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湖北省 主管部门:湖北省

院系设置

院系设置

学院简介与学科专业简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招生联系人:王 勤

联系电话:027-83924790

网址:http://sg.whpu.edu.cn/index.asp

学院简介:

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是由原粮食工程系、油脂工程系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于1999年合并组建而成,是我校历史最早、教学与科研力量较强、取得科研成果较多的院系之一。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约2000人,研究生280余人。近30多年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培养本科毕业生8000多人,硕士研究生500多人。

全院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专任教师和双肩挑教师52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2人,湖北省“楚天学者”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部)级专家和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3人,湖北省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工与食品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2人。

 

学科简介:

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优势学科。其下设的二级学科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是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点设有“大宗粮油精加工”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粮食局“粮油资源综合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重点实验室、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稻谷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以及粮食工程、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食品工程、储藏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5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近5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

本学科整体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在本地区同学科中处于先进行列。主要研究粮油、果蔬、水产等食品的理化性质、食用品质、加工特性以及现代储藏技术。近5年来,学院先后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市攻关项目等各类项目166项,总经费8000余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教学奖励5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44篇;获授权专利20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2部。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招生联系人:张婷

联系电话:027-83956793

网址:http://shenggong.whpu.edu.cn/index.asp

学院简介: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是一所集生物学、药学为一体的院系。学院现有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生物制药6个本科专业,并拥有生物学硕士点、药学硕士点、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点。现有在校本科生1067名,硕士生80名。学院现有湖北省“生物学”重点学科,湖北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多个省、市级学科平台。

全院现有教职工60名,其中专任教师42名。教师中教授8名,副教授14名,另有湖北省楚天学者岗位专家教授6名。 

   近5年来学院共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项、国家农业转化基金项目2项,同时还承担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厅、教育厅科技项目共计25项,承担企业委托产学研合作项目共计8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近千万元。同时获得了湖北省科技成果奖及科技推广奖共计5项,科技成果鉴定12项;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6篇,出版教材和专著10余部。

学科简介:

生物学一级学科:

我校生物学学科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目前已形成包含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制药、食品科学、动物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7个本科专业在内的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围绕“食品、生物、药物”交叉、融合、提升的学科发展理念,强化生物学基础学科建设。现已形成微生物资源研究与应用、营养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水生生物学、动物学等5个学科方向。在食品、生物、药物交叉研究与应用领域的特色优势明显。

本学科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学科团队和良好的学科平台。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8名,其中教授 6名,副教授 16名,楚天学岗位专家6名。学科目前拥有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湖北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多个省、市级及校级学科平台。

近年来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承担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12项,科技经费3362万元。已初步形成以“食品、生物、药物”交叉融合为核心与特色的学科发展体系。

 

药学一级学科:

药学是建立在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生物制药及生物技术等学科专业基础上的一级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食药资源研究、利用与开发;中药分子生药学;天然活性物质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药物合成与化学修饰;微生物资源与药物研究等。2005年获得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在全国学科排名前列。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主要为武汉轻工大学在中药制药、化学制药、生药学等方面的专家,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粮食局科学院、第二军医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的知名学者。目前本学科有湖北省楚天学者岗位专家6名,教授13名,副教授21名,硕士生导师34名。承担了863计划项目、重大新药创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项目和企业委托科研项目共计100余项,获得获得湖北省科技成果奖及科技推广奖项共计5项,发表SCI、EI文章56篇,出版教材和专著10余部,科研成果转让4项。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招生联系人:胡频伟

联系电话:027-83943956

网址:http://211.85.194.85/

学院简介: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是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理工相互融合、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的教学科研型学院。学院现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6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点(涵盖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化工、工业催化五个二级学科点)是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学科点是工程硕士授权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湖北省品牌立项建设专业,2010年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被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为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和“楚天学者”特聘岗位学科,应用化学学科被批准为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化学实验室为“湖北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环境工程专业为校级品牌专业、环境科学专业为校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轻化工程专业为学校重点发展特色专业。我院现有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化工原理》,校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大学化学实验》、校级重点课程《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学工程学(课程群)》、《环境工程学(课程群)》。

目前,全院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1200余人,教职工83人,其中专任教师60人,湖北省楚天学者1人,教师中教授14人,副教授3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6人,硕士生导师3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 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学院设有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等6个教研室及实验室和武汉轻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全院教学科研实验室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000余万元,拥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压液相色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离子体质谱仪、荧光/磷光/发光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红外分光光度计、离子色谱、原子吸收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大型精密仪器和设备。

