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 外科学 |
专业介绍: |
温州医科大学外科学始建1958年,已故著名外科学家钱礼教授是该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钱礼教授在本学科工作期间曾编著的《腹部外科学》是我国最早出版的腹部外科专著,曾影响国内一代外科医师的成长;现已改版为《钱礼腹部外科学》。经过数十年来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本专业队伍不断壮大,临床科研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科专业齐全、技术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 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外科学在校硕士生367人,博士生30余人。 神经外科学获得浙江省首批医学重点学科(神经病学)后,普外科学、微创神经外科学、骨外科学先后获得省(卫生厅)医学重点学科。2004 年外科学成为省(教育厅)重点学科,2008年外科学成为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拥有2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现有教授40余人。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普外科、骨外科、神经外科、 泌尿外科、 心胸外科等。经过多年的学术沉淀,本学科点在临床服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已成为特色鲜明,在我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医学学科。 方向一:普外科 学科带头人为沈贤、陈钢、张启瑜教授。本学科是国家重点专科(普通外科学)、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外科学) 、浙江省医学支撑学科(普通外科学)及温州市腹部外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下设浙江省肿瘤转化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省胰腺及肝脏危重病重点实验室及肝胆胰外科杂志。目前学科有国家级及省部级人才8人,近年来共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4项,主持国家级课题23项,省部级课题30项,已在BMJ、ASO、 Hepatology、Cancer Research及Oncogene等国际权威SCI期刊发表论文 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与Mayo clinic、瑞典隆德、澳大利亚莫纳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UCLA及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等国际顶尖学术机构交流合作及与国内东方肝胆、武汉同济医院、广州中山医院等顶尖医疗机构开展临床合作。 学科近年来已开展消化道肿瘤的各种常规手术、胃肠及肝胆胰恶性肿瘤的手术及综合治疗,同时注重创新与发展,积极开展临床新技术,如继续开展临床肝移植、肝肾联合移植、胰肾联合移植手术;开展以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3D及荧光腹腔镜手术等多种微创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疾病;开展联合内镜中心开展胃癌及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及治疗;开展重症胰腺炎区域动脉灌注治疗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开展肝癌ALPPS手术、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及胰腺中段切除术、保留脾脏和脾脏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等各种高难度的肝胆胰外科手术;这些新技术及复杂手术的全面开展及普及将确保科室的临床业务水平始终处于浙南和闽北地区领先水平,部分将达到国内、省内领先和先进水平。此外,学科还在以下八大方向有较强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实力。 胃结直肠外科:(1)肿瘤营养与围手术期预康复:①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适用于亚洲人群的肌少症CT诊断标准,发表SCI文章40余篇,并被纳入了《中国肿瘤营养治疗指南2020》;建立了基于肌少症的精准营养评估与围手术期预康复体系,已在国内16家三甲医院得以推广应用,应用数量达到2700例,本中心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23.5%降低至15.1%,平均术后住院时间缩短2.8天,术后非计划再入院率下降44.7%,减轻了社会经济负担。②建立胃肠道肿瘤预后风险评估模型,并基于人工智能建立国内首个在线肌肉组织自动分割平台,结合影像组学技术实现肌少症诊断自动化、精准化,完成一期项目转化50万元。③优化基于膜解剖的微创手术方式,成果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连续两次获得全国手术视频大赛冠军。④设计、改良、制作医用食品,申请一种居家营养强化的固体食品等系列营养食品专利技术,并产品化7款潜在医用食品,相关技术已达成协议转让,金额达1000万元,一期项目转化98万。⑤设计仿鹰爪结构新型切口敷贴,加速手术康复,改善预后,相关成果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杂志(IF = 13.273,1区Top),目前已经完成产品初步设计。