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分享:考研路上的几番执着 几番懊悔

2013年08月02日 来源:跨考教育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3年的研究生考试暂告一段落,经历过的人总有诸多体会和感悟,为此,本期《求学考研》“声音”栏目特别收录了部分考研人心中的感言,让我们一起分享考研路途中的几番执著,几番感动,几番懊悔。
    
    研友的支持让我轻松考研
    
    今天从华光搬了出来,那是我与小卉为了考研租了近半年的房子。进入大学以来,我已经习惯一个人的安静,而这半年来却让我体验到另一种生活,一种互相支持勉励、风雨相伴的考研生活。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这么乖,每天与小卉按时起床,一起去上自习(这半年上自习的时间大概比前三年都要多),一起占座,一起讨论题目。复习累了的时候,我们还会一起煮东西慰劳肚子;疲倦的时候,还会一起相约看电影、逛街,让心情放松片刻;复习懈怠的时候,还会彼此监督对方,勉励对方。刚开始还担心自己熬不过这段坚忍的日子,却没想到自己不但轻松地“熬”过来了,而且“熬”得很轻松,这一切都是因为有小卉的陪伴。
    
    ——小染  华中科技大学大四学生
    
    两分之差——世间最遥远的距离
    
    成绩出来的时候,自己还是很高兴,唯一不放心的是英语分数有点偏低。但一听说今年扩招,感觉分数线应该会比往年低,所以一直抱着能上线的侥幸心理。分数线出来那天不敢看,老爸给我电话说今年的分数线很低,接着就报了电子科技大学的分数,我一听,一切期望破灭,我终究还是差两分。英语不是没准备,我花了最大的功夫去攻克它,卷子和习题都做了厚厚的一摞,真题也是从准备之初就一直在研究,哪想到还出现这样的情况。我马上给研招办打电话询问是否有转机,对方很坚定的告诉我英语缺分几乎就没有机会了。在考研的世界里,也存在世间最遥远的距离。分数差太多,无所谓;分数差一点,有点失落;分数差一两分,世间最遥远的距离。
    
    ——程阳  昆明理工大学大四学生
    
    “海派”考研团“突袭”上海
    
    学文学的人总爱“附庸风雅”,于是我们这群报考上海学校的考研人就自封为“海派考研团”,首领是从上海院校毕业的一位老师。其实,考研组成这样的团队,好处还是很多的。专业相近使我们聚在一起复习能资源共享,而老师又从上海过来,对导师的情况了如指掌,也对学校的题型有大致了解。有了这些基础,复习真是省了很多心,惹得其他的考研学生一脸艳羡。考试过后,我们又聚在一起谋划“拿下”复试,老师也发动人脉关系帮我们打听各种情报。战争还没有结束,我们又恍惚回到了初试准备的那段时间,感觉真的很好。很可能我们以后再也体验不到这么有趣的生活了,不知自己是否会习惯?
    
    ——周通  四川师范大学大四学生
    
    无心插柳的“乐研族”
    
    之所以把自己归为“乐研族”的一员,是于考研本身,我真正没下多少功夫。和其他认真准备考研的同学相比,我看书的时间要比他们少得多,平时一有空都会出去玩。但我一直保持这样一种习惯:每天坚持三个小时的完整看书时间。此外,在报考学校方面我也有所选择,我选择了报考本校——云南师范大学,这样在复习方面就占据天时地利。而且云南师范大学地处C区,分数线相对较低,考上的几率也较大。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初试分数高出复试线很多分,如果不出意外,成功考上研究生不是问题。
    
    ——冯毅  云南师范大学大四学生
    
    在“新考研”路上摇摆不定
    
    之所以说是“新考研”,是今年的情况有很多新变化。早就在网上了解到2009年考研会扩招,猜测今年分数应该会降低,果然不出所料,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分数线让我喜出望外。但由于今年没做太充分的准备,分数不是很高,勉强过北外线。还好今年大部分学校扩招,我有了更多的选择。我开始在网上留意调剂信息,目标基本锁定西安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学院这三所外院。有时人就是这样,选择一多就开始摇摆不定,我不知道该选择那所学校。最后老师建议我选择西安外国语大学,仔细分析比较后,觉得论地区和历年的分数线这所学校对我都特别有利,于是给学校研招办打电话。没想到老师对我很热心,说我的希望很大,要我好好准备复试,把我安慰得都不好意思了。
    
