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贵州省 主管部门:贵州省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内科学
专业介绍:

       

内科学属于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创建于1941年。拥有血液、心血管、呼吸、内分泌、肾脏、消化、感染等七个三级学科。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内科学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11年血液科、感染科被评为省重点学科,内分泌科被评为省级重点专科。内分泌科、感染科2009年被遴选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呼吸科、血液科2011年被遴选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内科学充分利用中央、地方财政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借助学院、附院的综合实力和科研平台,巩固和打造省内龙头,扩大国内影响,产生国际影响。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学习、学术交流、脱产或在职学历教育。与北京301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北大医学院等协作开展课题研究。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指导。

    内科学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61人。其中教授52人,副教授48人,博士22人,硕士77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61.5%。有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54名,已为国家培养硕士研究生344名和博士研究生6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8名,毕业生就业率100%,获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2007年至今已获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资助2800万元,改扩建了临床医学技能实验中心,建立了贵州医科大学内科实验室,模拟功能齐全的实验室极大地改善了临床教学条件,进一步满足了本科生及研究生临床医学技能培训的需求。多年来,本学科教学管理落实到位,规章制度健全,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课时达95%以上。

作为全省最大综合性医院的学科,拥有固定床位459张,收治病人8600余人次/年,门诊病人170000余人次/年,完成院外会诊和省政府指令的保健任务100余次/年。省级、厅级干部和高知高干体检6000余人次/年,各项管理指标均达卫生部医院管理要求。新成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拥有百级层流病房、移植后洁净病房及实验室数十间,有百级工作室及大型实验设备10余台,可开展新检测项目15项,总造价达1000万元,是目前在西南地区领先、省内唯一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中心的成立将积极推动我省内科学血液病学科的发展,使血液病学科的水平达到或接近国内领先地位。

    内科学在相应学科领域处于全省前列,有较大影响,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内科学学科凝聚了贵医几代人的心血,有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建全的学术梯队,良好的学术氛围,丰硕的科研成果和多年硕士培养的经验。希望能通过重点学科检查,继续提高专业水平,为高级医学人才培养、医学科学研究和人民健康保健做出更大的贡献。

 

内科学各专科简介

 

1、呼吸病学导师介绍 (增加专业介绍)

 

杜  娟  中共党员、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99年起)。现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副主任、呼吸科主任。社会兼职:现任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级应急专家;卫生部人禽流感临床专家组成员;中国哮喘联盟贵州地区副组长;贵州省防痨协会副理事长;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医学会内科学会常委兼秘书;贵州省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常委;贵阳市防痨协会副理事长;贵阳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贵州医科大学学报》编委。目前承担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基金资助项目、贵州省卫生厅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科技部863课题分中心负责人。

 

杨国辉  男,44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科ICU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卫生部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普及计划专家组成员。贵医附院防控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成员。贵州省防控甲型H1N1流感专家诊疗组成员。研究方向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001年10月主持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与迈特.兴华茶碱科研基金项目“NF-kB调控MCP-1在COPD中的表达和治疗中的研究”,2005至2006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做国内访问学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ARS机制研究”。 2006年9月,主持并承担省科技厅基金项目“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出气冷凝液炎性介质测定及肺复张的研究”;2009年6月主持并承担省长基金项目“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抗原检测及临床意义”研究。以第一作者在重要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8篇,参编专著一部。

 

王春艳  主任医师,呼吸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兼内科ICU副主任。1987年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医学学士,1987年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1997年于广州呼吸病研究所研修班进修1年。2003年于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做高级访问学者1年。长期从事呼吸危重症专业,擅长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睡眠呼吸障碍、重症肺炎、肺栓塞、ARDS及急危重症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纤支镜、机械通气、深静脉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胡系伟  女,42岁,硕士研究生,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师学会全国委员,贵州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任职情况:2011年10月任呼吸内科副主任。

进修学习及工作情况:

1987-1992年就读于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

1992年7月始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工作,分别于1998年、2003年、2008年获内科学呼吸病专业主治医生、副主任医生、主任医生职称。2010年12月获教授职称。

