口电路设计及编程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微机中常用的数制转换;原码、反码、补码的表示方法。
2、8086/8088微处理器及其系统:包括8086/8088微处理器内部结构及功能、引脚功能、内部寄存器结构及基本功能、8086系统总线周期、8086最小方式下的总线结构和总线时序
3、8086/8088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①寻址方式②8086/8088指令系统组成及常用指令(包括伪指令)的基本功能、使用方法③掌握基本程序结构设计方法,能够读懂和编写简单而完整的8086汇编语言程序
4、 输入/输出接口的基本概念、数据传送方式、可编程并行通信接口
5、中断的基本概念、
6、8位A/D、D/A转换器的分类、基本工作原理。
生物化学(804)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以本校《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为依据。其内容为:
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蛋白质的化学组成、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及理化性质。蛋白质的肽链结构及高级结构、蛋白质功能与其高级结构的关系;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分类。
第二章 核酸的化学:核酸的概念及重要性、核酸的组成成分、核酸的分子结构。核酸理化的性质、DNA和基因组织。
第三章 酶:酶的概念、命名和分类、酶的化学本质及其组成。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及机制。酶促反应的速度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酶的分离、纯化和保存 酶活力测定 酶活力的计算。
第四章 维生素和辅酶:维生素的概念与类别、维生素与辅酶、辅基的关系。
第五章 生物氧化:新陈代谢的概念、生物氧化的特点。生物氧化中的呼吸链传递体、生物氧化中的能量转移和利用。
第六章 糖化学及糖代谢:糖的概念及分类、糖的分解代谢、糖的无氧分解、糖的有氧氧化、糖的合成代谢。
第七章 脂类及其代谢:脂类的概念、结构及功能、生物膜的结构及功能、脂肪的分解代谢、脂肪的合成代谢、类脂的代谢。
第八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及氨基酸代谢:蛋白质的酶促降解、氨基酸的一般代谢、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第九章 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核酸的酶促降解、嘌呤和嘧啶的分解核苷酸的合成。核苷酸代谢与糖代谢、氨基酸代谢的关系。
第十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DNA的生物合成(DNA的半保留复制、双链DNA复制的步骤。生物细胞DNA分子复制的基本特点、DNA分子的损伤和修复、基因重组和DNA克隆的原理、简单步骤和应用、DNA复制准确性的原因)。RNA的生物合成(转录的概念 逆转录作用、转录产物的加工、RNA复制)。
第十一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遗传密码、基因表达的概念、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生物基因的功能;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中tRNA、mRNA及核糖体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主要步骤及主要的酶和蛋白因子的作用;肽链合成所需的能量)。
第十二章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调节控制: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代谢的调节(诱导,阻遏,反馈抑制,操纵子;用操纵子模型解释诱导与阻遏作用)。
第十三章 基因工程及蛋白质工程: DNA克隆的基本原理(DNA的限切酶与连接酶、分子克隆的载体与宿主系统、外源基因的导入;基因的分离、合成和测序、基因的表达)蛋白质工程(蛋白质的分子设计和改造、蛋白质的实验进化)。
食品化学(805)
1、食品中水分性质、存在状态、水分活度及其与食品贮藏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2、糖的重要理化性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食品中重要的单糖、寡糖与多糖。
3、脂质定义、分类、物理性质,油脂的氧化形式及其控制方法;油脂加工化学与脂肪替代物。
4、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掌握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及其应用。
5、糖、蛋白质与油脂在加工贮藏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
6、酶的概念、分类,酶在食品中的应用,掌握酶促褐变形式、机理及其控制方法。
7、食品色素定义、分类,常见的天然食品色素与人工合色种的种类、性质及其使用方法。
8、食品味感定义、呈味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基本味感及呈味机理、呈味阈值,常见的呈味剂。
9、嗅觉理论、生理学,气味物质与有机化学类别及其气味。
10、食品中香气形成的途径,风味增强剂及其常见的种类。
11、食品添加剂定义、作用,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原则及其注意事项。
生物化学和食品技术原理(806)
生物化学部分:同生物化学(804)。
食品技术原理部分:主要掌握食品的干藏原理、干制过程、干燥方法、食品干制过程中的变化;食品保藏原理、冷却和冷藏、冻结、冻藏、解冻;食品罐藏、微生物的耐热性、食品的热传递、杀菌强度和杀菌时间的计算及评价、加热杀菌及热力杀菌装置、罐藏食品的变质;食品腌制的基本原理、食品腌制剂及作用、食品常用腌制方法、腌制品的食用品质、食品的烟熏;食品的化学保藏中的防腐剂、抗氧化剂性质;了解微波技术原理及应用、超高压技术原理及应用、脉冲技术原理及应用。
动物学(601)
动物生物学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和有关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有动物形态学、动物分类学、动物生态学、动物生理学、动物地理与进化等多个分支学科。要求考生对动物生物学的概念、发展历史、研究方法和动物分类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掌握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生命起源、动物进化和动物生态系统有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动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演变进化过程,并对各个过程中不同典型动物类群的适应、主要特征和代表性的种类、代表性的结构和功能有深入了解。要求考生通过动物生物学的学习,具有运用进化论思想解释动物进化等生命现象的综合、判断与分析能力。
生态学(809)
1、生物与环境:环境与生态因子的基本概念,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典型生态因子的特征和生物适应的生态类型(含海洋环境典型特征及其生物生态类群)。
