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简介
学校领导
姓名:张文学 职务:党委书记 责任分工:负责学校党委全面工作。联系汽车工程学院。
姓名:王晓 职务:党委副书记、院长 责任分工:负责学校行政全面工作。分管:学校党政办公室、机关党委、审计处,联系共青团工作。联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姓名:李涛 职务:党委副书记 责任分工:负责学校党委日常工作及组织、统战、人事、科研、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学位、校园基本建设、后勤保障及校区扩建工作。分管:组织部(党校)、统战部、教师工作部、人事处(职改办)、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学科办、学位办)、校园建设与管理处。联系机械工程学院。完成党委书记、校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姓名:陈建平 职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责任分工:负责学校纪委、监察专员办全面工作,负责学校宣传、发展规划、开放办学及更名大学工作。分管:学校纪检监察机构、宣传部、发展规划处、合作发展处(服务东风办公室、校友工作处)、教育发展基金会、校友总会。联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完成党委书记、校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姓名:张红霞 职务:党委常委、副院长 责任分工:负责学校教学、财务、国际合作交流、创新创业、图书档案及体育工作。分管: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教师发展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财务处、国际合作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武汉产学研基地、襄阳产学研基地。联系经济管理学院、体育部。完成党委书记、校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姓名:陈海峰 职务:工会主席 责任分工:负责工会、离退休及继续教育工作。分管:工会、离退休工作处、继续教育学院(高职院、培训部)。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
姓名:王镇 职务:党委常委,组织部(党校)部长(常务副校长)、统战部部长 责任分工:主持组织部(党校)、统战部日常工作,负责国有资产经营工作,协助负责校园基本建设、后勤保障工作及党委交办的其他工作,分管资产经营公司。联系数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姓名:王文山 职务:党委常委,党政办公室主任 责任分工:主持党政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招生就业工作。协助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青团、综合治理、安全保卫及党委交办的其他工作,分管招生与就业处。联系艺术与设计学院。
|
|
学校简介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坐落于世界著名道教文化圣地武当山北麓、汉江秀水之滨、南水北调源头,中国商用车之都的湖北省十堰市,是全国唯一一所以汽车命名、最具汽车特色的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原机械工业部直属院校,是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入选高校、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单位、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获批高校,也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东风汽车集团共建高校、湖北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入选高校、湖北省“园林式校园”“湖北省省级文明(单位)校园”。
学校创建于1972年,前身是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组建的工人大学。经过50余年发展,学校已经成为覆盖工、管、理、经、文、法、艺等七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目前,学校占地面积约1700亩,校舍面积约60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约162万册,电子图书总量约413.7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约2.1万余人(含科技学院)。
学校紧紧围绕汽车产业链构建学科特色,在汽车、机械、材料、电子、武当文化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学科优势与特色。现有4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8个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统计学、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电子信息、机械、交通运输、材料与化工、工程管理等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1300人,其中专职教科研人员100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占比超过90%,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00余人、博士300余人。学校拥有双聘院士1名,聘用外籍院士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全国师德标兵、湖北省“百人计划”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和“湖北名师”“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等省级以上专家、荣誉称号获得者60余人。有十堰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十堰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十堰市十大杰出青年”等市级荣誉称号30余人。学校设有“东风学者”“东风学子”“青年拔尖创新人才”等荣誉称号。
学校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求是创新”校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汽院精神,走“质量立校、科技兴校、人才强校、特色扬校、依法治校、开放活校”之路,正有力推进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即在“十四五”时期实现大学更名;再用五年的时间,在2030年成为博士授权单位,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在2035年达成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
学校研究生教育历史悠久,特色显著。自1988年3月开始产学合作教育,到2014年6月,共联合培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4人。2014年学校开始自主培养硕士研究生,目前在校研究生近800人。学校建有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科研平台,设有5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和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与东风汽车公司、十堰市建立6个院士(专家)工作站、70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6个地方特色高端智库,与14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拥有15个研究所、18个学科创新团队、13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50个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通过平台和科研机制,打造导师科研项目出成果、成果产出过程造就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实现科研产出与人才培养的双赢。研究生培养模式特色突出,“面向汽车产业的共建学科产学研融合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批第九届湖北省教学成果奖(研究生教育)二等奖。
(数据更新截止:2024年7月)
热诚欢迎广大莘莘学子报考我校!
周边环境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上游,地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结合部。辖4县(郧西、竹山、竹溪、房县)1市(丹江口)3区(茅箭、张湾、郧阳)和国家级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全境面积 2.3 万平方千米,2022年末户籍人口 339.21 万人,常住人口316.62万人。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享誉中外,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当前,十堰正锚定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中西部战略链接的重要节点,奋力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十堰文化底蕴深厚。6500万年前的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保存完整,规模宏大,世所罕见;100万年前“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古人类演化发展100万年阶段的重要缺环。这里是汉水文化的发祥地,屈原曾在此发出“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的感慨;“中华诗祖”尹吉甫在这里收集编撰《诗经》,留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千古名句。亘古至今,十堰生命不断线、文化不断层、历史不断代,汉水文化、诗经文化、武当文化、汽车文化交相辉映。
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纯调水区。这里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被誉为“华中绿肺”和“北方水井”,全域都是水源涵养区。长期以来,十堰人民倾力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先后两次移民46.9万人,坚决扛起“一库碧水永续北送”政治责任,全力以赴、久久为功保水质、强生态,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二类标准以上,获评“中国好水”水源地,优质供水惠及京津冀豫沿线近8000万人口。
十堰是世界闻名的康养胜地。这里地处北纬32°左右的中国南北气候分界带,气候宜人,四季分明,不燥不湿,阴阳平衡。森林覆盖率达73.86%,空气优良天数常年保持90%以上。这里物种资源丰富,共有动植物3100余种,是“华中药库”。神农氏曾在此尝百草,药王孙思邈和李时珍于此寻药立著,《本草纲目》所载80%以上的中草药十堰均有出产。这里道文化源远流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理念深入人心。张三丰在此创立太极拳。境内A级以上景区90家,武当山是世界文化遗产、5A级风景名胜区,是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之一。
十堰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这里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东风汽车公司的发源地和商用车基地。现有整车和零部件企业1000多家,汽车年生产能力100万辆,汽车工业年产值超过1500亿元,具有完整的商用车产业体系。
十堰是全省高教和医疗资源的富集之城。这里是除武汉外省内高校最多的地级市,有高校6所,国家、省级学科18个。这里有国家三甲医院6家,全国地市级百强医院2家,每千人拥有床位数9.51张(全省第1)、执业医师数3.18人(全省第2)、注册护士数4.06人(全省第3)。医疗资源辐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6个地市。
十堰是链接中西部地区的桥头堡。这里素有“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随着西十高铁、武当山机场改扩建陆续建成,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汉江航运能力持续提升,铁水公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日益完善,十堰至周边中心城市“两小时高铁圈”、至全国主要大中城市“两小时航空圈”大交通格局即将形成,正加快成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主战场”、中部崛起的“主阵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