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宇航:教学环境 变革的突破口

2016年11月25日 来源:MBA中国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今天,“创新融合•智享未来”第七届商学院暨专业学位信息化论坛与我们相约桂林,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第三教学楼报告厅盛大举办,论坛现场盛况空前!本届论坛由Blackboard中国公司、MBA中国网主办、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承办,论坛借势全球信息化发展,以全新视角引领招生新跨越、迈出稳步向前的步伐,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动和社会创造力,实现创新思维与招生发展的有效结合,也为商学院未来改革提供方向和指引。

本届论坛共设四大主题模块,与会嘉宾围绕模块三“商学院的变革与创新环境下的信息化建设”这一主题展开演讲。

以下是对外经贸大学教室与会议管理中心徐宇航老师的主题演讲分享内容:

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交流,非常感谢孙总的邀请来参加第七届商学院暨专业学位信息化论坛。我跟商学院打交道比较少,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我负责的是学校的教室环境建设,关于孙总出的题目,我把过去的想法跟大家做个汇报,我的提纲分为四个部分,反思、展望、重新思考我们的学校,以及我们目前做的事情。

我所做的所有做的事情是基于政府的理论,也是这些年做事情最根本的理论,这也是我重点所讲的内容。在过去所有的教学过程中,包括普通教育或者高等教育,更多的时候是以纸质的输出为主要媒体,在信息化大潮或者是互联网到来,纸质化文字复制的成本比较低,我们整个趋势构建的重心会发生一些变化,将做问题探讨,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对过去的反思

大家都是管理学院的,我特别欣赏一句话,今天的问题来自于昨天的解决方案,实际上今天整个社会对教育的垢病都来自于我们过去三十年,包括过去教育所出现的问题。在这里,这些垢病是大家经常听见的,但是在垢病中所有的问题和我们学校所交付的知识关系并不大,为什么社会的垢病是这些东西,而不是如何培养学生,这跟社会的变迁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大家拿出手机做一个试验,我们搜各个年代的游戏,比如70年代、80年代、90年代、00年代的游戏,最先出现的是00年代的游戏,最后面是70年代。我们发现70年代的游戏与人群相关,80年代出现了电子游戏,90年代和00年代电子游戏更加普遍。不知道这样的实验大家会想到什么?这个现象在过去三十年都已经发生了,比如我们在一起娱乐的时间越来越少,因为电子游戏的产生使得我们在课下的娱乐方式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之前像我这个年龄的人,放学之后一定要找小伙伴,到了00年代,现在放学之后第一件事不是上补习班就是上网,所有的行为变成了一个个体行为。

还有独生子女政策,1949年开始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1949年之前家庭是大家族的形式,家庭是大家族的细胞单位,到了1949年我们从大家族变成了个体的家庭,之后到了1978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出现了独生子女家庭,也导致了现在孩子们同辈的娱乐时间越来越少。群体的空间越来越少,我们开始担心孩子的安全。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我们从1949年开始,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再到改革开放,传统文化慢慢消失,课堂教学形式也在变化。

国外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孩子在成长中会受到宏观、中观,还有微观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来自于家庭、课堂教学、宗教、种族和同辈,在这些年的变迁过程中,大家已经看到了我说的现象,我们的家庭、宗教、种族、同辈的娱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们唯一一件事儿没有发生变化,就是课堂教学。在互联网带动下,对于教育的变革和倒闭,大家一直在反思。但实际上在过去三十年中,课堂教学是不变的。

从某种意义来讲,教育作为有目的有组织的生产性活动,应该弥补社会里所缺失行为,比如我们的孩子们社交能力大大弱化了,源于我们在过去三十年里社交活动越来越少,这是高等教育受垢病影响的主要原因。

