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北京市 主管部门:北京市

院校简介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

杨  军

       

      杨军,1962年5月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副教授。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铁道机械化专业,工学学士。1984年8月参加工作。

曾任北方交通大学团委书记,经济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中心副主任,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兼武装部部长,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统战部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北京交通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等职。2016年6月任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

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负责干部工作,分管学校办公室。



校    长

王慧敏

       王慧敏,1960年9月出生,河北抚宁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农学博士。1976年2月参加工作。

主要从事植物病原细菌和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曾任挪威国家植物保护研究所交换学者,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副院长兼植物保护学部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中国农业大学人事处处长,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等职。兼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兼国际暨港澳台交流委员会主任、北京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包装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低碳农业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山区建设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重大植物疫情防控专家组副组长兼病害组组长、中国有机农业产业发展联盟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2011年9月任北京农学院校长。

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负责人事工作、财务工作和审计工作,分管人事处和计划财务处,联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党委副书记

石 勇
      

石勇, 1975年3月出生,汉族,辽宁黑山人,中共党员,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专业,法学博士,1996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共青团北京市东城区委员会副书记(主持工作)、书记,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组织部正处级组织员,安定门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安定门街道工委书记等职。2016年1月任北京农学院党委副书记。

负责宣传、网络与信息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就业、共青团和体育工作,分管宣传部、网络与信息中心、学生工作部(处)和团委,联系思政部和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外语教学部)。

党委副书记

高喜军
       高喜军,1964年7月出生,黑龙江绥滨人,中共党员,副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教育学硕士。1982年12月参加工作。曾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组织部干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处干部、副调研员、副处长、处长等职。2008年11月任北京农学院党委副书记。

负责组织、统战和离退休工作,分管组织部(统战部、党校)和离退休工作处,联系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校长

姚允聪

 

  

       姚允聪,1959年2月出生,山西永济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园艺专业委员会委员。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农学博士。1976年3月参加工作。曾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俄亥俄农业研究与开发中心高级访问学者,北京农学院园艺系主任、教务处处长、院长助理兼开发建设办公室主任。2007年4月任北京农学院副校长。

负责学科、科研、研究生和国有资产工作,分管科学技术处(科协、科教兴农办公室、研究生部、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国有资产管理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和学校研究机构,联系园林学院。

副校长 范双喜

 

纪委书记 张铁强

范双喜,1964年12月出生,山西曲沃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农学博士。1984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北京农学院园艺系主任、植物科学技术系主任、教务处处长、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校长助理等职。兼任中国园艺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农学会副理事长、北京蔬菜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北京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蔬菜(叶类)首席专家、日本千叶大学访问学者、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农业部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2013年7月任北京农学院副校长。

负责本专科教学、招生、成人教育、国际暨港澳台交流、图书资料、网络与信息化建设和校友工作,分管教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网络与信息中心、图书馆和校友会,联系城乡发展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学院。

 

       

 

 

       张铁强,1961年7月出生,北京市人,中共党员,副教授。毕业于北京农学院园艺系果树专业,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农学学士、法学学士。1983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北京农学院园艺系团总支书记,果树试验站副站长、站长,园艺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党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2013年6月任北京农学院纪委书记。

负责纪检、监察、安全稳定、工会和教代会工作,协助校长管理审计工作,分管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审计处、安全稳定部(处)和工会,联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北京农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多科融合的北京市属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始建于1956年,几经变迁、数易校名,1965年正式升格为大学,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北京农学院。学校占地面积12159亩(校本部1136亩,科技园区1023亩,林场10000亩),是北京市“花园式”单位。

学校现有11个二级学院和4个教学部。有教职员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00余人,教授、副教授290人。教师中受聘为亚美尼亚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北京市教学名师7人,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4人,北京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65人,北京市优秀学术创新团队和优秀教学团队16个,兼职博士生导师12人。学校现有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留学生等各类在校生8000余人,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兼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多类型、多层次的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