营养学为浙江省卫生厅支撑学科,近年来围绕肿瘤营养,术后肠功能恢复,以及术后疲劳的开展了一系列临床及相关基础研究,建立了独立的营养配置室和营养电子医嘱系统,改善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在国内外建立了一定的影响力,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发表相关SCI论文80余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17.8分,申请专利9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肿瘤个体化与精准化治疗:①提出了PD-L1表达联合多种生物标志物(如:SETD2)作为PD-1或PD-L1阻断治疗选择的标准,被评为高被引论文;②构建了一种光控细胞焦亡的新生抗原反应性T细胞,开展靶向胃肠肿瘤新生抗原的个性化多肽疫苗治疗,单中心一期试验完成6例病人的治疗,其中2/3的患者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显著延长了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19个月 vs. 11个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③首次发现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胃肠道肿瘤常见感染病原,其表达的US31、UL111A基因能重塑患者免疫微环境,并通过小泛素化修饰调控DAXX胞浆定位,介导Fas/FasL途径的肿瘤凋亡过程,提出了以抗病毒为核心的胃癌新辅助治疗方案;同时已完成1000余例胃癌和1200余例结直肠癌组织HCMV感染特征检测,项目获3项国自然面上基金、1项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支持,发表SCI相关论文10篇。(3)胃肠道肿瘤的手术新技术:遵循规范及个体化的治疗原则,精益求精,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年胃癌手术例数600余例,结直肠癌手术800余例,其中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根治术超过300例,开展了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保留幽门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以及胃癌全腔镜下三角吻合等新技术。参加Resolve等全国性多中心临床研究,建立了完善的数据库和标本库,数据库内收集胃癌患者4000余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主编出版学术专著12部,发表SCI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浙江省卫生厅创新三等奖等奖项。同时与德国马丁路德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建立了良好的临床科研上的合作。 肝胆胰外科:(1)肝癌的综合诊疗方面极具特色:①每年实施肝癌切除术近500例,开展肝癌的个体化精准治疗,开展包括手术、介入治疗、射频治疗、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在内的多模式肝癌治疗手段,开创性的为肝癌患者提供了“个体化的基因图谱与 3D 凝胶药敏分析报告”,与美国梅奥医学中心、斯坦福大学医疗中心开展临床合作,互享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因组图谱数据。②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基于影像学结合血清学的胆管癌早期诊断数字模型,成功建立基于5个非长链编码 RNA 组合的判断胆管癌预后的分子模型;③致力于肝癌的血管生成治疗与肿瘤微环境对肝癌转移侵袭的机制研究,研究成果曾受邀与2014及2017年参加美国消化道疾病周,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及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2)门脉高压症方向:①于2000年首创选择性减断分流术,集脾胃区减流、门奇断流、选择性分流--“三位一体”之优势,深入研究门脉高压症病理生理机制,施实个体化手术方案,大大提高门脉高压症疗效,多次在全国会议上手术示范并加以推广。②临床研究的同时不断深入基础实验,制备出肝硬化门脉高压动物模型,通过进一步研究不同手术方式探讨门脉高压最佳治疗方式及作用机制,培养了多名博、硕士研究生,并在国际、国内发表多篇研究论著。(3)在重症胰腺炎方向: 围绕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两次病死高峰防治,突破传统“重治轻防”策略,建立区域动脉灌注、SIRS调控、MODS甄别处理、预防感染四联法等核心技术,突出“主动预防”“抢先治疗”“精细化救治”的综合防治体系,为SAP救治带来突破性变革。主持完成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救治难点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研究获得2016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4)肝移植方向:2000年首例肝移植成功,通过不断手术创新,将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作为终末期良性肝病肝移植的常规手术方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全身缺血再灌注损伤,缩短无肝期,至今共成功实施近百例肝移植,年存活率达90%,总体疗效达国内先进水平,此外还针对不同疾病进行了肝肾联合移植、胰肾联合移植手术,并取得良好效果;最近正在尝试活体肝移植的实施,获省自然基金课题1项,温州市科技局课题1项,温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5)肝细胞再生与修复方面的研究:慢性肝纤维化及其伴随的慢性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直困扰临床的待解问题,干细胞来源的可移植性组织工程化肝脏可能是最终治愈此疾病的技术。本学科拟于肝去细胞化支架培养系统内以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PSc)来源的特定中胚层和内胚层细胞诱导共培养模式在体外重建肝样组织。