既然知道了今天的问题来自于昨天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要设想未来社会对于人才是什么样的需求。有一个很重要的三角形,这是描述所谓的核心竞争力,把一个人分成五部分,先天素质、价值观、知识、技能驱动他的行为。今天我们在形容这个人的时候,说这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因为已经发生一个很大的变化,我们评价人的核心竞争力的重心由原来的知识向技能转移。70年代之前我们说这个人是知识渊博,而现在说的是这个人的能力强。也就是说,从教育的角度来讲,今天教育的重心由原来的传统讲授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其实生产性的变革来自于很多因素,我比较坚信这句话,信息的传播方式和速度是改变生产力最根本的东西,从原始社会的生产到今天的生产,最根本的改变是信息的传播和速度。最开始的甲骨文到今天的文字,我们发生一个最重大的改变就是社会的传播方式,当文字产生的时候我们用印刷文字进行传播,到了后来计算机、互联网。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阅读信息、组成信息和生成信息,今所有人描述社会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不再单一使用文字描述这个社会,而是媒体的方式。我们看到90后、00后会用视频或者照片来传递信息,这是符合社会的生产方式,对教育的冲击是比较大的。

对于未来社会的预测

美国MACPA协会曾提出,沟通、写作、批判性思想、技能、时间管理、优化、协同,这是2014年发布的技能前十位里的信息。美国教育机构也发布了21世纪核心能力,他说我们思考方式必须是创新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工作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是信息素养和ICT素养。今天所有人都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社会,作数字化的公民,我们不断生成内容,转发微信、淘宝上消费、阅读别人的东西、其实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比原来更复杂,我们在数字、人、和社会人之间寻找一个平衡。

不得不提的一点,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对于个人来讲,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由原来的知识累计已经变成了处理信息的技能,谁在单位时间内处理信息的量越大,谁就能卓越。所以,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是由原来的交付知识向交付技能转移。但是知识和技能是不是反方向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知识和技能是呈正比的关系,是共生共长的,技能的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比原来的要求高得多。

基于这些想法,我们重新设想学校

今天的学校应该干嘛?首先学校是人群的聚集地,特别是青少年的聚集地,我们的社会不能够给我们的孩子提供面对面的人群聚集的地方,这是学校的优势。今天的教育需要回归,回归到没有技术的状态。学校提供的学习氛围,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学习氛围,比如清华的学生和对外经贸大学的学生有明显的差异。从学校专有的教学场所来讲,学校提供的是结构化的学习体验,整合式学习体验,今天的学习不仅仅是课程上的学习,包括我今天看到的商学院组织的比赛,包括体验,所有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于学生来讲都是课程,但是学生不是专家,他需要的是学校能够提供一个完整的整合式学习体验。学校提供丰富的教学互动,在课堂里原来是老师讲,学生听,能不能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让他们生成更多的案例,这些东西是我们未来的趋势。

学校培养专注力,在学校里我们能不能让学生更加专注,因为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大大分散了我们的专注力。我们把学生称为专家型学习者,他对学习是应该有乐趣的。我们可以通过谷歌等互联网渠道可以快速的获得信息,但是个人组织信息的成本越来越高。使用笔记本有这样的体验,三个月之前我看的文章,在让你现在找出来,你会花很大的成本找出来,因为所有的信息零乱储存在个人的电脑里,能不能给每个人提供个人图书馆,这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的提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认证,商学院比我们走在前列。

在这个意义上,美国提出70年代交付的是知识,80年代交付的是技能,90年代之后是学习体验,学习体验是什么?就是教学法则。实际上,如果回过头从高等教育的角度看,我们把专业发展和21世纪技能结合在一起,更多的是怎样在专业领域里用专业技能形成我们的专业优势,包括ICT,最终形成终身技能,这是我们最终的教育目标。

我们培养的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是系统思考能力,其次是时间管理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数字内容创作能力、自我认知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我会重点讲一下信息获取和信息分析、数字内容创作能力。21世纪的核心技能,是在解决问题、协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和21世纪相关的技能要素,让学生在数字网络中学习。其实对于中国来讲,我们需要商榷一下,因为美国和中国不一样,美国从小到大强调批判性思考、写作、阅读、表达能力是不断向前的,但是对于中国来讲不是这样的,我们需要更多培养学生这样的能力。我们的孩子在数字网络中学习的时候,会出现一个矛盾,数字人和社会人之间的矛盾,我想变成一个数字人,也想变成一个社会人,我们的博弈点是数字化网络。对于我们的人来讲,今天所做的所有事就是把想法表现出来,互联网是高速公路,当我们表现出来的时候自然会呈现给全世界不同的人阅读。