学校现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覆盖了2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有2个类别涉及12个领域的专业学位硕士授予点。有30个本科专业,其中园艺专业动物医学专业为一类本科招生专业,园艺专业为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园艺、动物医学、农林经济管理3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农学、动物医学、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园艺等6个专业为北京市级特色建设专业。有1个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3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果树学、临床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5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有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兽医学(中医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产品有害微生物及农残安全检测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制品与种业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联合申报)、北京市中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申报)、蛋品安全生产与加工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联合申报)、生态环保型海藻活性物质应用技术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联合申报)、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北京都市农业研究院、首都农产品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市大学科技园等15个省部级科研机构和成果转化基地。

学校坚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现代农业人才为中心,努力打造和完善都市型现代农业高等教育体系。学校申报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被批准为北京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相关成果,先后三次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三年来,学生在中国青年创新大赛、“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北京市大学生学科竞赛、全国跆拳道锦标赛等一系列科技、文艺、体育竞赛中获得北京市级(省部级)以上奖励300余项,其中一等奖50余项,并首次获得了全国冠军。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研究生就业率保持在96%,学校被授予“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中心”称号。尤其是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李源潮同志批示:“北京农学院培养‘村官’的经验很好,为新农村建设输送了新型人才。”

学校紧密围绕首都城乡发展一体化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努力打造和完善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近三年来,学校承担了“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转基因专项、农业行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一批高水平国家级项目。在都市型现代农业理论研究、作物品种研究、肉牛转基因体细胞克隆技术、中兽药和生物农药等方面在国内行业处于领先水平。三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24项,其中一等奖4项,重点解决了一批北京乃至全国都市农业、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

学校坚持“立足首都、服务三农、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努力打造和完善都市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学校创建实施了“政产学研推”服务新农村建设特色模式,深入推进农村实用人才“1+1+X”科技培训工程,通过开展“百名专家兴百村”、“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双百对接”活动,近三年来共推广和转化农业技术和成果280项,帮助京郊100多个村镇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培训农村实用人才50000余人次。学校依托都市农业研究院,承担了国家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了全国都市农业与新农村建设培训,主持研究并形成的“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采纳。2012年学校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为我校题词:“把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把成果凝结在农民的收获里”。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11个国家的20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或备忘录。与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开展了本科“3+1”合作办学项目,与日本麻布大学、波兰波兹南大学开展了研究生交流学习项目,与美国、荷兰的涉农类公司企业开展了专科生“2+1”研修项目。学校积极承办和参与第四届国际板栗学术会、动物福利国际会议、欢庆国际诺鲁孜节暨中塔友谊杏树移栽仪式、中德都市农业发展与合作研讨会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和重要活动,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和国际化办学水平。

学校不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年来,学校分别荣获“全国农业科普先进集体”、“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集体”、“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首都文明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首都劳动奖状”、“北京高校先进教职工之家”、“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北京平安校园示范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特别是我校立足自身办学特色,着眼京郊发展需求,组织开展的100个师生党支部与100个京郊农村党支部“双百对接”活动,搭建了党员师生“下基层、接地气、解难题”的牢固平台,该项目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项目”、“北京高校优秀党建工作创新项目”,并首次荣获全国党建研究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艰苦奋斗,勤于实践、崇尚科学、面向基层”的优良传统,“以农为本、唯实求新”的办学理念,“立足首都、服务三农、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当前,全体“北农人”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召开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为契机,抢抓机遇、凝聚力量,改革创新、追求卓越,全面加快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

 

周边环境

乘车路线:

北京站:乘地铁2号线,在东直门换乘地铁13号线,在龙泽站下车,转乘103路公共汽车到终点(华北电力大学站)下车,沿北农路向东走300米即到。

北京西站:乘地铁9号线,在国家图书馆换乘地铁4号线,在西直门换乘地铁13号线,在龙泽站下车,转乘103路公共汽车到终点(华北电力大学站)下车,沿北农路向东走300米即到。

北京南站:乘地铁4号线,在西直门换乘地铁13号线,在龙泽站下车,转乘103路公共汽车到终点(华北电力大学站)下车,沿北农路向东走300米即到。

北京北站:乘地铁13号线在龙泽站下车,转乘103路公共汽车到终点(华北电力大学站)下车,沿北农路向东走300米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