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白学了谁之过
2012年11月19日
来源:青岛日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5岁的王晶晶考上某大学哲学系的研究生后,她的父母摆了场酒席请亲戚朋友吃饭。她是家族里第一个考上研究生的孩子,王晶晶清晰地记得大家看她父母时流露出的羡慕神情。可在她硕士毕业后,她的父老乡亲们却没有心情再赞美她,因为3年后,她成为家里第一个失业的人。王晶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看见我,很多人就会想我的研究生白上了。”(11月15日 《燕赵都市报》)
一组来自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数据不可回避、令人警醒:2005年,我国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人。自此,直到2009年,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09年至2011年,连续3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不及本科生。以江苏为例,2011年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就业率为86.62%,本科生为90.30%,专科生为94.10%,研究生就业率低于专科生就业率近8个百分点。看来,我国研究生培养不是没有问题,而是出大问题了。
众所周知,2012年我国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达584416人,其中硕士生517200人。与2003年的26万多人相比,10年间翻了一番,而高校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科研经费是否相应翻倍?如果一味追求数量增加,规模的扩大,眼前的利益,却没有培养制度和教育内容,即便再勤奋、再刻苦的研究生最终在就业面前也会碰壁。
面对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社会对人才结构的新需求,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是否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研究生培养的专业与课程结构一成不变,那么即便勤奋努力、心无旁骛的研究生也无法适应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当务之急,一方面高校要摒弃急功近利办学观,增强高校毕业生适应市场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应加强导师一对一辅导检查,增强导师的引导功能,让研究生真正成为术业有专攻的人。同时职能部门还应加强研究生的就业培训和指导,提升研究生求职技能,正确处理好就业形势、社会需求与自我能力之间关系。
一组来自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数据不可回避、令人警醒:2005年,我国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人。自此,直到2009年,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09年至2011年,连续3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不及本科生。以江苏为例,2011年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就业率为86.62%,本科生为90.30%,专科生为94.10%,研究生就业率低于专科生就业率近8个百分点。看来,我国研究生培养不是没有问题,而是出大问题了。
众所周知,2012年我国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达584416人,其中硕士生517200人。与2003年的26万多人相比,10年间翻了一番,而高校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科研经费是否相应翻倍?如果一味追求数量增加,规模的扩大,眼前的利益,却没有培养制度和教育内容,即便再勤奋、再刻苦的研究生最终在就业面前也会碰壁。
面对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社会对人才结构的新需求,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是否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研究生培养的专业与课程结构一成不变,那么即便勤奋努力、心无旁骛的研究生也无法适应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当务之急,一方面高校要摒弃急功近利办学观,增强高校毕业生适应市场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应加强导师一对一辅导检查,增强导师的引导功能,让研究生真正成为术业有专攻的人。同时职能部门还应加强研究生的就业培训和指导,提升研究生求职技能,正确处理好就业形势、社会需求与自我能力之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