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北京市 主管部门:北京市

导师队伍

导师队伍

 

导师姓名

导师介绍

潘  涛

男,1969年出生,中共党员,工学硕士,研究员。环境工程领域从业20余年,现任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兼任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环境保护工业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北京)中心主任、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排水委员会委员、《环境科学》杂志编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污染控制及环境修复技术研发、环境管理政策和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在研究开发方面,主持了30余项有关污染控制技术和设备研发、环境政策规划等方面的研究课题,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染色废水处理工程示范研究、北方缺水城市景观水体水质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垃圾焚烧飞灰制备水泥关键技术研发、丙烯酸及其酯类高浓度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发、中意合作北京泃河流域水环境管理试点研究等,2008年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起草《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条例》,2010年主持北京市水污染源清单编制与更新机制研究与示范;在工程化应用方面,主持了近50项水污染治理工程的设计和承包项目,涉及城镇污水处理、水环境修复以及印染、化工、食品、制药、印刷等工业行业,重点项目包括北京印钞厂擦版液配制及废水处理工程、宽沟景观水体恢复与保持示范工程、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水质净化工程、水立方和国家网球中心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等。在主持和参与的项目中有9项获各级科技奖励,主持制修订环保标准4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废水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处理设备与材料手册》等4部专著,参编著作3部。

姜  林

男,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挪威管理学院博士,研究员,现任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兼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污染场地评估与修复技术研发、环境规划、环境政策与环境管理研究,具有丰富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经验。
    主要研究成果:在污染场地评估与修复技术研发方面,原北京炼焦化学厂修复方案编制项目、北京市典型场地污染的关键异位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建立了土壤洗涤和泥浆生物反应器技术两条中试试验线,形成了异位通风与生物堆耦合和地下水空气注射技术两个示范基地;在环境政策与管理研究方面,先后主持完成了北京市污染场地信息及修复管理决策系统研究、北京市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研究,完成了场地环境评价导则、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技术规范和重金属污染土壤填埋场建设与运行技术规范等3个标准的编制,开发了北京市污染场地信息及修复管理决策系统的软件,主编出版了《场地环境评价指南》和《场地与生产设施环境风险评价与修复验收手册》等专业著作。
    技术推广与应用:主持和参加完成了污染场地评价与修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项目40余项。作为亚行和世行的国际环境顾问和专家,主持亚行(ADB)-中国城市环境宜居指标体系等国际项目20余项。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出版论著30余篇(部)。

孙长虹

女,1972年出生,中共党员,工学硕士,研究员。现任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为北京地质学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流域水污染控制及环境修复技术研发、水环境管理法规政策标准制定、流域和区域环境规划编制。

主要研究成果: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方面,主持了“引温济潮受水区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北京市案例地区地下水调查及评估”、“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研究”,参与了“官厅水库水质改善技术研究”、“奥运公园补水技术水质保障系统研究”、“北京市中心城城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总体规划研究”,“再生水用于补给地下水水质标准制定”等多项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北京市水资源的保护和水回用工作。水污染控制及修复技术研究方面合作开展了曝气生物滤池、膜生物反应器、机械压缩蒸发工艺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应用研究等多项新技术的研究工作,其中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先后在生活污水、乳品废水、制罐废水等多种废水治理中得到工程化应用。环境政策与管理方面,通过开展“首都环境污染结构性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水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北京市环境总体规划前期研究(水环境部分)”等综合研究,辨识了北京市水环境演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确立了北京市水环境改善的目标、方法和手段,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条例起草”、“北京市环境保护标准体系规划研究”、“北京市跨区县界断面水质考核办法研究”“北京市水环境区域补偿办法研究及起草”等多项研究,其成果对于建立与北京市管理需求相适应的水环境管理体系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水环境规划方面,先后主持、参与了国家、北京市、流域、区县、乡镇等不同层次的环境规划项目20余项,目前正在开展“北京市十三五水污染防治规划”、“北京市水污染防治行动方案制定(水十条)”等编制工作。

先后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环境保护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主编学术著作2部,参编6部,发表论文20余篇,2006年被北京市委、市政府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2010年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奖”。

李建民

男,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建筑大学,工学学士,研究员。环境工程领域从业27年,现任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工程设计所所长。

主要研究方向:水环境污染控制及地表水环境修复技术研发。
    主要研究成果:本人自毕业至今在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从事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方面的技术工作。工作期间曾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市政府科学进步奖和部级等奖项5项,主持和参加编纂《废水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处理设备与材料手册》等3部,专利4项。在研究开发方面主持了近20余项有关污染控制技术和设备研发等方面的研究课题,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炸药废水、化工、化肥、染色废水处理工程示范研究及缺水地区甜菜制糖废水资源化利用工程示范、中意合作北京什刹海水质修复项目研究及工程示范等;在工程化应用方面,主持了近40多项水污染治理工程的设计和承包项目,涉及城市污水处理、水环境修复以及炸药、印染、化工、化肥、食品、制药、电镀、焦化等工业行业,主要成果吴江城事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120000m3/d,制糖废水资源化工程设计规模1500000m3。

 

杜  兵

男,1966年出生,工学硕士,研究员。现任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工程设计所副所长。
    主要研究方向: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和脱氮除磷方面技术的科学研究及工程应用。
    主要研究成果:在研究开发方面,主持和参与了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北京市科委科研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北京市节约用水管理中心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代表性研究课题有“以厌氧氨氧化为基础的生物脱氮技术研究”、“环保移动生态厕所的研制与开发”、“中水补充景观水体的水质处理集水质保持技术研究与示范”,“厌氧氨氧化微生物培养方法及其应用工艺研究”等。 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方面: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百余项工业废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及水回用等方面的多项工程设计及交钥匙工程项目,涉及酿造、食品、纺织印染、化工、制药、医疗、造纸、粮油加工等多个行业,且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主持和参与的项目中,获发明专利授权4项,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项,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编《废水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处理设备与材料手册》等3部专著。

李安峰

男,197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研究员。现任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工程设计所副所长。

主要研究方向: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和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应用。

主要研究成果:在技术研发方面,主持和参与了屠宰废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丙烯酸废水生物处理、印钞擦版废液循环利用、高浓度含砷废水深度处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和生态修复等10多项技术研发;在工程应用方面,主持了50余项水污染防治工程的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涉及屠宰废水、中药制药废水、丙烯酸及酯类生产废水、印钞擦版废液、电镀废水、医院污水、污泥干化废水、水洗飞灰废水、危废处置中心废水、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等。

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废水污染控制技术手册»、«膜生物反应器技术与应用»等3部专著,参编1部;获得11项国家专利;荣获第十七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2012年和2014年先后两次荣获环保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