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简介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李顺兴
校 长 :李顺兴
副 书 记 : 肖庆伟 林致远
纪委书记:戴福康
副 校 长: 何绍福 张龙海
学校简介
闽南师范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建设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闽南开放城市——漳州市,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现代气息浓郁的魅力学府。
学校起源于1958年创办的龙溪师范学校师范大专班,历漳州大学师范学院、漳州师范专科学校,1963年建立福建第二师范学院,1970年因文革停办。198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复办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并更名为漳州师范学院。2013年4月,漳州师范学院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
学校199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学校现有18个教学院系,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0500余人。设有64个本科专业,建立了4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3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硕士专业授权类别(19个学科领域),4个博士人才培养方向。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专任教师111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7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81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闽江学者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人才项目”4人,福建省“百人计划”1名,省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2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23人,另有省级以上优秀专家、教学名师、师德之星等40余人。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方针,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目前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国家级创新教师培养模式示范项目1项;主持省级教育改革试点及教改项目41项。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7个,省级精品课程、在线课程共25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
学校坚持学术兴校战略,以提升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为目标,加强学科、人才队伍和科研建设。建有2个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1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2011协同创新”。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6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6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学校重视高新技术与应用开发研究,坚持科学研究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利用学校技术、人才和资源的优势,与地方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做贡献。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目前已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一些院校和科研、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与台湾成功大学、东海大学等众多高校均保持着良好、稳定的校际交流关系。
学校秉承“博学、明理、砺志、笃行”校训,根植闽南,立足福建,面向全国,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专门人才。建校以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近7万余名,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当前,学校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主动融入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面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和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 着力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和“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特色办校”四大内涵建设重点工程,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一所培养福建省基础教育高素质师资和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以教师教育和闽南区域文化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师范大学,为加快建设新福建作出新贡献。
周边环境
漳州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多姿。漳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东濒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东北与泉州和厦门接壤并一同被称为“闽南金三角”, 素有“海滨邹鲁”美誉的漳州也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居地,其中台湾人口中有1/3祖籍在漳州。
漳州年平均温度21℃,夏季凉风习习,冬季暖阳普照,荣获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2012中国十佳优质生活城市”等称号,是一个适合工作、学习和居住的城市。南靖土楼和华安土楼2008年7月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漳州市拥有海岸线715公里,居全省第三位。漳州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开辟东南亚、日本、韩国、俄罗斯、港澳等12条国际航线。在漳州举行的一年一届的海峡两岸花博会,推动了漳州社会经济各项事业迅速发展,为促进漳州成为海峡西岸一颗璀璨夺目,熠熠生辉的生态工贸港口城市明珠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