2000年9月-2001年1月四川外语学院进修外语。

2001-2004年于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呼吸病专业进行硕士研究生学习。

2004年2月-2005年3月北京医科大学北大医院高访学者。

 

薛  岑  呼吸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从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工20多年,2003年于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做高级访问学者1年,一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能系统全面掌握呼吸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特别对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有更深入的研究。曾多次在省级及中华医学期刊发表论文。

 

董亚琼  女,42岁,临床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贵州省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常委,1993年7月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医疗系,对呼吸病常见病、多发病有深入的研究。曾在国内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2、心血管病学导师介绍 (增加专业介绍)

 

方  颖  心血管病专业教授、内科教研室主任、临床技能实验中心主任、临床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全国委员、贵州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贵州省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名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科研、教学工作,对高血压、冠心病及介入性心脏病诊治技术有较深入的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

 

吴立荣  心血管内科专家,医学硕士、教授、内科学教研室副主任、心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贵州医学会起博与电生理学会主任委员,中国生命科学学会心电学会青年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起博与电生理分会委员、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委员、硕士生导师。擅长诊治内科心血管疾病、尤其擅长心律失常的诊治及介入性心脏病学诊治技术。

 

刘兴德  医学博士,贵州医科大学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医附院心血管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现任国家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心血管专业组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学会心电学技术分会学组全国委员,贵州省暨贵阳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第三届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省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副主任委员,省高等院校保卫工作研究会理事长,《贵州医科大学学报》编委,曾获贵州青年“五四”奖章和省政府特殊津贴。已独立培养10届30余名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其中20人毕业并获硕士学位。主持教育部、省长资金、省高层次人才科研条件特助经费、省科技厅、贵阳市科技局、省卫生厅资助科研项目多项,作为第二申请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科研项目一项。先后在《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新医学》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先后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3项,贵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贵州省医学会科技奖二、三等奖各1项。长期参加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和临床医疗工作,教学效果获同学好评,医术精湛、曾多次参加党和国家领导人、省级领导的医疗保健工作。

 

李  屏  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同济医科大学介入心脏病学硕士,贵州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博学分会常委,硕士生导师,从事心血管临床工作多年,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心律失常的诊治及介入心脏病学诊治技术。

 

吴伦宽  医学硕士、心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贵州分会心血管病学会会员。长期从事心血管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工作,对常见心血管病的诊治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击昏心肌、冬眠心肌的药物保护有较深入的研究。

 

李洁琪  女,40岁,瑶族,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青年编委,现任贵州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从事血脂与冠心病防治研究。

    长期工作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在血脂与冠心病研究、冠心病诊断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完善了食管心房起搏负荷试验技术,提出了冠心病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的新指标,成功地应用于临床,给基层医院和老百姓带来了明显的实惠——本研究方向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创造性地解决了肥胖与冠心病的关系问题,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脂肪细胞通过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CD36途径摄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可能通过清道夫受体SR-BI诱导脂肪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调脂药物能够促进脂肪细胞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促进高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胆固醇流出,研究成果属国际领先——该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何  艳  医学博士,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方面有一定研究;从事临床工作多年,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心内科急重症抢救。

 

田静文  女,医学硕士,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原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及教学、科研工作,对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有较深入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十余篇。

 

刘大男  女,45岁,汉族,教授,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专科会员,贵州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常委、贵州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贵州省及贵阳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长期从事心血管专业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的诊治。研究方向为冠心病、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主持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科研项目7项;参编教材及学术专著2部;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权威、重要、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李  伟  男,汉族,江苏徐州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贵州省心血管病学会委员,贵州省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委员,贵州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1999年至2002年在贵州医科大学学习并获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至2007年在四川外语学院外语深造学习;2009年至2010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介入国内访问学者,同期参加国家药监局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培训及卫生部冠心病诊疗介入培训并获得相关资质。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先后担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工作,对心血管病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均有较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心脏介入方面,能独立完成临时及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术、先心病封堵术等手术,每年共完成心脏介入诊疗手术约500余台次,完成临床研究生的心脏介入指导工作;每年收治住院患者约400人次;参与完成本专业日常医疗教学工作,指导本院医生、进修生、研究生、实习生的临床工作,讲解临床疑难病例,指导心电图学习;负责贵医附院心血管科每周一上午专科门诊,每年接诊病员约1000余人次。工作期间,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部、贵州省科技厅、卫生厅及院青年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及参编教材共10余篇。

