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专业介绍: |
病理学简介 广东医学院病理学科由病理教研室和附属医院病理科组成。病理教研室起源于1958年成立的教研组,在上世纪80年代又分设附属医院病理科。历经五十多个春秋,几代病理人携手奋斗、锐意创新、铸就辉煌、开拓未来。早在1985年,病理学科就获批全国第四批全校第一批硕士授权点。1987年以来,连续15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1992年起一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广东医学院重点学科和重点课程。 病理学科负责全校本科和研究生的病理学教学,病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学科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在肿瘤病理、临床病理和心血管病理等三个方向的研究成绩斐然;学科还负责附属医院的外检工作,是粤西病理会诊中心和法医诊断中心,辐射周边2000余万人口。 教研室目前有教师15人,教辅4人,其中拥有博士学历7人(47%)。在教师队伍中,教授2人,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5人;博士和博士后导师1人,硕士导师10人;千百十省级培养对象1人,校级培养对象3人,杨帆计划1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名,校级教学名师1名;留学归国人员6人。病理科有医生10人,技术人员7人。 肿瘤病理是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主攻鼻咽癌、宫颈癌、大肠癌和乳腺癌等肿瘤,创造了许多佳绩,积攒了雄厚基础,从细胞、分子、动物、组织等水平全方位揭秘癌症,并试验放射、化疗、中药、生物等干预治疗。在“十二•五”期间,本学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市厅级课题10余项,校级课题10余项,总经费近千万元;发表论文77篇,其中SCI论文41篇,核心期刊36篇。 病理学科拥有实验室总面积约2000m2,包括功能完善的细胞培养室、分子生物实验室、分子病理实验室等。主要仪器包括超低温冰箱,低温高速离心机,PCR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冰冻切片机、多头显微镜等,仪器设备总值约250余万元。此外,可共享学校中心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 近五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24名,其中已毕业20名,5名学生获得教育部授予的国家奖学金,6名研究生获得广东医学院优秀毕业硕士论文和奖金。 多年来病理学科培养的研究生供不应求,经常在毕业前就有医院病理科主动上门预订,特别受珠三角医院的青睐,在这些医院工作待遇相当优厚。但是,许多毕业研究生喜欢自己找工作,基本上都能在三级医院病理科或肿瘤科找到称心如愿工作。 病理学科张开双臂,热烈欢迎全国有意有志有缘的莘莘学子报考。 学科负责人:胡新荣教授,15814396571/0769-22896420,qq:404752528 招生联系人(学科秘书):王胜纯博士,18822975118/0769-22896357,qq:285460797
病理生理学简介 广东医学院病理生理学学科1985年成为广东医学院首批硕士点,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广东医学院重点学科,2008年获批为广东省精品课程,2011年升级为广东省资源共享课。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稳定可靠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方向。现共有教学科研人员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7人,所有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有博士生导师(何志巍教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重点培养对象先进个人1人,校级培养对象2人,广东医学院院教学名师1人。担任美国癌症研究协会、中国抗癌协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等学术团体的委员。近五年来,本学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发表科研论文近200篇(其中SCI论文近50篇),国家发明专利1项。承担省市级教改项目10余项,主编五年制全国规划教材2本,副主编教材及教学参考书3本,参编教材及教学参考书3本,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 在长期科研实践中形成何志巍教授、黄国良副教授为代表的鼻咽癌癌变及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黄遵楠教授为代表的计算生物和药物设计研究,周艳芳副教授、鲍波副教授的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等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整体实力不断提高。 上世纪80年代初建立世界首株人低分化鼻咽癌(NPC)细胞株CNE-2Z,该工作获得1983年卫生部乙等奖。鼻咽癌癌变及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方向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何志巍教授课题组通过基因芯片对较大规模基因表达差异对比分析,发现了在人鼻咽癌中表达低下而正常鼻咽组织中高表达且具有鼻咽组织相对特异表达的新基因。同时,研究发现多个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异常、异构酶Pin1的异常高表达及多个蛋白质高度磷酸化在鼻咽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进而发现在基因表达后水平的调节在鼻咽癌变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从基因表达后水平的调节研究这也是我们课题组在蛋白质组学研究方面的特色和优势之处。 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研究方向致力于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并探索传统中药番茄红素对其的防治意义。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诱导分化潜能,通过基因修饰,促使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对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绩,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重视。 本学科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联合成立了中美联合肿瘤研究所、细胞癌变机制与肿瘤分子诊断研究室。目前拥有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流式细胞仪、Odyssey双色红外激光成像系统、实时定量PCR仪、多功能酶标仪等国内最先进的仪器设备,能充分满足科研需求。此外,本学科还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国内郑州大学、中山大学、美国南福罗里达大学有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并有科研论文发表。 现培养毕业博士生2名,硕士生20余名,博士后1人,其中2人次获得国家级奖学金。目前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省市医院的临床及检验科室、广东省高校及科研机构,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欢迎全国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本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在校表现优异,科研业绩突出的研究生可推荐赴美合作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联系电话:0769-22896332;0759-2388587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网站:http://jpkc.gdmc.edu.cn/jingpingx/bsjingp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