2、种群生态学:种群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统计学基本参数,种群数量波动及其调节机制与生态对策,种间关系,生态位理论。
3、群落生态学:生物群落的概念与基本特征,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群落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群落的动态与演替的基本理论。
4、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类型(含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生态系统的动态与平衡。
5、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初级生产的基本概念,初级生产力及其影响因素(含海洋)与研究方法,初级生产力主要分布特征,新生产力,次级生产的基本概念,食物链类型,生态效率,简化食物网,粒径谱、微型生物食物环。
6、分解作用与生物地化循环:分解者主要类型及其作用,底栖水层系统耦合,沉积物及其栖息生物垂直结构,海洋生物泵,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概念及典型营养物质循环。
经济学基础课(含宏观、微观经济学)(812)
微观经济学考试内容和范围包括:供求理论;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一般均衡论;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考试内容和范围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管理学(605)
管理学考试内容和范围包括:管理的含义、性质、管理与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计划工作;目标与战略;预测;决策;管理宽度与组织层次、组织中的职位设计;部门划分与组织结构类型;组织中的职权配置;组织变革;人员配备的系统过程;主管人员的考评;主管人员的培训;领导工作;沟通;激励;领导方式与艺术;控制工作。
行政管理学(813)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考试内容和范围包括:(1)行政管理学的对象、内容、特点及其产生与发展;(2)行政职能与行政组织;(3)行政领导;(4)行政管理法制;(5)行政文化;(6)行政决策与行政执行;(7)行政信息与行政咨询;(8)行政公共关系与行政协调;(9)行政监督;(10)社会保障管理;(11)资源与环境管理;(1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1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14)办公室管理与后勤管理;(15)公共部门绩效管理;(16)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
广东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参考书目
考 试 科 目 |
主 要 参 考 书 |
编 著 者 |
出 版 社 |
备 注 | |
初试科目 | |||||
601动物学 |
《普通动物学》 |
刘凌云等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第三版 | |
60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
李秀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第五版 | |
605管理学 |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
周三多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第四版 | |
《管理学》 |
[美]斯蒂芬.P.罗宾斯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第七版,孙健敏等译 | ||
801政治经济学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
翁志勇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2003年第1版 | |
802机械设计 |
《机械设计》 |
濮良贵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第七版 | |
803微机原理及应用 |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
郑学坚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第三版 | |
804生物化学 |
《普通生物化学》 |
郑集等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第三版 | |
805食品化学 |
《食品化学》 |
阚建全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 |
806生物化学和食品技术原理 |
《普通生物化学》 |
郑集等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第三版 | |
《食品技术原理》 |
赵晋府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2002年版 | ||
809生态学 |
1、《海洋生态学》 2、《生态学》 |
沈国英,施并章 李 博 |
科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2年(第二版) 2000年版 | |
812经济学基础课 |
《西方经济学》(宏观、微观) |
高鸿业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第二版 | |
《经济学》 |
斯蒂格得茨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997年版 | ||
813行政管理学 |
《行政管理学》 |
夏书章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第三版 | |
《公共管理学》 |
帅学明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8年版 | ||
复试科目 | |||||
501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 |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刘绍学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2003年第1版 | |
502毛泽东思想 |
《毛泽东思想概论》 |
李石成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2003年第1版 | |
|
《C程序设计》 |
谭浩强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第二版 | |
505食品工艺学 |
《食品工艺学》 |
夏文水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2006年版 | |
506水产食品学 |
《水产食品学》 |
沈月新、章超桦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
511作物育种学 |
《作物育种学总论》 |