在这里,也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我们之前讲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中心,我们今天所有的教学设计应该面向活动,为什么?这涉及到技能的定义,什么是技能?是人的应激反应,需要不断的进行训练才能具备的。一个东西看一遍也许你会记住,但对于技能不是这样的,一定需要反复的训练,就像乒乓球训练员,不断的训练才能获得卓越的技能。但是这个技能也有一个问题,一旦形成了,他改变起来特别的困难,所以在最近的阶段,我更关注的是基础教育技能的传递。对于高等教育来讲,有的时候我们去尝试技能的变化是非常费力的,因为人的思维已经定式了,你让他改变需要花费相当大的心血才能完成。

所以,我所说的包括互联网技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互联网发展使得我们不得不改革,教师的积极性不高,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一直让老师学习新的技能,从出现PPT,到了今天各种各样的教学工具,总想着让老师去学,其实我们的思路有问题,对于老师来讲最大的优势在于经验的丰富,对于评判知识的能力,而不在于他学习知识的能力,老师学习的成本很高,我们推动老师做这样一件事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如果这些技能让学生来学,这些又恰恰是学生未来生存最根本的东西,那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的改革路径是作业立体化,我们把传统的纸质作业变得更加丰富,创造面对面的学习,除了课本的知识还有体育运动,体育运动能够很好培养人的角色意识、沟通,包括角色定位,有的时候比简单的让大家聚在一起讨论问题更有效果。还有创新评价方式,因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的重心发生了变化,我们评价方式也应该由原来的准确性评价向熟练度转移,这种转移必须依赖于计算机。最后一点是改变教学环境,这是最简单的事情,其他的都涉及到人,包括理念的改变、习惯的改变,教学环境是死的,有钱就能改变。

所有完成的教学活动一定落实到环境上,学习环境是基础,我们的21世纪教学,包括技能,包括专业发展,都在教学环境的基础之上。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空间,教学互动更高,实现虚拟教学环境和物理环境完美整合,我们提出一个教室的网络必须是无边界的,很多教师建造网络的时候是没有边界的,谁都可以用。同样的,这符不符合现实需求,因为在实际的物理环境中,老师站在讲台,底下的人无形有威慑力,所以我们的教学环境的网络必须是有边界的,降低老师的使用成本、学习成本、管理成本等等。

我们现在做的事情

对于实验室的应用,可以开放预约系统,可以简化审批流程,对于学生来讲任何人的学习行为都发生在物理空间,但是在传统物理空间中使用中我们需要经过冗长的审批程序,老师不愿意用,学生也不愿意用,而现在我们简化审核,在网上审核,他可以选择自己想浏览的东西,对我们来讲有了管理,而学生备案了,也会减少破坏行为。另外,开放预约系统完成了时间管理,因为在整个学生的课表里,我们是被动的时间管理模式,对于学生来讲,我们急需主动的时间管理模式,这些东西是原来传统课堂没有办法完成的,只有靠信息系统完成。如果把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数据进行累加,我可以评价出这个学生是不是时间管理能力很强或者很弱,有效的引导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

这是智能化管理系统,主要是降低我们的管理成本。

将内容转化成数字技能的创作,这些东西是学生未来必须的,这就得训练,这样也解决了老师不断讲资料学生不断看题的问题,特别是今天信息碎片化的年代,我们的学生需要长期观察这个企业或者他的竞争对手几年,这是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我们有两百多种工具,我们希望学生在四年的过程中能够反复的学习,一旦他掌握了这些工具,这些工具就为他将来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分享我的想法,技术是什么,物理环境里技术是一个参与表达的东西,不是社交工具,是记录的工具,是评价的工具。还有一个分享,是对所有老师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行动的主导者,学习和教师是教室的使用主题,管理者是教室的主导者,有很关键的地方,技术环境的稳定可持续性决定了教师是否使用这个技术,技术环境的维护成本的高低决定了是否能够给老师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也决定了老师是不是愿意做出改革。今天上午听了很多专家和建设者的经验,我也想说,用总体拥有成本来做系统思考,因为系统建设不是单一的,所有的东西都是你所面临的成本,能不能用总体拥有成本考虑在未来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成本,这也是决策很重要的点。我所讲的内容,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受益,这是我的想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