 

庄  梅   女,1967年生。1990年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4年获心血管内科硕士学位,2008年赴北京大学高访一年。现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贵州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20多年一直从事心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有较强的临床判断和处理能力,工作上缜密、耐心,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和危重病人的抢救,致力于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的研究;承担了大量本科生的诊断学、内科学及硕士研究生教学工作;参与过多项全球及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承担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省级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核心期刊发表过10多篇学术论文。

 

戚德清   中共党员,医学硕士。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贵州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会员,中华医学会贵州省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常委兼秘书,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贵州省康复委员会常委兼秘书,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秘书,贵医附院心血管病药物临床试验执行人,北大高访学者。

    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多年,熟练地掌握了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擅长疑难病少见病的诊治和心血管危重疾病的抢救,多种疾病的诊治和所开展的多种诊疗技术填补了我院我省在此领域的空白。

    现主持并参与一项国际大型循证医学研究和三项省部级项目,在核心期刊及省部级刊物上,发表论著30余篇。

 

刁晓艳  女,39岁,副教授,博士。1994年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 1997年获得贵州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硕士学位,2003年底获北京大学心血管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5年,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具有解决心血管领域较多疑难疾病能力。擅长于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方面的治疗,特别致力于高血压基础病因及临床研究。现已获得有关高血压相关基因研究的科研课题,正积极开展中。近年在各级医学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数篇。

 

3、血液病学导师介绍(增加专业介绍)

 

王季石  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贵医附院院长助理,血液科主任,贵州省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获2011-2012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国务院政府津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卫生部重点项目终审主评专家。省管专家,贵州省跨世纪优秀科技人才,贵州省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贵州省留联会副会长。1999年获苏州大学血液学博士学位,2001年复旦大学临床血液学博士后出站,2001年7月赴美完成了5年博士后深造。现为美国国际血液病学会(ASH)会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委员,贵州省血液学会主任委员。中华血液学会实验诊断学遗传学组副组长,《中华血液学杂志》等6种杂志编委,以及多种国际著名期刊特邀审稿人。以第一受奖人获2010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省科技进步成果奖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基金资助20余项。2007年贵州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010年贵州省科技论文一等奖。发表论文16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6篇,总影响因子85.834分,最高超过10分。主编《新编实用血液病学》,已培养博/硕士研究生60余名。2010年3月组建贵州省/贵医附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现已独立完成异基因为主移植病人180余例及7000多例次血液病实验室检测项目。

 

曾小菁  血液内科专业教授、主任医师,内科教研室副主任、血液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贵州分会血液病学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临床类首席考官,贵州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临床血液教研室主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教学部主任、输血科主任。长期从事各种血液病包括各种贫血、出血性疾病及血液肿瘤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输血等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2000年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工作,招收研究生15人,已毕业11人。目前承担贵州省科技基金资助项目、贵州省卫生厅基金资助项目1项、中华慈善总会项目、国内多中心合作项目等。

 

何  玲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从事内科及血液专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诊治血液内科疾病。

 

4、内分泌病学导师介绍 (增加专业介绍)

 

时立新  男,50岁(1962年1月),主任医师,贵州医科大学科研处处长兼内分泌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省管专家,自1994年至今连续四届担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五、六、七、八届全国委员,另为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五、六届委员会全国委员及第六届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病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贵州省医学会内分泌暨糖尿病分会第二、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贵州省医学会骨质疏松暨骨矿盐疾病学分会第一、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糖尿病杂志》第一届编委、《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第六届编委及《实用内科杂志》等编委,2009全国糖尿病新进展学习班项目专家组讲师。2010年5月兼任贵州省内分泌代谢病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任职情况

1998年6月任贵州医科大学内分泌代谢病科副主任

2003年3月任贵州医科大学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

2008年5月兼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科研处处长

2009年6月兼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副主任

2010年5月兼任贵州省内分泌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2005年6月始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副主任

 

范良敏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担任贵州省医学会内分泌暨糖尿病分会委员,贵州省骨质疏松及骨矿疾病分会委员。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代表性论文:

