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议下放研究生学位授予权 强化自主创新
2013年03月05日
来源:腾讯大粤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的张波教授是一名新晋的全国政协委员,但却有着丰富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经验。张波教授的参政议政之路始于2002年,当时他的身份是广东省政协常委,2007年起他又当选广东省人大常委,直至今年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张波教授常说,他只是一名普通的高校基层工作者。作为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副院长,同时还是“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学科带头人,张波教授多年来一直耕耘于高校教学与科研的第一线。他这次提出的两个提案分别围绕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强化高校自主创新地位展开,均与高校教学与科研息息相关。“这两个问题其实一直存在于我心中,当选‘两会’代表后,我想讲的就是这些年来我在工作和研究中切身体会。”他认为自己的提案基于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更代表了广大一线高校教师的心声:希望能够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高校在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
“我的观点可能值得商榷,但我就是把问题提出来,提供一种思路,让大家都来考虑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张波教授说。
新晋全国政协委员:“我需要学习”
在十年的参政议政工作中,张波教授曾提出很多积极有效的提案,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广东省的教育和基本建设方面,其中不少议案在得到省领导的批示后都落实了。“广州地铁3号线五山站当初并没有在广州地铁站的修建规划之内,但我们认为不管是从人流量还是发展前景来看,这个地方都非常有必要修建地铁站,于是我们联名写了个提案把五山地铁站给争取下来了。”张波教授说。现在广州地铁3号线五山站,为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市第47中学等广大师生、市民提供了便捷的交通。
在张波教授看来,政协委员就要起到民众与政府沟通桥梁的作用。
“第一次参与全国范围的参政议政工作,我还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张波教授谦虚地表示。在他看来,全国政协所探讨的问题范围更广泛,议案也应更具代表性。“我需要学会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问题,也可以将我在地方层面思考的问题上升到全国的高度。”张波教授还表示,如何使提交的提案既具有广泛意义又具代表性,既非常重要又具有可操作性,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下放研究生学位授予权让高校良性竞争
研究生培养质量逐年下降是一直困扰着张波教授的一个问题。“现在的研究生追求职业设计,读研的目的比较复杂,并不单纯为了做学问,而带有功利性,因此研究精神势必受到影响。其次现在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规模不断扩大,良莠不齐,能够招研究生的高校也越来越多,这些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生的质量。”张波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针对这一现象,张波教授建议将现行的国家授予学位制度改为高校授予学位制度。张波教授认为国家授予学位制度的弊端在于国家层面的标准因为需要具有广泛适应性,所以一般较为宽松。“比如说有一类学校、二类学校、三类学校,那么规则肯定是以三类学校为标准的。”而他认为如果由每个学校自己来颁授学位,那么把关就会严格得多,因为各高校未免砸了招牌,必须抓质量,提高自身研究生的含金量。“让社会给不同高校的研究生‘打分’,从而让高校形成良性竞争。”张波教授解释道。
张波教授坚持现阶段要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从体制改革入手,说到这儿他特意宕开一笔提到了自己对近期人们非常关注的研究生自付学费问题的看法。“许多人认为这项制度的出台有利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但我则认为这一做法总体上来说是弊大于利。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一些‘混文凭’的学生考研、读研,但其实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对于那些确实希望或需要靠一纸文凭求职却无心做学问的人来说,就算是花点钱交学费也无所谓。”张波教授还强调这一做法很可能会影响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从前在评定奖助学金的时候,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意见非常重要,这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了监督和制约的作用,但如今完全由学生自己交费读研,容易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演化成一种‘买卖关系’。”
所以在张波教授看来,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单纯地靠诸如转移经济压力等较为表面的方式入手;而通过学位授予制度的改革,在若干年的运行后让高校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形成一个优胜劣汰的形势,是更加可行且有效的手段。
为高校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正名”