并通过全面的指标,评价诱导过程中肝细胞成熟程度、内皮系统重建程度、胆汁分泌系统再生程度等;证实诱导培养的肝样组织获得类肝的结构和功能重建;并从肝脏发育、再生的特异性核心信号通路及肝再生因子分泌角度揭示其诱导重建机制。进一步通过体内移植肝样组织,验证其结构和功能重建程度,为下一步的人可移植肝脏组织的制备及临床治疗提供前期基础研究支持。 (6)胰腺癌方向: 开展胰腺炎癌转化机制及干预措施研究。期望通过降低生物学行为恶性度而延长生存时间为目标导向,重点围绕逆转胰腺癌耐药的生物新技术展开研究,历时十余年,提出了“生物学行为导向的胰腺癌诊治”理论,创建了一系列突出“逆转耐药”、“植物提取物治疗”、“基因干预”等特色的诊治新技术,达到了改善疗效的目标,给胰腺癌治疗提供新思路。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研究获得省部级奖2项、厅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腹壁疝及血管外科:疝与腹壁外科成立于2017年07月01日,是浙江省为数不多的专业致力于疝与腹壁外科领域疾病诊断及治疗的科室,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指定的国内10家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技术培训基地之一,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全国医院联盟认证单位。每年完成腹股沟疝手术1800多例,各类切口疝、脐疝、白线疝、造口疝、会阴疝、膈疝、食道裂孔疝、复杂的复发疝、腹壁疝及疑难病例200余例。科室成立以来,参与编写和翻译学术专著四部,发表SC论文10余篇。疝修补手术录像获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举办的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手术录像全国总决赛冠军及浙江省腹股沟疝腔镜手术比赛冠军。疝与腹壁外科治疗培训基地开展至今已完成培训医生人数达到200余人,承担浙闽地区乃至全国各地医院普外科医生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技能培训工作,曾被中华医学会疝学组授予优秀培训基地称号。血管外科是浙江地区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外周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之一。科室年平均门诊诊疗人数60000,年平均出院人数3000,手术总量及3,4类手术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年开展胸腹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约100多台,下肢动脉及静脉介入手术约600台。目前科室已开展的手术有:腹主动脉瘤切除术,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内脏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内脏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布-加氏综合征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肢体动脉切开取栓,吸栓,溶栓术,血管瘤硬化栓塞术,点状切口下肢静脉曲张切除,曲张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吸栓,溶栓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血透通路成形及维护。其中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及开放手术治疗在浙江省名列首位。主动脉弓上开窗技术在省内领先。 方向二:骨外科 学科带头人高伟阳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手部先天畸形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四肢先天畸形学组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外科医师分会手部整形学组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手外科分学前任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会长,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常委,温州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温州市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手外科杂志编委,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创伤杂志编委,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中国骨伤杂志编委,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审稿人,中华骨科杂志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题、在研各一项,以及其他省市级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在国内外科杂志已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
