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发挥专业特色 助力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05月10日 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北京外国语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突出办学特色优势,在语种建设、科学研究、推广普及、对外交流、创新发展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着力推动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以语种建设和科研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围绕国家对外开放需要布局,大力推动非通用语种多形式多层次建设,开设101种外国语,基本实现与中国建交国家官方语言全覆盖。认真落实《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任务,成立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全校语言文字工作。以入选全国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为契机,与国家语委共建“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设立语言文字国际标准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承担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书面语言转写分技术委员会工作任务,推动形成以点带面、全面协同的语言文字工作机制。聚焦培养语言文字专业人才,开设《语言政策导论》《语言政策研究方法》等课程,加强语言政策方向研究生培养。研究发布国家语言能力指数,构建管理能力、发展能力、传播能力3个一级指标及10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助力形成国家语言能力综合评价指数体系。推动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参与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十四五”规划制订工作,参与起草和研制《CY/T265—2023汉语辞书出版规则》新闻出版行业标准等。创办《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世界语言战略咨询》等刊物,加强语言文字专业期刊建设。推进101种外语教材辞书方阵建设,打造国际多语种教材、多语种期刊、多语种语料库等平台方阵。依托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围绕非通用语建设、国际中文教育、语言文字国际标准建设等,以问题研究为导向,积极发挥智库作用。

以社会服务提升语言文字推普质量。依托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面向云南、四川、新疆、青海等地教师开展推普培训,办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童语同音”计划师资培训等活动,2020年以来累计培训民族地区和乡村地区教师1300余名。组织青年师生开展推普志愿服务,先后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北京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优秀团队、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优秀团队等。创新丰富语言文字活动,举办“推广普通话,奋进新征程”等党建学习活动,开展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诗词品读会。搭建丰富交流平台,开展“规范在我身边”错字搜集、专家讲座、诗词朗诵、主题征文、读词挑战、趣味闯关、亲子共学营等公益活动,线上线下辐射师生及社会大众5万余人次,制作发放语言文字规范学习资料6万余份。

以国际传播深化语言文字交流合作。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多语种版本出版工作,翻译宣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推进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拓展中华思想文化术语选译范围、研究深度与传播力度,累计完成整理、释义、翻译术语1100条,出版核心成果《中华思想文化术语》11辑,海外授权40个语种图书出版,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动多边语言文字交流合作,建好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中国和全球区域国别学共同体、国际志愿者联盟,承办首届中外语言交流合作论坛,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等共同发布《国际语言交流合作联合倡议》,促进全球语言教育、研究、服务和保护,打造中外语言交流品牌。承办23所海外孔子学院,强化国际中文教师队伍建设,为各国青年打造优质中文课程,承担汉语桥系列活动,开展“文化你我谈”“国际中文日”“新汉学计划”等品牌活动和重点项目,促进国际中文教育创新发展。积极打造全球课堂,开展“全球文明与青年责任”海外实习实践项目,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

以数字技术赋能语言文字创新发展。以“解决语言服务的供需匹配”为目标,建设全球语言服务平台,推动语言教育、服务、研究和保护的全球协作,着力构建国家、企业、高校、社会协作共建的语言服务生态。成立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入选教育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培育)、语言智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培育),聚焦人工智能语言教学、多语种语料库、自然语言处理等方向深化研究,推动外语教学研究向“多语言、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发展。作为共建单位深度参与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建设,依托北外校史馆及世界语言博物馆的内容积累,策划实施“语言与教育”专题展,利用VR等技术实现“云看展”,多模态展现世界语言教育历程和中国语言教育成就。实施“基于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的‘行走课堂’建设”特色项目,多方面传播中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放共享在线资源,开发600余项普通话数字学习资源,建设网络平台对资源进行存储、展示和管理,并面向国内高校开放共享,努力为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提供资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