1.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治疗前后EEG.BEAM变化

2.消糖灵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3.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探讨等。

 

李  红  女,43岁(1969年3月),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贵州省医学会内分泌暨糖尿病分会第二、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贵州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及骨矿盐疾病学分会第一、二届委员会委员。

进修学习及工作情况

1986-1992年就读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

1992年7月始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工作,分别于1997年、2002年、2008年获内科学内分泌代谢病专业主治医生、副主任医生、主任医生职称。

1997年9月-1998年1月四川外语学院进修外语。

1998年9月-1999年8月北京医科大学北大医院CMB高访学者。

1998年9月-2001年于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内分泌代谢病专业进行硕士研究生学习。

著书情况:

出版科普读物二本 胡继珠,李红编著。糖尿病的家庭康复。贵州科技出版社。贵阳。2001年。

骨质疏松巧防治,贵阳市科学技术学会2007年9月。编者

 

彭年春  女,42岁,硕士研究生,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贵州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及骨矿盐疾病学分会第一、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贵州省医学会内分泌暨糖尿病分会第二、三届委员会委员。

进修学习及工作情况:

1987-1992年就读于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

1992年7月始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工作,分别于1998年、2003年、2008年获内科学内分泌代谢病专业主治医生、副主任医生、主任医生职称。

2010年12月获教授职称。

1997-2000年于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内分泌代谢病专业进行硕士研究生学习。

2003年9月-2004年1月四川外语学院进修外语。

2004年2月-2005年3月北京医科大学北大医院高访学者。

著书情况:出版科普读物一本

骨质疏松巧防治,贵阳市科学技术学会2007年9月。编者

 

张  淼  女,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副主任,副教授,硕士导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贵州省内分泌暨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一直从事内分泌代谢病专业临床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2004年于中山大学获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症,对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小儿内分泌代谢病等均有研究。现主持省级科研课题2项,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

 

庄惠  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现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华医学会贵州省骨质疏松暨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2003—2004年参加北京医科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的学习,同时参与了ADVANCE研究与IDEAL研究,在国内发表文章数十篇,具备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2006年起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工作。

 

张  松  男,37岁,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第八届青年委员、贵州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医学会内分泌暨糖尿病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及骨矿盐疾病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任职情况:

2010年任贵州医科大学医科所内分泌研究室副主任。

2011年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副主任。

进修学习及工作情况

1991-1996年就读于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

1996年7月始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工作,分别于2002年、2008年年获内科学内分泌代谢病专业主治医生(讲师)、副主任医生(副教授)职称。

2001-2004年就读贵州医科大学内科学内分泌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4-2007年就读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内科学内分泌专业博士研究生。

 

徐淑静  女,医学硕士,主任医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1999年3月至2000年3月日本世川医学奖学金资助日本京都大学内分泌专业研修生。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中国留学基金资助美国乔治城大学内分泌专业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内分泌疾病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

 

5、肾脏病学硕士点简介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1965年成立了内科学肾脏病学专业组,率先在省内开展肾脏病防治和研究工作,属于当时在国内开展肾脏病工作最早的医疗单位之一。1978年正式成立了肾病风湿病专业学科,率先在省内建立了肾炎实验室、血液透析室及腹膜透析室,开展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穿刺病理检查、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以及血透临时导管及长期导管置入术,所做多项工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有较大影响。现已逐步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性强、结构合理并具有良好医德医风的专业队伍,所开展的工作在省内同行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往来,不断派出人员赴北京医科大学、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南京部队总医院、上海医科大学学习、研修。现有各级医生14人,其中正高3人,副高6人,主治医生3人,住院医生2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生6人,在读博士生3人。现有病床及加床50张。我科始终坚持三级医师负责制,在科主任、病房大组长、总住院医师、护士长管理下,注重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从未发生重大医疗责任及技术事故。作为贵州省肾病风湿病的龙头单位,多年来我科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成绩斐然、硕果累累。

现开展的主要工作有:

1.原发和继发性肾脏病、风湿病的诊断、治疗(包括特殊检查和治疗)和研究。

2.尿毒症腹膜透析(传统方法和双联系统)和人工肾血液净化工作,先进的腹膜透析方法(双联系统)在我科得到较好的开展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已行腹膜透析置管术数千例。透析中心现有血液透析机32台和慢性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机(CRRT)2台,病房现有慢性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机(CRRT)1台。

3.上世纪80年代率先在我省开展肾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至今已行肾穿刺活检3000多例。我科为省内目前能开展肾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唯一单位。项目有:普通光镜检查(含多种特殊染色)、免疫荧光检查、电镜检查。

4.开展尿红细胞位相检查。

5.开展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6.与泌尿外科等相关科室合作开展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

        教学方面,我科为肾病及风湿病硕士学位点,共有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多年来培养了多名肾病及风湿病专业人才。作为教学的附属医院,我科在开展繁重的医疗工作的同时,承担了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和进修生的教学工作,为省内培养了大量的肾病风湿病专业人才,为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科研方面,我科朱春玲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贵州省肾脏病学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贵州省风湿病学会常委。李龙主任现任中华风湿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贵州省风湿病学会主委,中华医学会贵州省肾脏病学会常委,科室其他成员也多在上述两个科学学会任职。主要从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泌尿系感染、结石、糖尿病肾病及原发性小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科室上级医师均熟练掌握经皮肾穿刺活检术、血液净化治疗技术、腹膜透析置管术及血透静脉导管置入术。科室还承担多项省级科研项目及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权威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多项。

 

肾脏病学导师介绍

 

朱春玲  肾内科专家,肾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贵州省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肾脏病与风湿病临床工作,对肾脏病与风湿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经验,并熟练掌握对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净化治疗技术。擅长于肾脏病如各种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泌尿系感染结石、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及脊柱炎、皮肌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熟练掌握对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净化的治疗技术及肾穿刺活检术、腹膜透析置管术。

 

李龙  男,中山医科大学博士毕业,教授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常务副院长,贵医附院肾病风湿科副主任,中华风湿病学会全国委员,贵州省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贵州省肾脏病学常委。长期从事肾脏病及风湿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持多项省长基金和其它省级科研课题。发表50多篇论文(3篇SCI),参与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参与2012国家863课题和国家十一五公关课题。2008年获贵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获贵阳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研究方向:糖尿病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干细胞治疗急性肾损伤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基础与临床研究。

 

张祖隆  血透中心主任,肾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贵州肾脏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贵州风湿病学会委员。2005年北京大学医学部访问学者,长期从事肾脏病及风湿性疾病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擅长于泌尿系统疾病、以及各种药物、毒物中毒的抢救,尤其擅长于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浆滤过吸附、高容量血液滤过等血液净化治疗。并能熟练进行肾穿刺活检术、腹膜透析插管术以及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等深静脉插管术,尤其在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植入术及血透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甘  平  肾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擅长于对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泌尿系统结石等肾脏疾病的诊治和治疗;以及对系统性经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血管炎、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等肾脏病与风湿病临床诊断、治疗工作,熟练掌握经皮肾穿刺活检术、腹膜透析置管术及血液透析治疗和相差显微镜判断血尿来源技术。

 

彭红英  肾病风湿科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贵州省风湿病学会委员、贵州省肾脏病学会委员。长期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于肾脏病如各种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泌尿系感染、结石、肾功能衰竭及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痛风、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皮肌炎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熟练掌握肾穿刺活检术及透析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其并发症的治疗。能独立完成肾内科及风湿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具备系统科研思维的能力,能独立进行课题设计及标书撰写,能较好的把握肾脏病学前沿发展方向。

 

6、消化病学导师介绍 (增加专业介绍)

 

周  力  消化内科主任,消化病学专家,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贵医附院内科副主任、消化科主任、全国消化学会委员,贵州省消化学会主任委员、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务处处长。1973年-1978年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1982年-1985年重庆医科大学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后致力以下研究内容:贵州省社会人口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肝硬化腹水、肝肾综合征发病机理的探讨;肝病患者骨密度的改变;急性胰腺炎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血液滤过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内分泌系统改变。获奖情况:1990年卫生部科技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贵州省科技进步四等奖;1995年省卫生厅一等奖及二等奖各一个;1999年贵州省青年医学二等奖一个,1992年全省青年科技四等奖三个;2003年省医学会一等奖一个;2004年贵阳市科技成果三等奖;2005年保定市科技成果三等奖。获奖课题:肝硬化腹水发病机理探讨,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理探讨,消化道肿瘤血清胃泌素测定,男性消化性溃疡垂体性腺轴研究,重症胰腺炎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改变,TIPS的临床观察等。承担课题情况:1.贵州省省长基金:贵州省社会人口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2.贵州省汉族、布依族、苗族HP CagA分布特征研究。巳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人。

