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福建省 主管部门:福建省

院校简介

学校领导

   [ 现 任 党 政 领 导 ]

    叶辉玲,女,1957年出生,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1982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福建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秘书、副部长、医学系党总支书记、校党委宣传部长、福州市郊区人民政府挂职副区长等职。1996年6月任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2008年5月任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2010年11月任福建工程学院党委书记,2011年12月起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
 

    兰思仁,男,畲族,1963年9月出生,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森林公园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副理事长、福建省林学会理事长、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1983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福建省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福州植物园)管理处主任、党委书记(期间挂职任中共龙岩市新罗区委副书记);福建省林业厅产业发展处处长,福建省林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期间挂职任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副司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 。
    长期从事林业、园林、森林公园建设和城市景观设计等方面研究,著有《国家森林公园理论与实践》,主编和参编《中国森林旅游学》等科技著作4部,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多个市级区域林业发展规划和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获部省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运盛青年科技奖”、“福建省青年科技奖”。
 

    翁善波,男,1953年2月生,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硕士生导师、研究员。1975年10月毕业于福州大学机械制造专业。1984年任福建林学院总务处副处长,1989年任福建林学院林工系党总支副书记兼副主任,1990年9月任福建林学院林工系党总支书记,1995年9月任福建林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兼学工部长,1995年12月任福建林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2000年10月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9年7月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长期致力于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兼任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分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高教学会后勤管理分会理事长,在高校后勤管理研究领域有较深厚的积累。
 

    林和平,男,1964年11月生,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硕士生导师,副教授。1984年7月毕业于杭州商学院商业计划统计专业,1992年7月获福建林学院林业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7月获福建农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1994年5月任福建林学院经管系党总支副书记,1999年1月任福建林学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主持工作),2001年5月任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2002年9月在福建省清流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2004年7月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2006年7月当选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2008年9月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长期从事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承担《统计学》、《领导科学》等教学任务,曾主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多项,发表论文近20篇。
 

    尤国顺,男,1963年2月出生,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1986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硕士学位。先后担任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党总支副书记,厦门大学团委副书记,厦门大学监察审计处处长,厦门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党工委副书记、监事会主席、后勤集团党总支书记,厦门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厦门大学纪委副书记。2012年7月起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尤民生,男,1954年1O月生,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12月获福建农学院昆虫专业硕士学位,1987年9月获华南农业大学昆虫专业博士学位。1988年10月至1990年7月,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历任福建农业大学植保系副主任、研究生处处长等职,1996年6月任福建农业大学副校长,2O00年10月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系“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福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福建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伊发达奖”获得者,福建农林大学昆虫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昆虫学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农林科类(植物生产与草业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昆虫学会理事长,福建省农学会副会长,福建省留学生同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昆虫学重点学科委员会主任,昆虫学报、Insect Science、昆虫知识编委,华东昆虫学报主编,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副主编,福建昆虫通讯主编,“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长期从事昆虫生态学及害虫综合治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科技部“973”项目专题、国际合作专项、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各1项,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等,参与主持加拿大国际发展署(CIDA)国际合作项目2项;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广东省高教厅科技进步奖1项,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全国性教材1部、学术专著2部;先后培养博士后5人,博士生20人,硕士生38人。
 

    黄一帆,男,1954年10月生,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兽医专业。历任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院长、院长、科研处处长,2006年7月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科研处处长,2007年7月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教务处处长,2008年7月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福建省重点学科临床兽医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绿色食品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中国中兽医学分会理事、中国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分会常务理事、华东区中兽医研究会副理事长、福建省农学会副会长、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中兽医学分会理事长、《中兽医学杂志》编委、《奶牛杂志》编委等。长期从事动物医学教学及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部、省级课题20多项,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项(3项排名第1,1项排名第4)、三等奖1项(排名第2),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2),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1项(单独撰写),1996年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表彰“为我国畜牧兽医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证书,2009年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授予“新中国60年畜牧兽医科技贡献奖(杰出人物)”荣誉证书。出版著作3部,发表科研论文80多篇。
 

    林文雄,男,1957年5月生,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本科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农学专业,1989年获福建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获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与育种学专业博士学位。1993年和1997年分别以访问学者和博士后身份赴韩国庆北大学农学院开展研修工作,2007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UCLA开展合作研究。历任福建农业大学农学系副主任(主持)、科研处处长、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等职务,2008年9月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系“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福建省优秀教师,第五届福建省教学名师,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术)带头人,生态学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兼任中国生态学会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栽培委员会水稻学组副组长、中国植保学会化感作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Journal of Integrated Omics 亚洲区副主编、教育部科技论文在线“生态学”和“作物学”方向专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编委、第4届《应用生态学报》编委、《生态学报》编委、《作物学报》编委、《生态学杂志》编委、《中国农学通报》副主编、《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副主编、《福建林学院学报》编委、第2届全国农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等。长期从事水稻生理与分子生态学、作物化感作用与生态农业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五年先后主持国家和部省级科研课题20多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著200多篇(部),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先后指导博硕士研究生100多人、博士后9人。
 