近年来,全院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级科研项目32项、横向项目56项,科研经费达1200多万元,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0项。承担省级、校级教研教改项目18项,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公开发表研究论文353篇,其中SCI、EI检索收录126篇。

学科简介:

化学工程:

一、学科基本情况

化学工程学科是我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且重点发展的学科,学科点2006年被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为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博士9人,硕士生导师22人。

二、学科研究内容及方向

植物资源化工:利用现代化学工程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对生物资源特别是特色农副产品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研究

能源化工:从事能源化工相关领域技术与设备的开发、设计和优化等工作。

材料化工:研究化工过程及设备的开发、设计、优化和管理,材料加工则研究天然或人工合成材料的成型加工和改性。

三、主要研究成果

近三年来,该学科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28项、横向项目30项,科研经费达400多万元,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公开发表研究论文125篇,其中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32篇。

化学工艺:

一、学科基本情况

化学工艺学科是我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且重点发展的学科,学科点2006年被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为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博士9人,硕士生导师22人。

二、学科研究内容及方向

精细有机品的化学合成、性能研究及应用:液晶材料的新制备方法、化学合成机理、性能比较以及应用领域的拓展等方面的研究。

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研究二氧化碳对金属-氧键的插入反应以及与催化剂分子的相互作用,达到活化的目的,使用二氧化碳生产碳酸二苯酯等产品,以实现资源化利用。

新型润滑材料摩擦学研究及植物油基润滑剂的开发应用:开展摩擦润滑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三、主要研究成果

近三年来,该学科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18项、横向项目22项,科研经费达400多万元,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公开发表研究论文112篇,其中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21篇。

生物化工:

一、学科基本情况

生物化工学科为新兴交叉学科,我校生物化工学科2001年被批准为湖北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被批准为湖北省立项建设硕士点,2004年被批准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2005年批准生物化工硕士点,2008年被批准为湖北省特色学科。学科点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6人,博士9人,硕士生导师14人。

二、学科研究内容及方向

1、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制造等领域的技术及应用研究。

2、环境生物工程:研究废水、废渣生物处理技术,在污染控制、资源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发展特色工程技术。

3、生物化工工艺:将生物技术与化学工程结合,研究开发新工艺和新技术。

4、化工新材料:运用化学化工技术研究开发功能生物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循环材料等。

三、主要研究成果

近三年来,该学科点教师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科研项目13项、横向项目21项,科研经费达300多万元,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公开发表研究论文82篇,其中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26篇。

应用化学:

一、学科基本情况

应用化学学科是我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且重点发展的学科,学科点2006年被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为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博士12人,硕士生导师22人。

二、学科研究内容及方向

1、功能材料研究及应用:主要从事具有光、电、磁、生物等功能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研究。

2、电化学及复合纳米材料:电化学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及特性研究。

3、现代分析技术研究及应用:现代分析技术研究及其在食品、材料、生物、药物和环境等领域的应用。

4、应用胶体与界面化学:运用胶体与界面化学的新理论、新技术,解决工程及生产实际问题。

5、植物资源化学与工程: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新设备和过程技术研究。

 

三、主要研究成果

近三年来,该学科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28项、横向项目35项,科研经费达500多万元,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公开发表研究论文160篇,其中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42篇。

 

 

 

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招生联系人:杨书慧

联系电话:027-83956175

网址:http://feed.whpu.edu.cn/index.asp

学院简介:

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是武汉轻工大学的特色优势学院,自1984年组建以来,经历了从粮食化学系、饲料科学系到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发展历程。

学院现有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动物生物技术和动物药学4个本科专业,其中动物科学专业是“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和“湖北省品牌专业”,水产养殖学专业是“湖北省品牌专业”。拥有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水生生物学的学术型和农业推广(养殖)专业型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发展态势良好,畜牧学一级学科是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二级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与博士学位点立项建设学科。

学院有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7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90%以上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其中“楚天学者”3人,湖北省“百人计划”、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湖北省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第一层次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湖北省教学名师等国家级和省部级专家(人才)10余人。

学院近几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主(参)编教材著作8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100余篇。现承担有“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拥有教育部农副产品蛋白质饲料资源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饲料资源与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动物营养与饲料安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淡水水产健康养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淡水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创新平台(共建)等6个学科平台。实验室总面积达5200余平方米,各类仪器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能够为本科生、研究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

