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如何进行中外教育史的复习
2007年06月14日
来源: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学科分析
中外教育史是教育学综合统考重头科目之一。考纲所提出的中外教育史的考查目标是:
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认真阅读有关中外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教育实施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
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揭示特点与规律,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针对上述目标,提请各位考生注意:
抓线索——考生要特别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行对比,帮助理解。
重分析——研究历史的作用往往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现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切不可孤立地学历史,而应注意分析和评价,同时注意积累分析评价的思路及要点。
中外教育史的内容脉络非常清晰,主要有六部分:
一、中国古代教育
二、中国近代教育
三、中国现代教育
四、外国古代教育
五、外国近代教育
六、外国现代教育
上述内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去把握。比如按照地域可以分为“中国教育史”(前三章)和“外国教育史”(后三章);也可以按照时间分为古代教育(一、四章)、近代教育(二、五章)、现代教育(三、六章);还可以从内容的角度分为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用这两条线索来引领中外教育史的复习。
二、 方法指导
1.从宏观到微观
由于这部分内容属于历史性内容,因此考生一定要理清时间发展的顺序,树立回溯历史的整体感。建议考生在复习时采用讲解或口述的方法。复习的思路:整部分——各章节——各知识点。为便于大家操作,我们以外国教育史其中一章为例进行说明。
复习思路举例
第一步:了解外国教育史的整体状况
外国教育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外国古代教育包括远古的原始社会、中古的奴隶社会、近古的封建社会(即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外国近代教育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它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帝国主义时期的教育。外国现代教育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包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80年代两个阶段。
第二步:章节学习
以第一章为例。首先明确本章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国外教育的起源;原始社会教育的发展及其特征;学校教育的产生及其条件;东方文明古国的学校教育实践及其意义。着重掌握远古及东方明古国教育的发展特点和国外教育发展的价值。
接着了解本章的基本框架。本章课程内容包括第一节、原始社会的状况与教育:(一)教育的起源,(二)原始社会教育的演进,(三)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活动及其内容,(四)原始社会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在框架的基础上尝试解释:根据本节的叙述,我知道原始教育的特征有如下一些:1.教育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教育原与生产劳动直接联系(到了阶级社会才分离开来),并为当时的生产服务;2.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在原始公社,老年人对新生一代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教育,决不是盲目不自觉的,可见“无意识地模仿”之说毫无根据。3.由于原始社会不存在剥削、压迫的现象,没有阶级,所以,教育也没有阶级性。那种教育属于公共性质,是完全平等的。在氏族社会,男女两性间的教育逐渐有所差别,这是由于社会劳动的分工所引起的。4.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同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是多方面的。只因当时生产力很低,社会生活简单,所以教育的内容也较贫乏,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在萌芽状态(后来才渐趋复杂、丰富);因此,我们在认识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以后,不可把它过分理想化。5.原始社会的教育为原始社会的发展情况所制约,它满足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与阶级社会中把教育看成特权阶级的专利品,并使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截然不同。因而对于当时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它完全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按照这样的思路,继续学习第二节、第三节……
一章复习结束,再尝试总结:通过一章的复习,我理解了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是广大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它起源较早,内容充实,范围广泛,机构多样,且尊师重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放射出人类教育的曙光,是东方民族的光荣和骄傲,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珍贵历史遗产。
考生可以仔细研读这个复习案例,尝试使用从宏观到微观的复习思路,体会这种复习方法的便利之处。
2.理清知识的层次
知识的层次既体现了知识在整个教育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也指明了考生复习时应当倾注的关注程度。所以理清知识的层次很重要。
仍以第一章为例。按照学习层次的要求我们将其具体分为识记和理解两大类。复习时各个知识点应当把握到什么层次,做到心中有数。
(一)识记
1.为什么说教育产生于生产劳动?
2.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东方文明古国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东方文明古国学校教育的类型有哪些?
5.东方文明古国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二)理解
1.简述外国教育史的历史分期和发展主线。
2.怎样正确理解“教育起源”问题?
3.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形式、内容与基本特征。
4.简述古代东方国家学校的类型及其教育特征。
5.论述学校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
3.注重比较和联系
由于是教育史,这里大师教育需要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行对比,帮助理解。也需要考生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发现,找到更多的可比较的“点”。
题1:夏、商、西周官学的基本特点。
启示:本题以“官学”为主要考点,贯穿夏、商、周三朝,建议考生学习时抓住共通概念纵向联系。
题2:《壬子一癸丑学制》与《葵卵学制》相比较,有几个不同点?
