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河南省 主管部门:河南省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作物学
专业介绍:

本学科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现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支撑学科,省一级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84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0,具有博士学位人数6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62%。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3人,中原学者2人,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级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省优秀专家等15人,硕士生导师66人。学院聘请1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学科建有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现代生物育种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杂交小麦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18个;拥有国家级农科教大学生合作培养基地、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 3 个;建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省部级科研和教学创新团队等 13 个,2022年1月作物学作为重要支撑的“农业种(科)学”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科累计培育、推广农作物品种80余个,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6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特等奖2项。主持培育的小麦高产品种“百农3217”于1985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培育的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2013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新审定的小麦新品种百农418、百农4199、百农201、百旱207等在近年的生产中表现优异,发展迅猛。培育百棉系列棉花新品种15个,抗虫棉花新品种“百棉1号”、“百棉985”通过国家审定,并推广到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玉米新品种“百玉1号”“百玉2号”正在推广。

该学科有四个研究方向:

1.作物遗传育种

主要研究小麦遗传育种,棉花遗传育种,玉米遗传育种,作物分子与细胞育种技术等。

2.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

主要研究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创制及杂种优势利用;高光效、抗病小麦新种质创制与利用;特优长绒棉和早熟棉花种质的创新与利用;密植宜机收玉米新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

3.作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

主要研究作物产量、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定位与克隆以及基因组学与分子设计育种;作物转基因和基因组编辑技术体系构建。

4.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主要研究农业资源与高效农作制度,作物栽培生理与水分高效利用,药用作物栽培驯化及开发利用,区域生态农业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