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安徽省 主管部门:安徽省

院系设置

院系设置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设计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数理与金融学院

人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体育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

卓业工程师学院(奇瑞学院)

重点实验室

高端装备先进感知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科研平台介绍

实验室简介

“高端装备先进感知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依托安徽工程大学2019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建设。目前,实验室具有固定研究人员60人。实验室现已形成四大研究方向:复杂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移动机器人感知与智能控制,微网电能质量控制与能源互联网优化调度,新能源汽车驱动与智能自主控制。实验室建有实验和办公用房面积3200平米,主要仪器设备和试验系统总值达3000余万元。

实验室旨在瞄准“中国制造2025”,主动适应国家在高端装备领域的战略需求,以高水平科学研究、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目标,坚持走科学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道路,积极开展理论探索、技术突破、制度创新、产学研合作等工作,同时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二、组织机构图

1、学术委员会

2、实验室日常领导

  :陈其工

副主任:江明(常务)、葛愿、吴小太

  书:刘宇辰

3、研究室组成

根据实验室建设目标、研究方向和学术团队,将实验室按功能模块划分为5个功能区,分别是:公共平台区、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工作区、研究方向工作区、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区、研究生工作区。其中,公共平台区包括:(1)服务器机房、(2)小型会议室、(3)资料室、(4)展厅、(5)仪器设备存放室、(6)检测技术与节能装置省级重点实验室、(7)电气传动与控制省级重点实验室、(8)能源互联网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工作区包括:(1)王子栋工作室、(2)现代控制理论研究所、(3)“复杂系统建模与网络化智能控制”创新团队工作室、(4)“能源互联网”创新团队工作室。

、研究方向

实验室已建立了四个研究方向,分别复杂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移动机器人感知与智能控制,微网电能质量控制与能源互联网优化调度,新能源汽车驱动与智能自主控制

方向一:复杂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带头人:吴小太教授)

围绕地方及区域在智能制造、通用航空、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农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战略需求,通过信息科学、系统科学与数学等基础学科的交叉融合,从复杂性与多尺度视角深入探索复杂信息系统多层次、多尺度耦合关联机制及动态时空特性,发展复杂信息系统内嵌底层逻辑和物理内涵,构建融合复杂性科学和多尺度分析的复杂信息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新的理论体系,为基于复杂性的精准智能控制与优化技术突破提供理论支撑。

方向二:移动机器人感知与智能控制(带头人:黄宜庆教授)

聚焦安徽省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下一代机器人,突破移动机器人视觉感知系统与核心控制算法等核心技术,解决群体移动机器人实时导航与协同路径规划、分布式协作地图构建等技术难题,研发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的通行域感知、语义地图制作、人机共融动态环境下的定位与地图更新等核心系统软件,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下一代具有合作、学习和感知功能的智能移动机器人,推动移动机器人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融合发展。

方向三:能源互联网运行控制与优化调度(带头人:葛愿教授)

围绕国家在能源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建设能源互联网开放创新研究平台和能源互联网省级创新团队,重点解决能源互联网领域多种能源接入转化与协同调控、集中式与分布式储能控制、车网协同智能充放电控制、多能互补优化调度等“卡脖子”技术难题,研制能源路由器、能源物联网关等核心装置,开发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等核心软件,建成区域能源大数据共享平台,创新能源大数据服务模式,提升能源综合效率,推动能源市场开放和产业升级。

方向四:新能源汽车驱动与智能自主控制(带头人:韩超教授)

聚焦安徽省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汽车与车联网,以新能源汽车为平台,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和5G技术,重点解决高性能电机驱动与智能控制、新能源汽车系统控制、能量优化管理与控制等核心问题,研发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目标检测与跟踪、车路协同、路径规划与决策等关键技术,建立多维度研究、测试与展示系统,以智能农业、智能消防、智能物流等应用领域需求为突破口,解决领域内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四、研究队伍简介

实验室主任:陈其工

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学东

主要研究人员吴小太、刘宏建、费为银、何广、郑群现鲁麟黄宜庆、江明、刘丙友、许钢、魏利胜、陈孟元葛愿、刘世林、陈其工、张春、高文根、张艳韩超、郭兴众、杨会成、陆华才、卢桂馥、王冠凌、陈乃金等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葛愿

电话:18205538515

传真:0553-2871608

邮箱:geyuan@ahpu.edu.cn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8号


重点学科

学校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依托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等新工科专业在安徽省高校率先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深化“更交叉、更专业、更融合、更个性、更卓越”个性化人才培养改革,有60余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文、管、经、法、艺等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9个,国家级、省级特色(品牌)专业16个,国家级、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5个,10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5个专业通过长三角新文科专业认证;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80余门;获批国家级、省级卓越及拔尖人才培养相关项目37项,国家级、省级“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34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83项;现有国家级、省级、校级产业学院13个,其中机器人现代产业学院为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汽车现代产业学院为全省首个;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22年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获批国家级本科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本科教学成果奖108项。现有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省级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6个,省级专业学位案例库2个,研究生教学成果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共14个,获批省级研究生质量工程项目共74项。

可授予的学位

学校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依托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等新工科专业在安徽省高校率先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深化“更交叉、更专业、更融合、更个性、更卓越”个性化人才培养改革,有60余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文、管、经、法、艺等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9个,国家级、省级特色(品牌)专业16个,国家级、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5个,10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5个专业通过长三角新文科专业认证;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80余门;获批国家级、省级卓越及拔尖人才培养相关项目37项,国家级、省级“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34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83项;现有国家级、省级、校级产业学院13个,其中机器人现代产业学院为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汽车现代产业学院为全省首个;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22年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获批国家级本科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本科教学成果奖108项。现有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省级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6个,省级专业学位案例库2个,研究生教学成果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共14个,获批省级研究生质量工程项目共74项。

师资力量

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00余人。学校聘请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引进高层次人才担任学科领军人才,130余人次获得省级以上人才项目和教学名师(团队)称号,209人次在省级及以上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奖,逐步建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生人数

学校校舍建筑总面积75.73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8.49亿元。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700余人,在校研究生(含来华留学生)2300余人,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