启示:本题以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制项比较,问其不同点。建议考生学习时注意近似概念、近似文件条例的比较。
三、 参考教材
1.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外国教育史----吴式颖版,《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3.袁振国主编的《中外教育史》
4.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
5.吴式颖老师编写的《外国教育史教程》
(资料来源:大师教育)
中外教育史是教育学综合统考重头科目之一。考纲所提出的中外教育史的考查目标是:
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认真阅读有关中外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教育实施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
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揭示特点与规律,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针对上述目标,提请各位考生注意:
抓线索——考生要特别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行对比,帮助理解。
重分析——研究历史的作用往往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现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切不可孤立地学历史,而应注意分析和评价,同时注意积累分析评价的思路及要点。
中外教育史的内容脉络非常清晰,主要有六部分:
一、中国古代教育
二、中国近代教育
三、中国现代教育
四、外国古代教育
五、外国近代教育
六、外国现代教育
上述内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去把握。比如按照地域可以分为“中国教育史”(前三章)和“外国教育史”(后三章);也可以按照时间分为古代教育(一、四章)、近代教育(二、五章)、现代教育(三、六章);还可以从内容的角度分为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用这两条线索来引领中外教育史的复习。
二、 方法指导
1.从宏观到微观
由于这部分内容属于历史性内容,因此考生一定要理清时间发展的顺序,树立回溯历史的整体感。建议考生在复习时采用讲解或口述的方法。复习的思路:整部分——各章节——各知识点。为便于大家操作,我们以外国教育史其中一章为例进行说明。
复习思路举例
第一步:了解外国教育史的整体状况
外国教育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外国古代教育包括远古的原始社会、中古的奴隶社会、近古的封建社会(即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外国近代教育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它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帝国主义时期的教育。外国现代教育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包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80年代两个阶段。
第二步:章节学习
以第一章为例。首先明确本章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国外教育的起源;原始社会教育的发展及其特征;学校教育的产生及其条件;东方文明古国的学校教育实践及其意义。着重掌握远古及东方明古国教育的发展特点和国外教育发展的价值。
接着了解本章的基本框架。本章课程内容包括第一节、原始社会的状况与教育:(一)教育的起源,(二)原始社会教育的演进,(三)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活动及其内容,(四)原始社会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在框架的基础上尝试解释:根据本节的叙述,我知道原始教育的特征有如下一些:1.教育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教育原与生产劳动直接联系(到了阶级社会才分离开来),并为当时的生产服务;2.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在原始公社,老年人对新生一代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教育,决不是盲目不自觉的,可见“无意识地模仿”之说毫无根据。3.由于原始社会不存在剥削、压迫的现象,没有阶级,所以,教育也没有阶级性。那种教育属于公共性质,是完全平等的。在氏族社会,男女两性间的教育逐渐有所差别,这是由于社会劳动的分工所引起的。4.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同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是多方面的。只因当时生产力很低,社会生活简单,所以教育的内容也较贫乏,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在萌芽状态(后来才渐趋复杂、丰富);因此,我们在认识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以后,不可把它过分理想化。5.原始社会的教育为原始社会的发展情况所制约,它满足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与阶级社会中把教育看成特权阶级的专利品,并使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截然不同。因而对于当时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它完全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按照这样的思路,继续学习第二节、第三节……
一章复习结束,再尝试总结:通过一章的复习,我理解了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是广大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它起源较早,内容充实,范围广泛,机构多样,且尊师重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放射出人类教育的曙光,是东方民族的光荣和骄傲,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珍贵历史遗产。
考生可以仔细研读这个复习案例,尝试使用从宏观到微观的复习思路,体会这种复习方法的便利之处。
2.理清知识的层次
知识的层次既体现了知识在整个教育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也指明了考生复习时应当倾注的关注程度。所以理清知识的层次很重要。
仍以第一章为例。按照学习层次的要求我们将其具体分为识记和理解两大类。复习时各个知识点应当把握到什么层次,做到心中有数。
(一)识记
1.为什么说教育产生于生产劳动?
2.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东方文明古国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东方文明古国学校教育的类型有哪些?
5.东方文明古国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二)理解
1.简述外国教育史的历史分期和发展主线。
2.怎样正确理解“教育起源”问题?
3.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形式、内容与基本特征。
4.简述古代东方国家学校的类型及其教育特征。
5.论述学校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
3.注重比较和联系
由于是教育史,这里大师教育需要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行对比,帮助理解。也需要考生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发现,找到更多的可比较的“点”。
题1:夏、商、西周官学的基本特点。
启示:本题以“官学”为主要考点,贯穿夏、商、周三朝,建议考生学习时抓住共通概念纵向联系。
题2:《壬子一癸丑学制》与《葵卵学制》相比较,有几个不同点?
启示:本题以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制项比较,问其不同点。建议考生学习时注意近似概念、近似文件条例的比较。
三、 参考教材
1.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外国教育史----吴式颖版,《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3.袁振国主编的《中外教育史》
4.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
5.吴式颖老师编写的《外国教育史教程》
(资料来源:大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