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坚持守正创新 推动思政课建设提质增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安徽师范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一体推进思政课课程体系、课堂体系、教学体系、队伍体系、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动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提质增效,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关键课落实关键办。一是强化党委主体责任。构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联动、院系落实推进的工作格局。制定实施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方案,建立思政课教学运行、质量监控、领导干部听课、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学检查及反馈制度。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实施“大学生护航行动计划”,制定任务清单,设立护航基金,努力实现“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要掉队”。建好用好“青马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推进青年共产主义学校“百优工程”、赭麓菁英学校“千人项目”和党校、团校建设,年均培训4000余人次,形成全校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局面。二是配齐建强师资队伍。建立“基础培训—常规培训—专项培训—高级研修”四级培训体系。通过校外人才引一批、质量优先招一批、校内选拔转一批、学科调整补一批等方式,按有关要求选优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学校现有专职思政课教师108人,其中博士81人,占比75%,高级职称占比62%。三是强化政策支持保障。健全思政课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制定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岗位津贴发放实施细则,在人才称号评选、教学成果申报、重点项目培育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畅通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渠道,单设条件、单列指标、单独评审。设立奖励基金,改善教研用房条件,加大对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经费支持力度。
坚持小课堂联动大课堂。一是打造精准的思政课。推进思政课分类教学改革,构建“课堂—实践—网络”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建立校领导讲思政课、“英模·大师进课堂”机制,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二是打造人文的思政课。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设定5个模块的必修学分,每年规划开展300余门课程。实施大学生“体育美育浸润计划”,组建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青年交响乐团、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院等,打造“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名家进高校”等文化活动品牌。三是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每年遴选百支重点团队、派出百名实践导师、筹措百万实践经费、建设百个实践基地、学生在校期间100%参加实践,每年参与学生达8000余人,构建“日常实习见习、暑期社会实践、寒假返乡调研”的实践育人体系。四是打造智慧的思政课。建立由思政专题网站、掌上互动社区、指尖上微课堂等组成的“智慧思政”平台,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良性互动。
坚持思政课协同专业课。一是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完善本科阶段思政课程体系,将“四史”教育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增加课程必修学分,建成“统编+辅助”的教材体系、“必修+选修”的课程体系、“理论+实践”的教学体系、“线上+线下”的课堂体系。学校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和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项目。获批“双万计划”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思政课微视频入选教育部“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思政课示范“金课”。二是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编制教学指南,编写示范案例集,构建思政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教育课“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体系。发起成立省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联盟,建设省教师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库,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68门,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三是构建“1+5+N”课程育人体系。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作为最关键的思政课,实现本科学段全覆盖。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5门”传统思政课,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经济思想、生态文明思想、文化思想等开发“N个”专业思政课程群,着力构建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教学体系。
坚持老办法融合新技术。一是打造“情境浸润式”思政课堂。成立思政课情景模拟实验室,打造“名师访谈录”“苔花剧场”“党代表说”情景思政课,在模拟情景中与学生“面对面”展开对话,将深刻道理融入生动故事,将时政热点导入课堂教学,将虚拟场景投射活动现场,深入浅出地将党的创新理论讲清楚、说透彻、弄明白。二是培育“青春思政课”育人项目。坚持“文艺搭台,思政唱戏”,以青春诗会、青年榜样、青春风华等为主题,用“讲故事”的方式“强信念”,用“上舞台”的方式“讲党课”,用“开直播”的方式“传思想”,形成以重要时间节点教育课程、重大发展战略教育课程和原创文艺作品教育课程为有机整体的“青春思政课”育人模式,打造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共同成长的“青春课堂”。三是创新“融媒体+思政”育人模式。建设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网络专题专栏专版,推出“榜样师大人”融媒体专题宣传。组织师生自主研制习近平总书记的“红色足迹”智慧“云地图”,原创《万佛湖山水画卷》《金寨映山红花海》等多部文化融媒作品,打造学校融媒体矩阵,不断增强传播影响力和育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