学院坚持“工农相融”的专业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质量高,多年来考研录取率稳定在30%左右,毕业生供需比保持在1:3以上。唐人神集团、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正大有限公司、澳华集团和湖北襄大实业集团等多家企业在学院设立奖学金。

学院先后获得“湖北省工人先锋号”、“湖北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湖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湖北五一巾帼奖”等荣誉称号。

学科简介: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学科整体处于国内同类学科前列。本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湖北省博士学位点立项建设学科,是湖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中唯一获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省教育厅中青年创新团队资助的学科。现有教授10人,其中“楚天学者”3人,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湖北省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第一层次人才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副教授9人,21人具有博士学位。

本学科有3个主要研究方向,其中营养生化与代谢调控研究方向紧跟学术前沿,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饲料资源开发与新型饲料添加剂研究方向瞄准行业发展方向,注重自主创新,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饲料及动物性食品安全评价研究方向是本学科新兴交叉方向,侧重饲料中有害物质检测、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等应用研究。

本学科教学科研条件优越,仪器设备齐全,拥有教育部农副产品蛋白质饲料资源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饲料资源与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动物营养与饲料安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校企研究生工作站1个,校内动物代谢实验中心1个,校外教学科研基地20余个。目前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近几年来,有5项成果通过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获得发明专利19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编著3部。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科是武汉轻工大学校级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共享农业部饲料资源与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动物营养与饲料安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农副产品蛋白质饲料资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的条件资源。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4人,9人具有博士学位。

学科针对我国水产动物营养及饲料工程,水生态环境等领域突出问题,重点开展水生动物营养学、饲料加工工艺、水域生态学、水生生物多样性与资源保护、渔业生物技术和水环境工程研究,为我国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本学科设置了两个研究方向,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学科重点方向,该方向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晨光计划项目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横向合作等20余项课题,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3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论著5部。

 

机械工程学院

招生联系人:陈彩云

联系电话:027-85617871

网址:http://jx.whpu.edu.cn/index.asp

学院简介:

机械工程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包装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4个本科专业和机械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包装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湖北省品牌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包装机械为国家级精品课程,食品机械、机械设计基础为湖北省精品课程,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学院为“湖北省粮油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粮机设备及工艺研发推广中心”2个学科科研平台的责任承建单位。

学院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在科研活动和教学实践中丰富了学科内涵。所积淀形成的科研成果不仅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突破,同时在工程应用中也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油料压榨理论、自动包装机械设计及理论、谷物干燥技术和农产品加工装备创新研发等方面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学科在农产品加工装备技术,食品与包装机械及其自动化装置等领域的研究水平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学科简介: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下设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3个二级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CAE、VP技术、材料加工过程仿真研究、农产品物流技术与装备研究、粮油食品机械设计及理论、智能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等。该一级学科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21人,国家级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0人,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20余人。该学科拥有11个学科专业实验室,1个机械工程实训中心和1个机械工程创新基地,2个省级学科科研平台,13个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有总价值1440多万元的各种仪器设备,有各类相关开放性文献资源库10多种,有学科专业相关图书15万多册。

该学科近5年来的主要科研成果有: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30项,各类横向科研项目8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科技成果鉴定20多项,取得了30项国家专利,发表科研论文40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100多篇。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招生联系人:汪芳

联系电话:027-85504717

网址:http://eied.whpu.edu.cn/

学院简介:

武汉轻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1993年开始招生,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于1998年在原机电工程系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十几年的办学历程中,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共为社会培养了3千余名电气信息领域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并逐渐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科门类齐全。“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为湖北省硕士点立项建设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为校级重点学科,具有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农业信息化领域)。设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微电子学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有湖北省机械与电子工程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湖北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大学物理”、“电气控制技术”省级精品课程,拥有湖北省大学物理教学团队。

多年来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特色,严格教学管理,注重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生发表论文10余篇,科研立项32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2项,在全国、地区及省级各种竞赛中共获奖36项(其中国家一等奖2项,国家二等奖12项,国家三等奖12项,省特等奖1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大学生科研奖5项(其中国家二等奖1项)。本院学生综合素质高、能吃苦、肯钻研,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几年就业率一直名列全校前列。

