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江苏省 主管部门:江苏省

科研条件

科研条件

江苏大学“十二.五”科技概况


2011年以来,在学校党政领导下,根据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以及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研究型大学”新目标,学校科技工作按照“科技人才精英化,科研方向特色化,科技平台高端化,科研团队国际化”的工作思路,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大力实施“国字头”品牌建设工程为抓手,整合资源、凝练方向、构筑平台、协同创新,学校的科技工作呈现出“量增质升”的良好态势,体现科技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关键核心指标不断突破,部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核心指标提前超额完成,学校的科研实力、学术竞争力显著增强,社会声誉快速提升。

(1)科研项目总量迅速增长

2011年以来,我校科研总经费达27.89亿元,年均增长16.8%,其中纵向经费达8.56亿元,年均增长18.2%;2011-2015年,我校共获批国家级项目848项,其中,973、863、杰青等重大项目5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9项,同比十二五增长209%,其中:2014年我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5项,全国排名第45位,2015年获批154项,为我校历史最好成绩。获批国家社科基金39项,同比增长129%,其中:2012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在全省高校位列第六,并首次在国家社科基金重点招标项目上实现零突破,创历史最好水平;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批数量首次达到10项。纵向科研不仅国家级项目成绩喜人,省部级项目也卓有成效,仅2014年获批省自然科学基金72项,其中省杰青3项,继2013年首次突破后继续增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61项,位列江苏省第二。

(2)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2011年以来,我校获各级各类奖项近400项,其中国家级奖8项(含1项何梁何利奖),1项产学研合作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我校国家级科技一等奖零的突破;再次获批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创新奖1项;获批省部级奖196项,其中一等奖31项,医药板块和人文社科板块实现政府类科研成果一等奖零的突破。

2011年以来,我校共发表论文近2万篇,SCI检索共收录5231篇,EI检索4868篇,CSSCI检索1079篇,出版著作352部。申请专利6326件,其中发明专利4846件,申请国际PCT专利66件;获批授权专利3538件,其中发明专利2289件,授权国际专利7件。2014年,我校还获得中国专利奖优秀奖一项,江苏省十大优秀发明人一项。

(3)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成绩喜人

2011年以来,新增“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混合动力车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3个国家级科技平台;“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江苏首批协同创新中心,“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及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第二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所”获批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首批研究所;“中澳功能分子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获中澳两国政府批准立项建设,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亲自为“中心”揭牌;中丹材料学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2011年以来,我校共新增各级各类平台60余个,其中新增国家级平台3个,省部级平台57个(含合作),新增校内专职科研机构9个。首批江苏省高校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顺利通过验收。江苏大学被江苏省科技厅授予“先进依托单位”。

(4)科技服务社会能力明显提升

2011年以来,全校共签订四技合同4135项,产学研合同总额达19.34亿元。2011年,我校被列为江苏省人民政府《深化高校产学研合作增强高校社会服务能力》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我校与镇江市共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利通过了科技部和教育部组织的绩效评价考核。江苏大学镇江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大学阜宁新能源装备技术研究院、江苏大学技术转移通州分中心、江苏大学技术转移溧阳分中心等不同形式的技术转移分中心及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稳步推进;2012年,江苏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顺利通过省科技厅验收,并在2014年被评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江苏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连续第三年获得“金桥奖”先进集体。2014我校组织的科技成果参展第十六届国际工业博览会,在来自全国69所高校的670项技术成果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大会银奖,是我校历年参展获得的最高奖项。2014年,江苏大学科协正式成立,将以协会组织汇聚科技力量,为科技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5)军工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稳步推进

2011年以来,我校顺利通过军工质量管理体系综合评议及换版审核工作;顺利完成了武器装备质量体系的内审和管理评审工作,并通过了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监督审核;完成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延续申请书的编写和准备工作,提交国家国防科工局审查,并顺利获批。2013年取得了拟承担机密级项目的密级证明表,配合保密办公室通过了二级军工保密资格现场审查,获批二级保密资格单位。

(6)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2011年以来,根据我校制度建设要求及我校科研实际发展情况,修订和制定了10部管理文件,进一步完善了我校科研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平台管理、业绩考核等方面工作,新出台的政策也有利于进一步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发掘我校科技发展潜力,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不仅仅是导向和杠杆作用,而且提高了我校的科技管理效率,简化了工作流程,进一步提高了我校科技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使我校的科技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