 

张永宏  消化内科副主任,消化内科专家,医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教授、中华消化学会贵州分会常委,贵州急诊学会常委,贵州省医疗事故专家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组成员,贵阳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组成员。近十年培养硕士研究生十余名,其中一名在法国攻读硕士学位,两名在国内攻读博士学位。本人擅长消化系统疾病诊治,参编专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贵州省省长基金一项、贵州省科委基金二项,获得贵州省医学会一等奖一项。

 

陈晓琴  消化科副主任,贵州省消化病学会常委。1984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分配到贵州医科大学内科工作至今。于1989年至1990年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专科进修一年。师从于德高望重的潘国宗教授(曾任中华消化病学会主任委员);于1996-1997年在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协会医院做高级访问学者。师从于胰腺疾病专家袁世珍教授。进行了胰腺癌p53、ras、bcl-2基因表达的研究并发表了文章2篇。 在贵州医科大学工作26年,从事教学、医疗、科研工作,担任各种层次(护理、专科、本科、研究生)的理论大课授课及临床教学工作;上消化病专科门诊、特需门诊、负责消化科病房病人的诊疗工作。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于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危重急症的诊治处理;9年来与周力主任合招硕士研究生12名,已毕业获硕士学位7人,在读5人,协助完成周力主任省长基金课题:幽门螺杆菌流行病调查;王燕副主任胃癌基因表达课题。

 

刘  琦  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贵州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贵阳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长期从事内科学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急性胰腺炎、肝硬化、结核病等方面进行过深入研究。目前主要从事消化内科专业,擅长消化系统(食管、胃、肠、肝、胆、胰及腹膜、网膜等)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胃肠镜检查、内镜下多种治疗等。对消化性溃疡、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炎症性肠病、急慢性肝病、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大出血、中毒及其他消化系统急危重症疾病具有较深厚的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SCI杂志、国家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上发表论著十余篇。

 

王  燕  女,生于1968年8月。1991年6月本科毕业于上海同济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2004年硕士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消化内科专业。 副主任医师,贵州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肠镜室副主任。2007年3月-2008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作访问学者。承担卫生厅基金、贵州医科大学青年基金各1项。省级、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十余篇。贵州省医学会消化系病学分会委员。

 

7、传染病学硕士点简介


    临床医学院感染科成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当时属内科学传染病学组,组长为留苏学者周光远教授。经几代人的努力,已成为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的感染病专科,省属重点学科,目前拥有五十余张住院病床,面积达三百余平米的门诊(含肝病、肠道和发热门诊)以及全省唯一的、设备齐全且面积达二百五十余平米的肝病专科实验室。
    我科现有医、教、护、研人员共48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9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23人(其中含博士后1人、博士4人、硕士8人、留学归国人员3人),已成为一支团结、正直、敬业、进取的团队。长期以来,我科室每年还承担了临床医学本科、研究生、卫生学院、护理系、检验系等专业1000多人300多学时的传染病学教学任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97年开始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并经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获传染病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到目前为止毕业和在读硕士研究生共45人,博士研究生4人,为拓宽传染病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我试验室拥有较完善的科研试验条件,可进行分子生物学、组织学切片、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实验,还拥有PCR仪及图像分析系统。同时,我们与国内外多家试验室均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并长期与美国卫生院癌症/环境卫生研究所和Louisville大学毒理研究所保持合作,可为科学研究提供技术及信息支持。
    由于具备较强的的治疗和科研能力,我科在国内肝病领域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强的影响力,在肝纤维化发生机制和防治对策以及燃煤型砷中毒致肝损伤的致病机制和防治研究等方面的科研居于国内领先水平。80年代以来,科研工作得到了很大发展,围绕病毒性肝炎、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作了大量研究工作。2000年以来主持的国际合作、国家级和省级课题达21项,已初步确定学科发展的三个研究方向:1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防治研究。2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防治研究。3病毒性肝炎免疫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洒向临床、科研、教学的辛勤汗水化作了累累的硕果。目前教研室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十项,其中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二项、四等奖四项。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29篇、Medline收录46篇、ISTP收录2篇。主编、主审和参编专著20余部,其中英文专著被哈佛大学图书馆收藏;主编教材3部,其中全国统编教材2部,分别由科学出版社、中华医学音像出版社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传染病学导师简介