我校骨科建立已60余年,目前系博士学位授予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现有11个病区550张床位,有脊柱、手外显微与整形、创伤、关节、儿骨5大专业20个亚专业,为浙江省脊柱外科中心,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浙江省医学重点支撑学科显微外科学,浙江省医学重点创新学科微创骨科学,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外科学-骨外科)建设学科,全国微创脊柱外科培训基地,卫生部骨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中国康复医学会显微外科继续教育基地,中国创面修复专科建设培育基地(中国医师协会),HVO(北美海外志愿者协会)中国基地,浙江省骨科学重点实验室。学科拥有温州医科大学骨科研究所和温州医科大学骨科生物技术应用研究所。已成为浙南地区的骨科临床、科研和教学中心。我科在全面开展常规骨科高难手术和危、难、重病症状的诊治基础上,在微创骨科、创面修复、四肢先天畸形矫正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脊柱外科:脊柱外科分为颈椎外科组、胸腰椎外科组、脊柱微创外科组、脊柱畸形外科组、脊柱疼痛介入组、脊柱肿瘤和感染外科组、脊柱显微外科组。我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展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哈氏棒治疗脊柱损伤和脊柱畸形。1989年,池永龙教授带领脊柱外科团队完成了国际上首例上胸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于脊柱侧凸矫形,突破了当时胸椎固定“禁区”,治疗了大量的脊柱畸形的患者。研制出适合于微创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脊柱花刀及新型脊柱内固定器,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发明专利,该术式及固定器较同类方法损伤更小,疗效更佳,临床应用日臻成熟;胸腔镜下微创脊柱前路手术的研究:该研究对传统锁孔胸腔镜技术进行了改良,设计了扩大操作口胸腔镜下胸腰椎前路手术方式,主要治疗脊柱侧弯、脊柱肿瘤、胸椎间盘突出症、胸腰椎骨折等,临床疗效显著,获浙江省医药卫生创新奖二等奖;近五年又开展了系列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包括:经皮上颈椎螺钉内固定技术、经皮内镜下上颈椎前路松解复位内固定技术、胸腰椎骨折系列微创手术治疗技术、椎间盘镜下腰椎后路手术、脊柱显微外科手术,在国内产生较大学术影响,逐渐形成我科微创脊柱外科的特色,脊柱外科团队依托于浙江省骨科重点实验室,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省部共建、钱江人才等省级项目8项。近5年发表SCI论文200余篇,申请专利40余项,主编《脊柱微创外科学》、《脊柱内固定解剖学》等著作,3篇论文入选50篇国际引用最多的大陆脊柱外科SCI论文。取得的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奖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一等奖等荣誉。。
手显微外科与整形外科: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显微外科创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最新的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科室排名中位列全国29,分设创面修复、显微骨关节和腕关节、先天畸形、肩关节镜、神经和肌腱、整形和美容6个亚专科。。为省医学重点学科、省高校重中之重建设学科以及省医学创新学科。在复杂断指再植的处理上,独具匠心采用远位寄生的方法救治了一些特殊的断指病例,“复杂断肢(指)的远位寄生再植”的研究获浙江省医学进步奖一等奖。在创面愈合及修复领域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是浙江省支撑学科显微外科学的中点研究方向之一,团队人员近年已经获得6个国自然项目,及多个省市科研立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医学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温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穿支皮瓣的基础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手部先天畸形的病因研究与治疗策略是另一个重点研究领域,多拇与并指处理方面创造了多个新的术式被一些专著所引用,在国内处于先进行列,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个手部先天畸形治疗中心之一,吸引众多国内外病人慕名就诊。内镜在腕关节及周围神经松解领域,我院起步较早,是国内最早开展手外科关节镜技能培训的单位。尤其在非腔隙CO2气腔内镜下周围神经探查、松解和切取等方面有独到的经验,并成为国家内镜培训基地。2007年3月与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合作成立中美整形外科中心,开展整形美容工作。全面开展双眼皮、隆鼻、去眼袋、除皱、去脂、隆胸、乳房再造、阴茎再造等整形美容手术。同时承担中国医师协会创面修复专科建设培养单位,中国糖尿病足联盟中心建设单位,浙江省创面修复及转化中心等。
骨关节创伤外科、足踝外科:我院创伤骨科现共有医师44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10人,博士10人,硕士29人,其中博导1人,硕导11人。分设上肢肩部创伤,上肢肘部创伤,下肢髋部创伤,下肢膝部创伤及骨盆髋臼等亚专科。是省医学重点学科,省高校重中之重建设学科以及省医学创新学科,拥有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药物实验基底。科室承担温州医科大学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面向全国招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院、进修医生。是全国微创创伤骨科培训基地、HVO(北美海外志愿者协会)中国基地。近年来申请并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省部级及厅局级课题数十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奖。浙江省医药卫生创新奖等多个奖项。目前已全面常规开展创伤骨科领域的高精尖手术和危、难、重病的诊治,三年在微创手术治疗方面,特别是经皮内固定技术进行了重点突破,并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领域展开全面的研究诊治,其中骨盆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技术在国内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并在创伤骨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足踝外科主要开展足踝创伤、足踝矫形及足踝运动损伤等疾病的诊治,在创伤微创治疗,畸形矫形,畸形挛缩、踝关节镜检查治疗上具有较大优势。