近年来,大力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成为了国家发展规划以及社会舆论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张波教授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好的趋势。“企业自主创新可以看到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其作用被不断强调,现在甚至有将自主创新直接狭隘化为企业式自主创新的苗头,使得高校自主创新地位不断被削弱。”张波教授对此感到非常担忧。
为此,张波教授决定在“两会”期间为高校自主创新地位“正名”。“高校自主创新和企业自主创新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高校的任务是做原始性、机理性创新,而企业只能做技术创新。”张波教授认为,如果不认清高校自主创新的作用和地位,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政策就会缺乏科学性,高校研究中的研究导向、知识力度、积极性和经费等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像近几年就出现这样一种现象,高校研究者在申请课题的时候,都一定要想方设法拉上一个企业,没法单独申请。这样下去,高校科研力量只会逐日萎缩。”
张波教授对于企业自主创新和高校自主创新的分工合作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企业直接面对市场,只能做技术创新,比如今天一个产品卖不出去面临倒闭那它可能换个市场或者采用‘拿来主义’换个工艺,而我们高校研究者不用直接面对市场,压力较小一点,可以静下心来运用知识、技术探究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能不能在原理性上颠覆思路、取得突破,从而在源头上解决问题。”
张波教授还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具体分析了忽视高校自主创新的危害。“比如早些年大力推广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到了去年却进入一个低谷,设备都卖不出去,投资无法得到回报,因为当时所有的产品都是从外面引进的,根本没有认真进行原始性的消化,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所以一旦这种技术被市场淘汰,我们自身又没有能力去改进,那么之前的投资也就泡汤了。”张波教授认为,如果我们一开始能把自主创新分成两部分,让高校自主创新和企业自主创新同步走,那么企业一旦遇到问题,高校就可以推动企业的技术上一个等级,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应对市场变化的挑战。
制度民主化让个体力量更强大
张波教授平时的科研教学和行政工作非常繁忙,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担任政协委员代表的热情与尽责。“政协这个平台主要作用就是参政议政,能够当选政协委员是国家、社会对我的认可和信任,所以必须着手调研、查阅资料,花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写出一份有分量的提案。”他认真地说。
张波教授非常珍视政协委员代表这个身份,因为个体的力量在他看来本是有限的,正是有了这种民主化的制度,让群众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诉求,才使得个体力量变得强大。(周玉 肖楚津)
张波教授常说,他只是一名普通的高校基层工作者。作为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副院长,同时还是“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学科带头人,张波教授多年来一直耕耘于高校教学与科研的第一线。他这次提出的两个提案分别围绕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强化高校自主创新地位展开,均与高校教学与科研息息相关。“这两个问题其实一直存在于我心中,当选‘两会’代表后,我想讲的就是这些年来我在工作和研究中切身体会。”他认为自己的提案基于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更代表了广大一线高校教师的心声:希望能够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高校在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
“我的观点可能值得商榷,但我就是把问题提出来,提供一种思路,让大家都来考虑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张波教授说。
新晋全国政协委员:“我需要学习”
在十年的参政议政工作中,张波教授曾提出很多积极有效的提案,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广东省的教育和基本建设方面,其中不少议案在得到省领导的批示后都落实了。“广州地铁3号线五山站当初并没有在广州地铁站的修建规划之内,但我们认为不管是从人流量还是发展前景来看,这个地方都非常有必要修建地铁站,于是我们联名写了个提案把五山地铁站给争取下来了。”张波教授说。现在广州地铁3号线五山站,为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市第47中学等广大师生、市民提供了便捷的交通。
在张波教授看来,政协委员就要起到民众与政府沟通桥梁的作用。
“第一次参与全国范围的参政议政工作,我还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张波教授谦虚地表示。在他看来,全国政协所探讨的问题范围更广泛,议案也应更具代表性。“我需要学会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问题,也可以将我在地方层面思考的问题上升到全国的高度。”张波教授还表示,如何使提交的提案既具有广泛意义又具代表性,既非常重要又具有可操作性,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下放研究生学位授予权让高校良性竞争
