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 药理学 |
专业介绍: |
遵义医学院药理学科诞生于1949年,由我国著名药理学家、一级教授张毅创建,是1955年首批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科点之一,也是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后,首批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科,1981年获得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于1992年被评为首批贵州省重点学科,2001年复评时被评为贵州省优秀重点学科,同年起与其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006年本学科所属实验室正式挂牌成为“贵州省基础药理重点实验室”。2008年本学科团队被评为首批“贵州省科技创新团队”,2009年被评为“贵州省教学团队”,同年获批建立“贵州省新药药理与毒理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2003年药理学课程被评为首批“贵州省精品课程”,2009年被复评为“贵州省优秀精品课程”。2010年本学科获得“贵州省医学创新基地”子基地,2011年被评为首批“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同年本学科研究方向为“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的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012年该学科获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同时作为主要学科、所属贵州省基础药理重点实验室作为主要基地之一构建了首批“贵州省中药民族药2011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该学科所在实验室获批“基础药理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本学科集中用房面积3200 m2,拥有神经药理、心血管药理及药物代谢动力与毒理学3个长期稳定发展的研究方向以及8个研究技术平台。在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秉承团结进取的优良传统,弘扬严谨治学的学风,在历任学科带头人共同努力下,本学科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在民族药的药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学科学术团队由一支以富有创新精神的、老中青结合、中青年为主体的教师队伍组成,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8名(包括高级实验师1名)、讲师14名、助教3名。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贵州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贵州省教学团队1个,拥有贵州省核心专家1名、省管专家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名,国务院特贴专家2名。 贵州省是我国中药资源大省,也是全国的中药材四大主产区之一。贵州堪称苗药的故乡,因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使苗族人民长期以来形成了普遍使用中草药治疗各种疾病的传统,因而在历史上具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和“苗药三千、单方八百”之称,其传统医药门类比较齐全,涵盖了药材品种、药材识别、药材采集、药材保鲜、药材栽培、药材加工、药方开处、药材炮制等一系列传统医药知识,许多祖传秘方、单方、验方的长期使用和优化,其疗效在民间得到了比较充分的确证,为苗药的进一步系统性研究开发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药学与医学的桥梁学科,研究开发新药是其学科任务之一。本学科在学校南迁遵义后,利用我省药用资源丰富并结合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的优势,逐步形成了主要以苗药、民族药为研究对象,瞄准地方支柱产业的需求,将学科特点与地方经济需求相结合,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三个长期稳定的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方向,即:神经药理学、心血管药理学、药物代谢与药物毒理学,构建了药理学科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 本学科坚持以苗药、民族药的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基础及应用研究相结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逐渐形成了“重应用、重交叉”的学科特色。本学科先后对贵州省主要苗药、民族药钩藤、淫羊藿、石斛、天麻、吴茱萸、毛蒟等主要活性部位及成分用于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研究及部分活性成分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对含有砷、汞重金属的安宫牛黄丸、万胜华风丹等进行了增效减毒研究。2007年以来,在开展以上研究过程中,本学科承担973前期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教育部项目3项、省重大专项1项、其他各级纵向项目60项;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4项、适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共178篇,其中SCI收录58篇,核心期刊82篇;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其它各级奖励23项。 本学科为本科生开设《药理学》、《临床药理学》等课程2门,其中《药理学》被列为贵州省精品课程及优秀精品课程,年均授课人数达2000人以上;为研究生开设《临床药理学》、《药理学进展》等课程2门。2007年以来,培养研究生83名,其中联合培养博士4名;2010年在贵州省首期“硕博论坛”中获优秀论文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本学科学术气氛浓厚,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2007年至今,参与国际学术会议33人次,国内学术会议201人次,其中应邀作大会报告或分会报告28人次。同时,在国内外药理学界同行支持下,为搭建药理学同行学术交流平台和科技合作桥梁,承办中国药理学会生殖药理学术会议1次,承办纪念著名药理学家张毅教授诞辰110周年暨药理学高峰论坛1次。 总之,药理学研究是药物研发流程中必须触及的、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无论是从苗药、民族药中筛选药物的活性成分,还是研究药物作用的靶点、在体内的代谢和毒性以及新药临床前的安全性评价,药理学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要解决贵州苗药、民族药的深度研究问题实现中药现代化,使之成为贵州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必须建立以药理学研究为支撑的药物研发体系。药理学科对贵州中药、苗药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本学科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拥有学术造诣高、具有一批国内知名的学术带头人,有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攻关团队;具有完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体系;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且在药理学科领域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已取得较高水平的成果;承担着国家重要的研究项目;教学、科研条件优越;学术气氛浓厚,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而苗药、民族药作为我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本学科以苗药、民族药为研究对象,在苗药、民族药的药理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通过与民族制药企业合作推动了民族药业的发展,为贵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