关节与骨病外科、运动医学科:我院关节与运动医学是浙南地区第一个成立的专门诊治关节等运动系统创伤及退行性疾病的科室,分为肩关节、髋踝关节、膝关节等亚专科,常规开展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膝、髋、肩、肘关节微创修复术,以及膝、肘、肩关节置换术,保膝、保髋手术等,同时兼顾骨与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和化疗。其中关节镜手术已成为温州市领军学科,全国领先。主持多项国家、省、市级自然科学基金,开展多项新技术立项,科室为温州医科大学关节外科中心,北美海外骨科志愿者组织(HVO)合作建立骨科医生培训基底,中法膝关节外科中心“长三角一体化关节外科联盟”单位,是浙南地区技术力量雄厚、病床规模最大的关节与骨病外科中心。
儿童骨科:儿童骨科创立于2002年,是浙南地区第一个专门诊治儿童骨与关节疾病的临床科室,秉承微创理念,在儿童骨折及儿童四肢畸形的微创手术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全面开展创伤骨折、儿童四肢畸形、骨关节感染及肿瘤的诊治及各类手术,诊治患儿的数量、病种及疗效均居浙南闽北领先地位,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浙江省自然基金课题2项,各类厅局级课题数项,发表各类论文数十篇。
方向三:神经外科学 学科带头人诸葛启钏教授。主任医师、教授(二级)、博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温州市政协副主席,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科医学中心主任、浙江省老化与神经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显微神经外科学)负责人,浙江省高校学科带头人。目前还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分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外科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常委、教育部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分教指委委员、全国高校附属医院实践教学联盟理事;Aging and Disease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版和Neurosurgery中文版等编委,国际衰老与疾病协会副主席等。在Brain、ACS Nano、PNAS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10多篇,其中SCI文章95篇,主编著作各3本,其中主编《Bone marrow stem cell therapy for stroke》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负责国家和省部级以上课题11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自然面上项目5项,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疾病专项、自然基金重点和杰出青年基金等5项;负责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华医学奖三等奖1项;发明专利1项。 神经外科创建于1975年,是浙江省首批医学重点学科(神经病学),学科追溯到1952年1月11日前院长林镜平教授实施浙江省首例开颅手术取出颅内子弹手术获得成功,开创了我省神经外科的手术历史。上世纪90年代我科在省里率先建立显微解剖实验室并全面开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科神经肿瘤、脑血管病、神经损伤、脊柱脊髓和功能神经外科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学科现有神经外科医师41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人;浙江省千人引进海外人才1人,海外特聘教授2人。拥有浙江省衰老与神经疾病重点实验室,专职研究人员7位;拥有神经外科专科技能培训基地1个,有徕卡显微镜2台、神经内镜1台等教学培训设施.拥有美国北德州大学和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2个研究生合作培养基地。学科共有床位145张,包括:神经重症监护病房25张,神经肿瘤、脑血管病、脊柱脊髓和功能神经外科等学组床位120张,年手术近4000台。学科拥有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麻醉、神经电生理、神经病理组成MTD团队,形成了神经创伤救治、脑卒中的综合防治、神经肿瘤的微创外科、血管介入治疗、胶质瘤MTD、癫痫治疗中心等神经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区域神经外科中心。为浙江省规模最大的神经外科中心之一,2021年全国医院科技影响力列浙江省第二,全国排名23位。 主要研究方向:⑴神经肿瘤基础与临床:包括颅底脑干肿瘤、神经胶质瘤和垂体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浙江省率先开展颅底显微解剖研究,并应用于指导临床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目前开展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包括脑肿瘤、脑血管病和功能性疾病等,如:听神经瘤、垂体瘤、脑室肿瘤、脑干和髓内肿瘤,海绵窦、岩骨斜坡、枕骨大孔区等颅底肿瘤手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目前基础或应用基础研究包括神经胶质瘤、垂体腺瘤和脑膜瘤等防治。