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 中药学 |
专业介绍: |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简介 一、专业简介 广东药科大学始建于1958年,2003年成立中药系,2005年更名为中药学院,中药学学科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和“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重点建设学科,中药学专业为广东省优势特色建设专业。2010年获得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中药学专业硕士共招收研究生889人,在读450余人。以中药学院为依托单位,设置药用植物系、中药鉴定系、中药分析系、中药化学系 、中药制药系、中药药理系、临床中药学系、中药炮制系、中药学院实验中心。建有9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数字化质量评价技术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岭南药材生产与开发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药特色技术培训基地;广东省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中药质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中药饮片规范化炮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南药规范化种植与综合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中药质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部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中药分析学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 本学位点拥有占地13000平方米的主体教学科研大楼,实验相关用房总建筑面积24608平方米(含中山校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000多万元,分布在大学城和中山校区;已建立了近100余个本科教学实习基地,27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其中7个省级研究生示范基地,12家产学研基地,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条件。中药标本馆和药用植物园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基地、广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本学位点近五年主持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部产学研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等多层次课题。其中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1项,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6项,厅局级项目28项,各类横向课题89项。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38项,国家级教学科研成果5项;省部级科研获奖数26项,主编或参编教材专著510人次,获奖教材4部,并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中药制剂分析》主编单位;发表论文1200篇,其中仅19年SCI收录约40余篇。 校企、社会服务取得卓越成效,与广州采芝林药业有限公司、广东大翔集团-广东和翔制药有限公司、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建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被评为省级研究生示范基地。我校与海南康芝药业有限公司、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广东省博罗先锋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冯了性药业有限公司、等近20家医药企业签订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共同培养研究生。 二、招生方向 本学位点现有中药质量分析与评价、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与应用、中药药效评价与应用研究、中药资源开发与品质评价、中药炮制原理与饮片质量标准研究6个研究方向。 1.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主要研究中药剂型和制剂处方的设计、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中药炮制工艺、饮片GMP生产及饮片标准化。 2.中药质量分析与评价:主要研究中药在生产、流通、应用等的质量控制及其方法与技术,并制定规范化质量标准。 3.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与应用:主要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提取分离、结构鉴定技术与方法,并开展相关活性物质成药性研究。 4.中药药效评价与应用研究:主要进行中药实验用动物模型制备方法、中药药效与毒性的评价和临床应用研究。 5.中药资源开发与品质评价:主要研究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品质评价及其在日用品、保健品等方面的应用性研究。 6.中药炮制原理与饮片质量标准研究:主要通过炮制对中药药性影响研究,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提高中药饮片质量。 三、导师队伍 本学位点现有硕士生导师140人,教授79人,副教授(或副高职称)60人;博士学位115人,占82.14%;博士生导师5人。兼职导师2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长江学者及杰青7人。有校外合作导师139人,其中正高职称34人、副高职称105人,基地合作导师与校内导师比例约为1:1。本学科点大部分老师为行业内具有较高声誉的专家,有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中药制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1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药品管理与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中国中药协会中药产品开发与培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广东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学学会副主任委员1人,广东省药理学会药物筛选与评价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中医药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药药剂、药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制剂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1人。另有各专业委员会委员31人。另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教学名师、省级;千百十;培养对象、校级千百十培养对象及校级教学名师多人。 四、就业方向及就业情况 1.就业方向 医药院校、医院、食品药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药品检验机构、中药研发单位、药品生产企业、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化妆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医药贸易部门等,并输送攻读中药学专业博士学位人才。 2.就业情况 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因有企业实践学习经历,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高素质,高技能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整体就业率达到98.2%,近五年毕业生中约60余人考取博士,其中20余人考取公务员,40余人到高校工作,60余人到医院工作,70余人到中药相关企业工作。 五.研究生培养情况 近年来中药学学位点研究生培养取得优异成绩,27家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实践单位评价优良率100%;6名研究生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学生, 35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2016年至2020年获新生奖学金约120人,100余名研究生获得校科研奖励,99名研究生被评为校优秀毕业研究生;2019年获国家级大赛金奖、银奖各1项,三等奖及优秀奖各1项;获省级大赛铜奖及三等奖各1项,2020年获省级大赛金奖1项、铜奖2项,优胜奖1项,二等奖及三等奖各1项。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9篇,2019届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66篇,其中核心期刊75篇,SCI收录28篇,其中1篇SCI一区论文影响因子为13.3。2020届及2021届研究生截止至2021年6月,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86篇,其中核心期刊 118篇,SCI收录68 篇。研究生参与申请发明专利17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