 

程明亮  贵州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附属医院副院长。对肝纤维化的基础及临床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对砷污染致肝病、茅台酒对肝脏作用及其影响的研究取得系列重要成果。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18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在国外发表28余篇,被SCI收录32篇,单篇论文影响因子15.8,被引用2000余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二等奖以上六项,研制创新药物2个,获发明专利1项。著有中英文专著12部。将我国防治肝纤维化的研究推向了国际前沿。1997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共中央联系专家、贵州省十大杰出青年,贵州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

 

杨  京  主任医师,感染病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一直从事感染性疾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尤其是肝脏疾病的临床研究,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肝硬化血流动力学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及治疗等。先后两次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现任中华医学会贵阳市传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防治“非典”、“人禽流感”专家组成员、贵州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贵州省寄生虫防治药物不良反应专家鉴定委员会成员、《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华预防医学会贵州省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贵州省分会常委、《重庆医学》外审专家、《中国药房》外审专家。

 

吴亚云  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付主任委员,贵州省传染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国家重点试验室、贵州省肝病防治创新团队核心成员。长期从事传染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特别是贵州地道苗族民间医药对传染病的防治研究。擅长病毒性乙、丙型肝炎等各种疑难、重症肝病及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曾作为国家疟疾防治专家赴非洲短期工作。多次主持及参与完成 “复方中药丹芍化纤方抗器官纤维化的研究”、“ 病毒性重型肝炎的防治研究”等多项省级、国家级及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30多篇,参编《肝纤维化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传染病学》(案例版教材)等医学专著6部,已独立培养毕业硕士生6名。

 

罗新华  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第八届会员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传染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贵州省医学会感染病与肝病分会常委,现任贵州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2008年在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做访问学者,2010年在日本熊本医疗中心研修病毒性肝炎,长期从事肝病临床工作及研究,主要研究方向: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在《中华医学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梁跃东  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省医学会传染病与肝脏病学分会、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常委,贵州省肝病防治创新团队核心成员,贵阳市第九届青年联合会委员,现任贵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2005年6月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内科学传染病专业硕士学位,2011年6月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熟练掌握主要对各型肝病的临床诊治,对肝脏疾病的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芯片及基因治疗等先进的诊治方法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承担过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以第一作者在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防治及免疫缺陷病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工作。 

 

陆  爽 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年6月毕业于中南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97年6月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硕士学位。2003年以访问学者身份由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法国巴黎的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学习一年。2012年6月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感染病尤其是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及治疗。在《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等高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一篇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博士优秀论文)。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基金有情多个项目并主持贵阳市科技局“丹防胶囊对抗肝纤维化的开发与应用”。

 

吴  君  主任医师(卫生专业三级技术岗位),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贵州省感染病与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会全国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贵州分会委员,国家权威期刊《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编委。现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学教研室、感染科、中心实验室(分管肝炎实验室)副主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肝炎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肝病和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贵州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省长专项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项目,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著书3部,2次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1)肝病的防治;(2)砷致肝损伤的防治。

 

张  权  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感染病学教研室、感染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贵州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GCP伦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临床肝胆病》杂志审稿专家。1997.9-2000.7就读于贵州医科大学,获传染病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贵州医科大学传染科(现感染科)工作,主要从事传染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科研内容主要涉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机制的研究。熟练掌握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实验技能。2003.9-2005.7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就读,获传染病学博士学位。先后参加和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及多项省部级重点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较高水平论文15篇,其中SCI收录1篇,Medline收录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