⑵脑血管病临床与防治研究:包括脑血管病综合防治、出血性脑血管病微创外科技术、脑卒中发病机制与细胞移植。开展手术包括:动脉瘤夹闭和切除、巨大动静脉畸形栓塞和切除、烟雾病颈内动脉血管外膜剥脱术等脑血管病手术;每年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约400多例,显微外科技术和血管内介入技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巨大动静脉畸形等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目前基础或应用基础研究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干细胞组织工程、纳米动力材料治疗脑卒中等。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中华医学奖。⑶功能神经外科临床与研究工作:开展技术包括难治性癫痫的定位和显微外科治疗,面肌抽搐、三叉神经痛、帕金森病等微创外科治疗,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方向四:泌尿外科 学科带头人:翁志梁教授。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曾任职:温州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职:温州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名誉主委、浙江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顾问、浙江省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温州医学院学报》、《浙江创伤外科》、《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编委。从事泌尿外科工作30多年,曾多次参加国内、国外学术交流会议,主持或参加多项国家自然基金、浙江省自然基金、温州市科委课题;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温州市科技进步奖多次;共发表20多篇SCI,文章10多篇。 学科目前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2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5项、温州市科技进步与创新二等奖4项。科室历年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 30余篇,国内一级杂志40余篇。近年成功申报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市、厅级10余项。科研经费已达人民币约300万元。 主要以下4个研究方向: 泌尿系肿瘤研究:1.超临界CO2辅助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雄黄及其抗膀胱癌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2.FoxO3a调控MMP2抑制膀胱癌侵袭性的机制研究。3.中药单体异土木香内酯通过抑制TrxR1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2019KY456)。4.基于多基因探针组合液态活检在预测伴有内脏转移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治疗抵抗中的作用。5.外泌体miR-940在前列腺癌骨转移前微环境构建中的作用机制研究。6.高糖通过YAP1/TAZ抑制膀胱癌自噬的机制研究。7.微电调控吊带通过BDNF门控效应协同治疗混合型尿失禁的研究。8.linc00346抑制PTEN表达通过PI3K/Akt通路调控膀胱癌增殖和侵袭的机制研究。9.去势治疗前列腺癌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情况及预测因素的研究。10.基于多基因探针组合液态活检在预测伴有内脏转移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治疗抵抗中的作用。11.外泌体miR-940在前列腺癌骨转移前微环境构建中的作用机制研究。12.异土木香内酯通过TrxR1调控ROS介导的细胞代谢而促进前列腺癌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 13.CRY1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脂代谢作用机制研究。 14.外周血lncRNA表达谱分析在膀胱癌转移器官倾向性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研究。 15.基于ctDNA检测探索mCRPC阿比特龙耐药机制及精准化疗方案。16.Circular RNA circRNA_103809/miR-516a/FBXL18信号轴介导膀胱癌干性维持促进化疗耐药的机制研究。 尿失禁研究:1.新型神经调控微电极吊带变频“双调控”模式治疗混合性尿失禁 。2. 一种用于治疗尿失禁的新型可植入微电极调控吊带。 3. 可植入微电极刺激合成吊带治疗尿失禁的转化应用研究。 4. 间充质干细胞蛋白多糖Agrin促进尿失禁功能恢复的机制研究。5.微电调控吊带通过BDNF门控效应协同治疗混合型尿失禁的研究。6. CCL7-Agrin信号归巢活化机制促进尿道控尿功能的研究。 男科学:主要开展了勃起功能障碍机制及治疗的研究。1.ATP合酶在糖尿病ED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病变中的作用及干预研究。2.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早泄与内皮素的相关性机理研究。3.精道内镜技术在泌尿男科疾病中创新应用研究。 肾移植:1985年开始开展了临床肾移植工作,年完成肾脏移植接近100例。目前从事同种异体器官捐献肾移植年30余例。