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导师:考研基地生多为追求北京户口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们学校的研究生,来自山东、河南等省的地方性院校的学生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北京师范大学一位学生在致电本报记者时说,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学校的学生考研如此厉害,连许多本校生源都被甩在了后面。近段时间,记者接到全国几所重点高校的师生来电,他们都反映了类似的现象和困惑。
一位导师还特别指出在这些生源中存在的知识面窄、缺乏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希望记者能关注这一考研现象,以引起更大范围的讨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二的孙晓霞,毕业于河南师大,据她介绍,当年考研时,130名毕业生中,有90多人报名考研,其中50人报考北师大,结果有十几人被北师大录取,而且多在教育学院。
据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导周洪宇教授了解,他所在的学校和一些更好的重点大学,招收研究生的生源大多也来自一般地方性院校,特别是师范院校。
带着这些困惑与问题,记者来到山东曲阜师范大学,进行了深入采访。
在曲阜师大很容易产生这种感觉:似乎这里所有的同学都想考研或在准备考研。从大一到大四接受采访的各个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早已将考研定为大学期间最重要的奋斗目标。他们相信:这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
在这里,无论是领导、老师还是学生,他们都为学校的这种高考研率的“神话”而自豪,“希望记者同志能多多宣传”。
记者最近发现,有着高考研率的大学绝非曲阜师大一家。烟台师范学院2004届的2602名本科毕业生中,考研过线1168人,过线率达44.9%,其中生命科学学院考研过线率高达75.4%,有19个宿舍的106名学生集体参加考研全部过线,有媒体甚至将之誉为“考研奇迹”和“研究生的摇篮”。聊城大学在近5年,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人数也占毕业生总数的30%以上。在湖北黄冈师范学院网页上的简介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生中研究生报考率达到30%,上线率达到21.5%。”
这种较为普遍的“考研高中现象”,究竟是喜是忧,是学校应试教育的产物还是学生自觉的追求?值得探讨。
5000元奖金与25%的考研指标
从以下这些支持考研的措施可以看出,考研,这一原本属于学生的个人行为已被糅进了更多的学校意图。
动员新生树立考研目标。曲阜师大教务处闫处长将考研交流会视为“榜样的力量”。他告诉记者,“这很关键”,大部分院系每年都会开,有的在一年级下学期或者二年级就开始了。新生入学后,各院系还会打出光荣榜或者条幅,激发学生们考研的欲望和动力。
9月20日晚,教育科学学院宋广文院长给新生作报告,引导学生们将考研目标作为人生设计的一部分,建议他们最好在大一大二就树立考研决心。该校化学院团总支书记王作茂在总结学院8年来的本科教育时,将“鼓励学生考研”作为在学生教育中始终坚持的两个目标之一。
在临沂师范学院的几个院系,记者看到了考研光荣榜,其中对一位考研状元的介绍以这样一句话开头:入学时便确立了考研目标。
确定考研指标。陈建春是刚刚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来自江西一所师范学院。在大学时,他们学校给带毕业班的负责老师下达了25%的考研指标,“这个指标会随着每年考上研究生人数的增加而增加”。在北京师范大学,好几位来自地方高校的研究生都向记者证实了自己的本科学校也有考研指标。曲阜师大教育系主任庞守兴透露,山东也有高校存在考研指标压力。
考研与不考者分班。据闫处长介绍,前几年曲阜师大对大三学生还实行了分班的做法,教学内容做了相应调整,考研班会侧重于专业课。但“现在不用分班了,因为每个班的学生基本都在准备考研”。
金钱奖励。小汪2001年从云南大学考入兰州大学,为此,她获得了学校专门奖励考研的3000元奖金。领取奖金的那一天,“学校特意开了大会,校长一个一个念名字”。小汪说,学校的考研奖金分为4种:考上清华北大的奖励5000元,被教育部直属的11所高校录取的奖励3000元,进入“211工程”大学的奖励2000元,考入一般大学的奖励1000元。
小樊是广西民族学院2001届毕业生,当年考上研究生时,学文科的他拿到了学校给予的800元奖励。“如果是理科的话,就能得到1000元。”
每个院系都会举办专业课辅导班,公共课的辅导由学校组织。“一门辅导课学生只需交二三十元的费用,学校不但不赚钱,还要往里贴钱。”闫处长说。而化学系每年开设的考研辅导班,讲课费都由系里出钱。曲阜师大王作茂老师告诉记者:“在大三结束后的暑假,院里会开设专业辅导课,愿意参加的同学放假休息10天后就要回校参加1个月左右的辅导。”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