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哲理论体系概述

2008年05月05日 来源:考研教育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考试所规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内容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系统。可以把它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 绪论
    
    即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试题不算多,可它的问题很重要。象“哲学基本问题”,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中的伟大变革”,你看头一个问题,虽然是德国人提出来的,象不象是中国的“盘古开天地”?理解了它,就算是跨进了哲学的门槛。若是理解了后一个,就算是窥见了现代哲学的堂奥。解题能力的平台自然也就水涨船高。这一章的重要意义不在于它直接包含多少题,而在于它实际上给出了理解全部哲学理论体系的一条基本理论线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基本的哲学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从而也就奠定了对一些重点试题的基本破解方法。
    
    第二部分 唯物论
    
    即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这一章的试题过去不算多,但近两年这一章开始热起来了。这一章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为什么?因为你是“唯物主义”,你当然得先把你“唯”的这个“物”究竟是什么界定清楚。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问题上并不都是老生常谈,除了正确理解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层次与客观实在性的关系以及运动和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之外,还要将人类实践视为一种客观实在并把它包含到对物质范畴的理解中。至于考点集中的“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能动性”问题也不要忽略。
    
    第三部分 辩证法
    
    即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这一章一直是“题窝”。十年来题目层出不穷,分值占到十年中题目总分值的近四分之一。这当然不是偶然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作为彻底的唯物主义理论,当然要如实地认识客观世界。而客观世界正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着的“一幅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卷”。正确反映世界本来面貌的世界观必然体现为科学的方法论,表现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指导我们认识和分析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形成了灵活多变但又“不离其宗”的考点。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