目前主要开展肾脏移植相关研究:1.B 7-H1共刺激通路在大鼠部分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免疫调节机制。2. 他克莫司诱导移植术后糖尿病的非胰岛因素的机制研究。3.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通过下调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2减轻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新机制。 4.连花清瘟胶囊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安全性评价。 5.羟氯喹预防肾移植患者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疗效观察。 6.NF-κB/Nrf2 信号轴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影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方向五:心胸外科 学科带头人孙成超教授,一共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10余篇;科研项目:(1)多项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合作课题:外科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多中心前瞻性注册登记研究;提高老龄和急危重心血管疾病外科治疗疗效的研究;心血管疾病监测、预防预警和诊治技术应用研究;临床医学研究协同网络建设示范应用研究--冠心病医疗质量改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省自然课题2项。(3)市级课题5项。 学科目前获得国家级课题3项,浙江省级课题8项,参与国家863重大科研项目1项,“十一五”“十三五”国家重大课题及国家行业基金各1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70余篇,参编著作5部。
主要临床业务: (1)心脏大血管外科:1997年始开展心脏多瓣膜置换术和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矫正术,1998年始开展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目前每年完成心脏手术近600例,其中四类、特类手术占比90%以上,总体手术例数位居全省第三,其中主动脉夹层手术例数全省领先,冠脉搭桥手术全省第二。2002年始开展高难度的大血管手术如主动脉根部动脉瘤的BENTALLS术、深低温停循环半弓置换术等。2003年在温州地区率先开展异体心脏移植术,迄今已完成的6例异体心脏移植术患者全部健康存活,填补了温州地区的空白,使我院成为省内少数几家能开展心脏移植手术的医院之一。2006开展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加改良象鼻技术, 年手术量达100例,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同时近几年通过国际顶尖专家合作指导,技术不断提高,逐步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近期建立的杂交手术室使复杂手术微创化成为可能。2018年以来开展胸腔镜下微创心脏手术及介入下心脏外科微创手术,开展浙江省第一例介入二尖瓣瓣中瓣手术,独立开展温州市第一例介入下主动脉瓣植入手术,连续开展10余例TAVR手术,均获成功。 小儿心脏外科方面,常见先心病手术成功率达99%,曾成功救治出生仅24周700多克的早产儿心脏病患儿(为全国年龄、体重最小之一),运用ECMO技术挽救4月龄重症法洛氏四联症术后患儿生命,在浙南地区率先开展食道超声引导下心脏介入治疗(零射线零创口)。 基础研究重点方向是1ncRNA对人类心肌细胞增殖能力转变过程的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膜微粒调控心肌梗死后血管重塑的机制,膜微粒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及机制,远程缺血预适应相关长链非编码RNA(IPCRL1)通过ceRNA机制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等。现有平台包括:与阜外医院合作成立浙南心血管病防治中心,与加拿大圣保罗医院合作成立中加联合心脏微创及瓣膜修复技术培训基地。
(2)普通胸外科:是浙江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浙江省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副会长单位、温州市医学会心胸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单位。1998年开始开展胸腔镜手术,近年来外科手术微创化为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近年来开展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全腔镜下食道癌根治术,小儿普胸开展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 其中漏斗胸Nuss手术在温州地区率先开展,病例数国内领先,共约140例。近年来开展肺部结节的精准定位、精准微创的肺叶及亚肺叶切除,肺部肿瘤的消融,单孔非插管的微创手术治疗手汗症,剑突下微创手术治疗纵膈肿瘤和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肺癌袖状切除,多叶段成形,隆突、半隆突切除,Pancost癌切除,上腔静脉置换及左房部分切除。属第一医院常规开展食道肿瘤手术,食道癌、贲门癌每年达200余例,年手术量近4500例。 基础研究重点方向是长链非编码RNA TUG1编码功能性多肽促进食管鳞癌恶性表型的效应及机制研究,MiR-592调控并逆转由HGF/MET信号通路介导的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继发耐药的机制研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