潘家驹 |
农业出版社 |
| |
512遗传学 |
《遗传学》 |
朱军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
513植物病理学 |
《普通植物病理学》 |
许志刚 |
农业出版社 |
| |
《农业植物病理学》 |
陈利锋 |
农业出版社 |
| ||
514分子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 |
闫隆飞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 |
515动物遗传学 |
《动物遗传学》 |
李宁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
516家畜育种学 |
《家畜育种学》 |
张沅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
517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
《动物营养学》 |
杨 凤 |
农业出版社 |
| |
《饲料学》 |
王成章 |
农业出版社 |
| ||
518动物免疫学 |
《动物免疫学》 |
杨汉春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 |
519细胞生物学 |
《细胞生物学》 |
翟中和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0年版 | |
520海洋环境学 |
《海洋生态学》 |
沈国英、施并章 |
科学出版社 |
第二版 | |
521鱼类养殖学 |
《鱼类增养殖学》 |
申玉春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8年版 | |
526渔业资源与渔场学 |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 |
陈新军 |
海洋出版社 |
2004年 | |
《渔业资源评估》 |
詹秉义 |
农业出版社 |
| ||
527管理学 |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
周三多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第四版 | |
《管理学》 |
[美]斯蒂芬.P.罗宾斯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第七版孙健敏等译 | ||
528政治学 |
《政治学原理》 |
景跃进、张小劲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6年版 | |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
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
《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著导读》 |
聂耀东 |
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4年第1版 | |
002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教程》 |
祖嘉和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4年第1版 | |
003数控技术 |
《机床数控技术》 |
胡占齐、杨莉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8年第二版 | |
005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
卢秉恒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
008食品技术原理 |
《食品技术原理》 |
赵晋府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2002年版 | |
009食品化学 |
《食品化学》 |
阚建全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 |
010食品微生物学 |
《食品微生物学》 |
江汉湖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
011食品工艺学 |
《食品工艺学》 |
夏文水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2006年版 | |
016作物栽培学 |
《作物栽培学》 |
刁操铨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2年版 | |
017作物学 |
《作物学》 |
苏广达 |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0年版 | |
018植物免疫学 |
《植物免疫学》 |
李振岐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
019普通微生物学 |
《普通微生物学》 |
周德庆 |
高教出版社 |
2002年版 | |
020家禽生产学 |
《家禽生产学》 |
杨宁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
021家畜繁殖学 |
《家畜繁殖学》 |
张忠诚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第四版 | |
022饲料学 |
《饲料学》 |
王成章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
023配合饲料与饲料添加剂学 |
《配合饲料学》 |
冯定远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
《饲料添加剂学》 |
陈代文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
024分子生物学 |
《现代分子生物学》 |
朱玉贤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
025动物生理学 |
《动物生理学》 |
杨秀平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
026水产养殖学 |
《鱼类增养殖学》 |
申玉春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8年版 | |
《虾蟹类增养殖学》 |
王克行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
027海洋生物学基础 |
《海洋生物学》 |
相建海 |
科学出版社 |
2003年版 | |
028渔业资源学 |
《水产资源学》 |
费鸿年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 |
029统计学原理 |
《统计学》 |
袁卫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第二版 | |
030现代企业管理 |
《现代企业管理》 |
王方华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3年版 | |
031组织行为学 |
《组织行为学》 |
关培兰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3年版 | |
032社会学 |
《社会学概论新修》 |
郑杭生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4年第三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