学科简介: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科学研究特色鲜明。在农产品微弱信号检测、传输与智能控制,农产品计算机自动检测与识别技术,农产品加工集散控制系统三个方向上已形成自身的学科特色优势,成绩突出。近3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湖北省重大科研项目3项,省、市级项目30余项,横向项目30余项,荣获省、部级各类奖项4项,3项成果获国家专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有100多篇论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0余部。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办学规模较大,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95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教师中教授8人,副教授27人,博士15人,硕士38人(其中在读博士5人);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2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师资队伍建设正朝着年龄合理、结构优化、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的目标迈进,中青年教师正逐步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500余人。学院组织机构健全,办学条件良好。设有自动化教研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研室、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通信工程教研室、大学物理教研室、电信科学与技术教研室、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机构。拥有湖北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湖北省机械与电子工程创新活动基地。实验室面积8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3000多台(件),总值1200多万元(单价800元以上),院资料室藏书5600册。校外实习科研基地20个。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招生联系人:许正江

联系电话:027-85504742

网址:http://sjxy.whpu.edu.cn/

学院简介: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现有七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300余人。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水平较高、创新意识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05人,专任教师80余人,其中湖北省楚天学者2人,校常青学者1人,享受原内贸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武汉工业学院教学名师1人,高级职称教师40余人,硕士生导师近20人。学院拥有嵌入式技术研究所、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室、软件工程研究室、信息处理研究室、应用数学研究室等研究机构。近三年来,我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目前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在研国家级项目10余项;主持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SCI等三大索引收录100余篇。学院代表学校每年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先后获得过全国一、二等奖、湖北省一、二等奖共30多项;参加中国软件杯、挑战杯等其它国家级竞赛一、二、三等奖10余项。

学科简介:

本学科是研究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科学与决策、智能控制等学科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培养具有信息科学与管理、智能科学与决策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信息网络工程与管理、信息处理与系统优化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本学科现主要有:智能控制与模式识别、运筹学与控制论、多媒体信息处理、嵌入式系统与应用、现代数据库理论与技术、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等几个研究方向。本学科现有教授10余人,其中楚天学者特聘教授2人,学校常青学者特聘教授1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副教授30余人,具有本学科及其相关专业博士学位30余人。本学科拥有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工程背景,实验室面积达7000平方米,固定资产1000余万元。下设嵌入式技术研究所、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室、软件工程研究室、信息处理研究室、应用数学研究室等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多媒体技术、数据库理论、计算机网络、控制理论与工程、智能工程等方向的实验工程研究,能做到面向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本学科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在研国家级项目10余项;主持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300万元以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SCI等三大索引收录100余篇。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招生联系人:刘芳

联系电话:027-83950207

网址:http://tm.whpu.edu.cn/

学院简介: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具有相对完善的土建类专业体系,现设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交通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和岩土工程、工程项目管理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学院现有教授12人(其中含楚天学者及常青学者特聘教授3人)、副教授18人,其中有博士学位的24人;拥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7人。 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实验条件,土木工程实验中心现有仪器设备总值1400万元,实验室面积3400平方米,建成的结构实验室在省内处于一流水平,渗流力学实验室被列为财政部共建资金资助的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课题60余项,企业委托横向课题90余项,科研经费合计2000余万元,公开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200余篇。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5项,湖北省教学成果奖1项,其它省部级奖励3项。

学科简介:

岩土工程:岩土工程学科是综合应用岩石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工程中有关岩、土体变形及稳定问题的学科,涉及到矿山工程、边坡工程、水利工程、城市地铁工程、交通隧道工程、地基工程、深基坑维护工程等与岩土体有关的工程学科领域,是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应用学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岩土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现设有岩土体渗流理论及应用、岩土工程智能方法与稳定分析、道路工程与路基处理、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应用等5个研究方向。该学科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8人。近5年来共承担国家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达1800万元;公开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50篇;获省部级奖励多项。该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科研经费充足、实验条件完备,是研究生进行岩土工程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的理想平台。

工程与项目管理:工程与项目管理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学交叉而成的复合性学科,注重工程与经济双重发展的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工程技术等综合知识,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的高级管理人才。该学科充分发挥我校工、管、理交叉的学科优势,设有项目融资管理、工程造价与项目风险管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合同管理4个研究方向,重点在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等领域开展多目标决策分析、风险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近3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20项,科研经费总额达2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总计187篇,其中SCI、EI、ISTP收录76篇,出版专著、教材共7部。该学科有博士5人,教授3人,副教授12人。师资队伍强、科研经费足、实验条件好,是研究生学习的理想场所。

 

 

 

 