    ——张丽  东北师范大学大四学生
    
    我对研究生说“不”
    
    我本科读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本来算热门的一个专业在今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就业形势一下子溃不成军。知道随便找个好工作无望,于是决定考研。因为准备还算充分,初试成绩不错,上报考学校基本不成问题,可这时接到了家里的电话,说几经周转托关系帮我找到了一家外资公司,心里一下子反倒无所适从了。仔细静下来一想,这次之所以能考个不错的分数可能跟今年的形势有关:经济危机情况下,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大部分学校都扩招,而且分数线也相较往年有所降低,因此和其他同学相比,我并没有什么优势。但如果把握机会进公司,不断学习,积累实践经验,等经济危机过去了,读个MBA也不错。在反复的思想斗争中,理智胜出,在别人都兴高采烈地奔赴复试考场的时候,我转身奔向了工作的战场。
    
    ——王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四学生
    
    坐拥书中的痛与乐
    
    都说文史哲专业出身的学生找工作难于上青天,可当初我还是不顾父母的反对选择了报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四毕业面临找工作的时候才知道,理想和现实之间真的是横亘着巨大的差距,于是继续冒着父母的反对,打算考研。放了一年的书本再度拿起来起来复习,真的很难对付。暑假一个人重新跑回母校,在若大的图书馆坐着,人丁稀少,很不习惯。虽然以前一直向往坐拥书城的生活,但现在坐在这里,心情浮躁,以前梦想的乐趣消失得无影无踪。不时收到老同学的短信,当我把自己重回学校的举动告诉他们之后,羡慕的有,说我不现实的也有,总之心里感觉很不是滋味,痛苦与欢乐并存。痛苦自己已经有了世俗的计较,快乐是我好歹在学校呆着为考研奋斗,有目标,有理想,似乎也有光明的未来。现在,得知初试成绩不错,终于松了一口气。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就要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甘苦自知。
    
    ——王娟  四川大学往届毕业生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一直很喜欢泰戈尔那句诗:天空没有痕迹,但我已飞过。我对金融学只是感兴趣,至于天赋,远远谈不上,所以注定我的考研是一个苦不堪言的漫长过程。事实上也如此,我是笨鸟,就要先飞。经常我会抱着厚厚的经济学课本往老师家跑,老师对我问这么多经济理论也特别好奇,坦白后没料到他极力支持。所以,我这只“笨鸟”好歹是幸运的“笨鸟”。就这样,慢慢坚持下来,信心总算有了一些。考试过了,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我知道,这些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已经付出了足够的努力,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追求的过程是如此快乐。这种快乐就是把书放在枕边才能入睡的习惯,就是做题做到两眼发黑的地步,就是冥思苦想琢磨法条的深沉,就是在别人大谈电视剧时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定力……现在我在一家外资公司实习,工作中经常会用到考研复习时的知识,想不到我为考研的付出却在别处得到发挥。
    
    ——孙影  西南大学大四学生
    
    盲目比较会让考研得不偿失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没有主见的人,做什么事情都喜欢从众,过多顾虑别人的态度,让我吃了很多亏。考研的时候,我没有做详细的复习计划,而是关注别人的进度,以别人的进度来衡量要求自己。我觉得这样可以给自己一个方向,让自己不至于落在别人后面,但是结果很出乎我的意料。我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每次发现其他同学进度稍快了,心里就忐忑不安,郁闷和烦躁是家常便饭;而且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每一个知识点的时间长度也不同,我却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每个人的特殊性,让自己过得疲惫不堪……
    
    ——慧明  中央民族大学大四学生
    
    生活,需要坚强去面对
    
    几个月的考研生活让我感觉到:考研的人是要能抵挡住诱惑的。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同学们上网旅游享受生活,我却要在教室里独守孤灯;看着同学们奔波于职场,我还要在考研生活中挣扎,在餐厅挤在人堆中吃饭,怎么能让人心理平衡?自己本来就是一个意志不坚定的人,看着大家都穿着西服奔向招聘会,心里就会怀疑考研这根放长了的线真能钓到比别人大的鱼吗?于是也去借西服、领带、衬衫去招聘会找自信。几轮面试后才知道,找工作的兄弟姐妹们也不容易……这种煎熬与考研生活无异。所以不论怎样,生活,需要我们怀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去面对。
    
    ——东鹏 华中科技大学大四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