    林思祖,男,1953年10月生,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造林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8-1999年赴日本东京农工大学进修一年。历任福建林学院资源与环境系副主任、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副院长、院长,2009年7月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系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优秀专家,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任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林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林学会林业教育分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森林培育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四级课题)、中—英协作(福建点)及中—日协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48、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17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3项。参编著作3部,参加编写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先后培养博士后1人,博士生10人,硕士生81人。
 

    王宗华,男,1962年12月生,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7月毕业于华南热作学院,获学士学位,1990年12月获西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1997年12月获福建农业大学博士学位。1982年8月至10月在华南热作学院任教;1982年11月-1993年10月在西藏农科院工作;1993年11月至今在福建农林大学工作,期间,1998年2月至1999年4月在国际水稻研究所担任项目科学家,1999年5月-2002年9月先后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密执根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1月至2009年7月在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任高级访问学者。历任福建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副主任、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海外学院院长,2009年6月起任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系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优秀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和福建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植物病理学报》和《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长期从事植物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国家公益性行业计划等科研项目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6),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1);先后在《PLoS Pathogens》、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Eukaryotic Cell》、《Fungal Genetics and Biology》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学校简介

                                                            

    福建农林大学是一所具有76年办学历史的福建省重点建设大学,是农业部与福建省政府共建大学、国家林业局与福建省政府共建大学,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全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前身分别为创办于1936年的福建协和大学农科和创办于1940年的福建省立农学院。建校以来,形成了“明德、诚智、博学、创新”的校训,坚持追求“敬业乐群、达士通人”的精神境界。
    学校本部位于福州金山,另设有南平校区、福州地区大学城校区、安溪茶学院校区,校园占地4800多亩。在校生3万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4000人。还举办了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和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两个独立学院,在校生1.8万人。



    现有1个国家理科生物学基地、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0个福建省重点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点、72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



    现有教职工2292人,专任教师161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5名,正高职称人员269人,副高职称人员531人,有7位两院院士(其中双聘院士6人),1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6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位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1位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7位教育部高等学校农林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位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位福建省杰出科技人员,1位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2位福建省首批海西产业人才高地领军人才,5位福建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5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2位“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5位福建省优秀专家,68位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7位国家和福建省的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17位福建省教学名师,并先后有14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学校是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高校、有权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侨生高校,在全国率先招收台湾农业行业协会会员攻读成人教育学历。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1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55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支、省级11支,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6个。2005年、2009年、2011年三次捧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在校内外系统建立了一批教学科研实验厂场,其中尤溪洋中科教基地957亩、闽侯白沙科教基地221亩、南平西芹教学林场1.68万亩、三明莘口教学林场2.91万亩。校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230万册、电子图书97万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46个。建校76年来,培养了12万名毕业生。



    学校设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农业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作物品种改良分中心、国家农产品加工专业分中心、联合国(中国)实蝇防控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等68个国家和部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每年承担国家部委和省级科研项目300多项,科研经费1亿多元;先后有655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优秀社科成果奖,其中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8项。



    学校长期坚持面向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致力于服务海西、跨省合作、技术援外等社会服务工作。创建了海峡创业育成中心,促进科技资源与企业、生产深度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服务海西“惠农工程”,持续开展科技特派员和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以“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为平台,推动科技成果与项目对接,连续9年“6•18”对接并获资助项目数居所有参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第一。积极承担国家对口帮扶和技术援外任务,与广西、宁夏、新疆、西藏等地建立了合作共建关系,实施了一批合作项目;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非、卢旺达、莱索托等国建立了技术示范基地,并先后承担中国援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中国援助斐济政府经济技术项目等援外任务,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结成友好关系,开展教学、科研合作交流。学校与加拿大新斯科舍农学院联合举办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2个本科专业教育项目。学校的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还编辑出版了《福建林学院学报》、《生物安全学报》、《林业经济问题》、《亚热带农业研究》、《武夷科学》、《高教理论与实践》等刊物。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红十字模范校”、“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文明学校”(连续3次)、“福建省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连续2次)、“福建省绿色学校”、“福建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并连续21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周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