经济与管理学院

招生联系人:杨

联系电话:027-85306456-1

网址:http://gl.whpu.edu.cn/index.aspx

学院简介:

经济与管理学院现有1个湖北省重点学科——企业管理(200606);6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推广(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7个本科专业:工商管理、会计学、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本专生规模2000余人,硕士生200余人。

经济与管理学院共有各级教学和科研平台5个,其中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校内研究中心2个:武汉工业学院旅游管理研究中心、武汉工业学院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研究所。

经济与管理学院现有教职工87人,其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有40名,博士35人,并聘请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为我院客座教授。

学科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拥有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两个二级学科。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拥有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和技术经济及管理四个二级学科,其中企业管理是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

两个学科现有教授24名,副教授28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5名,有稳定、明确的研究方向。拥有2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拥有湖北省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外藏书11万册、中外期刊300多种。

近三来,学科在师资引进、科研项目申报、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完成或立项包括国家社科、国家自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共有40余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鉴定,其中3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得湖北省社会科技优秀成果三等奖,5项获武汉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省级教学研究三等奖,申请专利16项;发表学术论文815篇,其中被SCI、EI检索多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50多部。目前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43项;在研经费100多万元。

 

 

马克思主义学院

招生联系人:程家才

联系电话:13871584907

网址:http://szkb.whpu.edu.cn/index.asp

学院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及其研究生培养工作。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学院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4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 16人,博士13人,硕士25人,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和科研队伍。

近年来,学院全体老师以学生为本,改革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院部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省级重点学科和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建设工作,为学校整体实力的提升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2006年1月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6月该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二级学科;2011年3月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11月该学科获得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建设,经过长期的实践教学和理论研究,已经形成了五个较为稳定、成熟的二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目前本学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一体化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等方面显示出鲜明的学科特色。

本一级学科点拥有一支科研能力较强的学术队伍,五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近百项,出版著作20余部,在CSSCI和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近200篇,获省部级奖5项、其他科研奖9项;现有在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项目5项,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科研经费130余万元;拥有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省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省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理论”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拥有青年信仰与道德教育研究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大学生情商培育中心和当代社会信用研究中心等多个学术研究机构,为一级学科建设的全面展开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良好的实践平台。

 

 

外国语学院

招生联系人:黄芝虹

联系电话:18971654819

网址:http://fld.whpu.edu.cn/

学院简介:

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00年,现有教职工85人,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23人,硕士和博士比例85%以上。教师分为六个教研室,一、二教研室负责大学英语教学,三、四教研室负责专业英语教学,第五教研室负责国际教育学院大学英语、大学德语及专业外语中第二外语的教学,第六教研室负责研究生英语教学。

外国语学院正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性院系转变,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实践,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明显提高。大学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达到80%,英语专业四级、专业八级通过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分别高达86.54%和89.84%。另外还有一批学生在《全国大学英语竞赛》、《湖北省翻译大赛》、《CCTV杯口语大赛》等不同层次的比赛中获特等奖和一等奖。近几年出版专著4部,教材20多部,获省部级课题10多项,在CSSCI源刊发表论文10多篇,被EI、ISTP、A&HCI收录的论文20多篇。

学科简介:

外国语学院按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布局和发展,凝练了三个学科方向:女性写作理论与实践、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目前已获得“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二级学科硕士点,开设了西方女性文学的马克思主义解读、英美自然写作及法国女性写作、中西女性文学对比研究三个方向。由于引进加培养,并适当增加外教,师资力量得到加强,有一批年轻教师业务能力过硬,正准备在海外、境外、国内攻读博士学位,发展势头良好,符合晋升教授条件的教师越来越多。办公条件和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学科平台“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为省级语言学习示范中心。专著、课题、论文等科研成果主要集中在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上,尤其是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西方女性文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

招生联系人:李力

联系电话:027-85505186

网址:http://rwx.whpu.edu.cn/default.aspx

学院简介:

艺术与传媒学院成立于2011年7月,由原艺术设计系与人文科学系合并而成,是一个拥有艺术学、文学、管理学三个学科门类,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文科学院。现有视觉传达设计、动画、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行政管理、广告学、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管理8个本科专业,以及“文化产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设计学”、“公共管理学”2个校级扶持性学科。在校本科生近1600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76人,专任教师62人。其中,教授6人,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26人,占教师总数约42%;博士及在读博士21人,占教师总数的33%;具有硕士学历学位的教师达100%,初步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与学历学位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历来重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配备有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12个专业实验室、建有视觉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与传媒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教学中,突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生在全国或湖北省各类重大竞赛中获奖200余项;公开发表或出版学术论文、文艺作品100多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4%以上。

