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吉林省 主管部门:吉林省

科研条件

科研条件

(一)培养模式。创建外语+专业双外语模式。在“外语+专业方向”模式下,强化外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以市场和职业需求为导向开设商务、经贸、旅游、会展等专业方向。“双外语(日朝双语)”模式招收日语或朝鲜语专业的考生,使学生双外语双强,具有较强中、日、朝互译能力。

(二)实行学分制。学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

(三)教学方式。突出翻译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翻译实际操作能力,兼顾翻译理论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综合素质,突出实践,强调应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教学实行过程化、开放式、弹性化管理模式。学生实行学业量化管理,在时限内完成规定翻译字数的操练。翻译工作室是学生实践的平台,学生可以在此完成规定的翻译任务或项目。指导教师记录学生完成的字数和质量,同时给予相应的指导。

(四)重视实践环节。注重口笔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在读期间须完成不少于10万字的笔译实践或400小时的口译实践。须在企业或行业顶岗实习半年以上。专业实践教学由具有丰富口笔译实践经验和能力的教师及其相关行业人士承担。

(五)实行双导师制。学生入学后确定两位导师,一位是具有较强翻译实践经验和能力的校内教师,另一位是行业、企业的资深人士。两位导师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紧密合作,互相补充,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指导学生实践和学位论文。

(六)合作培养。在第三学期通过合作培养方式开展国内外语言实践,选派品学兼优的在读研究生到国外高校交换或者自费进行语言实践学习以及到国内合作培养单位进行语言实践,指定导师进行同步指导,强化语言和翻译知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