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 机械工程 |
专业介绍: |
专业名称:机械工程 专业代码:080200 基本情况: 机械工程学科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本学科已形成了一个学科体系较完整、研究方向稳定、学术队伍较强的一级学科。 本学科有以下特色与优势: (1)学科特色鲜明。本学科瞄准我国现代制造装备的技术发展与创新需求及制造装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际应用需求,充分利用区域电磁装备行业技术优势,与材料成型及燃料电池领域有效交叉融合,在先进制造与精密工程、电磁装备机电控制技术、材料成型理论与工艺、燃料电池设计制造方向逐渐形成了四个稳定的学科方向。 (2)学术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教师69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8人、博士32人、45岁以下教师45人;柔性引进南湖学者2位;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湖南省杰青2人、湖湘青年英才3人、湖南省科技托举人才工程托举对象1人、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5人、岳阳市教学名师1人、岳阳市巴陵青年英才3人,研究生导师42人。 (3)科研能力强。2014年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1项、子课题3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5项、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横向合作项目6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0余件,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被SCI、EI收录300余篇。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航空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科技发明奖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 (4)学科基础扎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被列为“十一五”、“十二五”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 (5)学科平台支撑有力。现拥有省重点实验室、省产学研合作基地、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电池联合研究工程中心和新能源研究所等教学科研平台。 ●先进制造技术方向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以省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重点建设学科为主要支撑,凝炼难加工材料激光磨削复合制造技术、基于高精测量的零件表面几何误差建模与补偿、典型零部件磨削表面完整性及服役性能演化规律3个研究方向。主要开展激光磨削高效精密智能制造与服役性能优化基础和应用研究。本方向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5项、横向课题14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3篇,其中SCI收录3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2件。 ●机电系统控制技术方向在石油化工、电磁装备等领域紧密对接地方经济和产业需求,以电磁装备设计与制造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为主要支撑平台,凝炼出液态铝合金高效定量电磁输送技术、基于非线性时延反馈控制的混沌电磁搅拌技术、工业控制及机器人技术等3个研究方向。主要开展电磁装备的多场耦合分析、性能优化设计和智能控制技术研究。本方向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6项、横向课题14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2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6件。 ●增材制造技术方向主要聚焦于金属新材料的成分优化设计及其成型工艺等方面开展研究,解决其关键共性科学和技术问题。形成了以相图计算和计算机仿真技术为手段预测材料成形过程中的相组成及其相变过程,在块体非晶合金、新型铝硅合金和磁性材料的成分设计、性能预测及其成型工艺等方面实现一体化。本方向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横向项目12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各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2项,岳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岳阳市优秀青年科技奖1项;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26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1件。 ●新能源装备技术方向围绕《中国制造2025》《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的国家发展规划和目标,开展燃料电池的设计制造的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具体包括燃料电池石墨双极板的优化设计与精密加工技术和3D金属双极板的优化设计及模压成型技术、高功率密度一体化膜电极的制备及加工技术、燃料电池电堆的集成和水热管理机理研究3个研究方向。本方向主持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6项、横向课题20项;获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科技发明奖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3件。
开设的主要课程:开设的专业学位课程: 矩阵论、数值分析、弹塑性力学、先进制造技术、工程振动基础、机电系统分析与设计、智能控制系统、有限元分析、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有: 现代磨削理论与技术、系统动力学及其仿真、工程测试与信号分析、激光加工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复合材料、3D设计与实践、科技论文写作、燃料电池设计与制造技术。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与机械工程领域相关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本专业也为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的机械工程及其相关学科培养后备人才。 授予学位:工学硕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