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河南省 主管部门:河南省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观赏园艺学
专业介绍:

 

观赏园艺学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观赏园艺学科开展了太行山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以及重要观赏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该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5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博士学位6人,硕士生导师4人。

       本学科现有3个研究方向:

       观赏植物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方向:主要利用转基因技术、体细胞变异技术开展观赏植物的生物技术应用研究;在搜集一些重要花卉资源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开展了主要观赏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和杂种优势利用育种研究。构建了香石竹ACC氧化酶基因及其反义表达载体,获得了2个抗衰老的转基因香石竹新品系;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建立了牡丹、月季等重要花卉的体外植株再生体系;收集了国内外堇菜属植物育种材料56份,采用系统聚类法分析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对三色堇花色等主要观赏性状开展研究,为大花三色堇F1代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与创新方向:主要研究河南省特色观赏植物资源,建立资源保存基地,开展资源评价,为观赏植物资源的创新与利用奠定基础。以河南省特色观赏植物牡丹为研究对象,首次构建了中原牡丹品种核心种质;以紫叶李、紫叶矮樱、美人梅等彩叶观赏植物、耐盐园林植物资源及矮牡丹、太行花、唇形科芳香植物等太行山特有资源为研究对象,收集保存了彩叶植物、耐盐性植物资源与太行山区野生花卉资源,建立了3个长久稳定的资源保存基地;在彩叶观赏植物资源观赏性评价、园林植物资源耐盐性评价、嫁接与远缘嫁接技术及其利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

       观赏植物栽培生理与生态方向:主要研究重要园林花卉的光合、抗寒、耐盐生理与生态习性,为园林花卉的栽培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目前主要开展木兰科植物、彩叶植物等年际及日际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了低温胁迫下广玉兰生理特征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广玉兰的耐寒机制奠定了基础;通过测定紫叶矮樱、美人梅、美国红栌、红宝石海棠等彩叶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发现花青素在彩叶植物呈色中起主导作用;研究了彩叶植物中花色苷的稳定性,确定了其稳定与敏感条件,为进一步利用彩叶植物或花色苷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其它课题14项,科研经费12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43篇,SCI、EI、ISTP收录6篇。出版学术著作7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等各类成果奖13项,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