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2008年大纲深度分析及复习指导

2007年08月23日 来源:搜狐教育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大家期盼已久的08年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终于面世了。可是,当大家拿到这个复习备考的权威指导文件时,可能会不知如何去充分、有效地利用它。鉴于这种状况,为了帮助广大考生们准确无误地把握今年的考试大纲,吃透大纲精神,使自己的复习有的放矢,我们海文专业课历史学教研团队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专家的带领下对此进行了详细解析。
    
    一、历史学统考的背景分析
    
    这是当前历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改革的需要。众所周知,历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从去年开始实行专业课全国统考的方式,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研究生考试与培养制度的一个重大改革。为什么首先选择在历史学领域实行这一改革呢?这显然是与历史学专业在今天社会上的地位与原有的历史学入学考试体制的弊端分不开的。毋庸置疑,历史学专业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然而,它作为一门长线学科、一门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学科,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被严重地边缘化了,致使成为一门名副其实的“冷门”专业。其结果是报考历史学专业研究生的人数少得可怜。而在这为数不多的报考者中,有很多又是为了寻求镀金而投机的“跨专业考生”,而推动这部分人报考的原因无非就是历史学研究生“好考”,“学位”好拿,考历史学研究生就是为了廉价取得学位。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大量的跨专业考生投入到历史学考研队伍中来。据我了解,有些考生的专业确实跨得有些邪乎,按说中文、政治及哲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考生跨到历史学专业来倒也说得过去,可是有很多是学理工科专业——如生物、环境等专业的考生。试想,这些专业考生的历史学基础和素养会是怎样一种状况了。虽然,这类考生的勇气值得赞许,但他们却无疑在严重制约着历史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鉴于生源不足的严峻现实,在各高校和科研单位自己命题的旧有体制下,一些二流或三流院校或科研部门为了能保证自己的生源,保住自己的硕士点不被撤销,一些名气不大的硕士生导师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便只能降低初试的门槛,降低试题的难度,如此就使得历史学硕士研究生的质量很难以保证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历史学研究生的质量差,便更加恶化其社会声誉,而其社会声誉的恶化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历史学研究生招生的困难。因此,统考方式的实行首先就是出于保证历史学研究生质量的需要。
    
    二、08年历史学大纲的变化趋势
    
    第一,在原先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体制下,各招生单位自主命题科目不统一,虽然前此教育部曾于2003年做过统一要求,但仍难于改变这种状况。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即很多单位的初试试题过偏、过窄,主要是按照各单位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兴趣来命题,因而考生在报考哪个单位时,只需对这个单位的导师情况及往年考题加以研究,就会大体确定自己的复习范围,结果由于只去注重这一狭小方面内容的复习,就把应有的大量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给自觉地抛弃了。一个连历史学科的基本框架都把握不起来的硕士研究生又怎能进行更高层次的专业化研究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须知,“专”只能是建立在“通”的基础上,离开了通的“专”只能是空中楼阁。在以往的硕士研究生队伍中,这种状况大量地存在着。有很多研究生只知道自己专业方向的那点东西,比如研究隋唐史的就只知道隋唐方面的内容,而即使是中国古代史其他时代的历史就知之甚少,更遑论语之相关的中国近现代或是解释方面的相关知识了。如此水平的研究生又怎能作出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呢?在以往考试制度下招收的历史学硕士研究生中,在做论文时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学术界称之为“硬伤”)、闹出学术笑话来的比比皆是。这不能不说是原有硕士研究生招生体制的一大弊端。为此,由原先的各招生单位自主命题到今天的教育部统一考试,实在是一大进步,它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这一弊端。基于此,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08年考试大纲在07年基础上予以调整的动机所在。亦即,从08年考试大纲所规定的知识范围上看,它比07年的涵盖更广,从而使得历史学科体系显得更加完整,更加合理,进一步讲,更加体现出考试的基础性和选拔性。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