近年来,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科研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近三年,先后主持与承担各级各类教研、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6项、湖北省社科基金4项、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3项、其它省厅级研究项目近40项,科研进账经费累计达120多万元,多项成果获省市教学科研奖励。

学科简介:

文化产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是以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和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与经济学、管理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学科,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该学科是我校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下二级学科硕士点,授管理学硕士。设社会治理与文化管理创新、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利用、传媒营销与战略管理、技术应用与文化产业创新、设计规划与管理等五个研究方向。该学科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治学严谨,学科结构完整,研究能力强的科学研究队伍。有专职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人。

近三年,本学科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项,湖北省和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3项,湖北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1部,累计科研经费180万元,获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

 

 

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

 

招生联系人:明新贵

联系电话:027-83956736

网址:http://rwx.whpu.edu.cn/default.aspx

学院简介:

医护学院有近60年医学教育历史,曾开设医士、社区医学、临床医学、护理、检验、药剂、助产、医学影像、病案管理、妇幼卫生、涉外护理、医药营销等专业。现开办有护理学、康复治疗学本科和护理专科专业,毕业生多在全国高等级医院就业。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在湖北省为首次开办。2014年获批护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专职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教育背景和双师型特点突出。教师中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占60%,博士学位占32%、硕士学位占63%;正教授占16%、副教授占42%;硕士生导师占32%;海外特聘教授2人。学院建有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和临床技能校级示范性实验中心,有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1所附属医院和4所教学医院配备有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拥有先进的临床实践基地。

 

学科简介:

护理:根据近年护理领域拓展和临床实务中的问题,医护学院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确立了康复护理、慢病护理、老年护理、急症护理、护理质量管理五个培养方向,突出护理技能和分析决策能力的培养。康复护理方向培养要求为服务对象提供康复护理计划和有效性评价。慢病护理方向培养要求设计从医院到社区的全方位慢病患者护理与管理。老年护理方向培养要求为老年人及社会支持系统做出护理诊断和计划。急症护理方向培养要求熟练掌握和运用急救及重症监护的理论和操作技能。护理质量管理方向培养要求以循证医学评估和预测护理风险,管理信息和资源,督察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课程学习培养研究生自己获取知识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专业实践在医院及社区进行,强化护理实践、研究和决策能力的培养。聘请具有临床实践经验的校内导师与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外导师实行双导师制。重点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同济医院、协和医院、长航总医院、新华医院、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汉口医院、武汉市优抚医院。

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农副产品蛋白质饲料资源工程研究中心
   
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县域经济研究中心

重点学科

 

我校目前有11个省级重点学科:

                         食品科学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农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
                         水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生物化工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
                         岩土工程
                         企业管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可授予的学位

院部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码 研究方向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083201 食品科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083202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083203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083204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071005 微生物学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071003 生理学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078001 药物化学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078003 生药学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078006 药理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081701 化学工程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081702 化学工艺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081703 生物化工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081704 应用化学
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090502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机械工程学院 080200 机械工程 01 CAE、VP技术
机械工程学院 080200 机械工程 02 材料加工过程仿真研究
机械工程学院 080200 机械工程 03 农产品物流技术与装备研究
机械工程学院 080200 机械工程 04 粮油食品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工程学院 080200 机械工程 05 智能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机械工程学院 080200 机械工程 06 机械设备故障诊断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01 管理信息系统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02 智能工程与决策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081401 岩土工程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087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01 项目管理
经济与管理学院 120201 会计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120202 企业管理
经济与管理学院 120203 旅游管理
经济与管理学院 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030504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机械工程学院 085201 机械工程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085216 化学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085231 食品工程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085235 制药工程
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095105 养殖
机械工程学院 095109 农业机械化
经济与管理学院 095110 农村与区域发展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095112 农业信息化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095113 食品加工与安全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0780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071004 水生生物学
外国语学院 0305Z1 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
艺术与传媒学院 1202Z1 文化产业管理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技术职务近300余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7个,“双聘”院士3人,国家级、省级中青年专家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共34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湖北省教学名师3人,另外还聘请了数十位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为兼职教授。

学生人数


   
    学校现有49个本科专业,22个硕士专业,共有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13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