研究生培养质量逐年下降是一直困扰着张波教授的一个问题。“现在的研究生追求职业设计,读研的目的比较复杂,并不单纯为了做学问,而带有功利性,因此研究精神势必受到影响。其次现在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规模不断扩大,良莠不齐,能够招研究生的高校也越来越多,这些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生的质量。”张波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针对这一现象,张波教授建议将现行的国家授予学位制度改为高校授予学位制度。张波教授认为国家授予学位制度的弊端在于国家层面的标准因为需要具有广泛适应性,所以一般较为宽松。“比如说有一类学校、二类学校、三类学校,那么规则肯定是以三类学校为标准的。”而他认为如果由每个学校自己来颁授学位,那么把关就会严格得多,因为各高校未免砸了招牌,必须抓质量,提高自身研究生的含金量。“让社会给不同高校的研究生‘打分’,从而让高校形成良性竞争。”张波教授解释道。
张波教授坚持现阶段要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从体制改革入手,说到这儿他特意宕开一笔提到了自己对近期人们非常关注的研究生自付学费问题的看法。“许多人认为这项制度的出台有利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但我则认为这一做法总体上来说是弊大于利。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一些‘混文凭’的学生考研、读研,但其实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对于那些确实希望或需要靠一纸文凭求职却无心做学问的人来说,就算是花点钱交学费也无所谓。”张波教授还强调这一做法很可能会影响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从前在评定奖助学金的时候,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意见非常重要,这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了监督和制约的作用,但如今完全由学生自己交费读研,容易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演化成一种‘买卖关系’。”
所以在张波教授看来,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单纯地靠诸如转移经济压力等较为表面的方式入手;而通过学位授予制度的改革,在若干年的运行后让高校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形成一个优胜劣汰的形势,是更加可行且有效的手段。
为高校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正名”
近年来,大力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成为了国家发展规划以及社会舆论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张波教授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好的趋势。“企业自主创新可以看到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其作用被不断强调,现在甚至有将自主创新直接狭隘化为企业式自主创新的苗头,使得高校自主创新地位不断被削弱。”张波教授对此感到非常担忧。
为此,张波教授决定在“两会”期间为高校自主创新地位“正名”。“高校自主创新和企业自主创新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高校的任务是做原始性、机理性创新,而企业只能做技术创新。”张波教授认为,如果不认清高校自主创新的作用和地位,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政策就会缺乏科学性,高校研究中的研究导向、知识力度、积极性和经费等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像近几年就出现这样一种现象,高校研究者在申请课题的时候,都一定要想方设法拉上一个企业,没法单独申请。这样下去,高校科研力量只会逐日萎缩。”
张波教授对于企业自主创新和高校自主创新的分工合作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企业直接面对市场,只能做技术创新,比如今天一个产品卖不出去面临倒闭那它可能换个市场或者采用‘拿来主义’换个工艺,而我们高校研究者不用直接面对市场,压力较小一点,可以静下心来运用知识、技术探究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能不能在原理性上颠覆思路、取得突破,从而在源头上解决问题。”
张波教授还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具体分析了忽视高校自主创新的危害。“比如早些年大力推广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到了去年却进入一个低谷,设备都卖不出去,投资无法得到回报,因为当时所有的产品都是从外面引进的,根本没有认真进行原始性的消化,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所以一旦这种技术被市场淘汰,我们自身又没有能力去改进,那么之前的投资也就泡汤了。”张波教授认为,如果我们一开始能把自主创新分成两部分,让高校自主创新和企业自主创新同步走,那么企业一旦遇到问题,高校就可以推动企业的技术上一个等级,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应对市场变化的挑战。
制度民主化让个体力量更强大
张波教授平时的科研教学和行政工作非常繁忙,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担任政协委员代表的热情与尽责。“政协这个平台主要作用就是参政议政,能够当选政协委员是国家、社会对我的认可和信任,所以必须着手调研、查阅资料,花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写出一份有分量的提案。”他认真地说。
张波教授非常珍视政协委员代表这个身份,因为个体的力量在他看来本是有限的,正是有了这种民主化的制度,让群众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诉求,才使得个体力量变得强大。(周玉 肖楚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