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研究生规模10年翻番 近3年就业率低于本科生
2012年10月22日
来源:成都晚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记者昨日从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获悉,该中心刚刚完成的“中国研究生教育与学科专业评价”课题显示,目前我国有30多所高校每年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和在校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部分已超过本科生。
2012年,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规模7704人,已超过本科生7650人的招生计划。华中科技大学今年研究生招生规模7652人,本科生7500人。北大清华两校的研究生总数已超过本科生,其中清华大学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为0.61:1。2013年,全国高校的这一趋势还将扩大。
研究生扩招始于2003年,当年全国高校共招收研究生26万人,今年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则达584416人,10年间翻了一番。然而,近年来,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09年至2011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连续三年低于本科生。
扩招还使得高校原本不“富裕”的师资捉襟见肘。2008年,五年一次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表示,我国15.7%的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10人以上(含10人),还有近1%的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20人以上,甚至达到30人。而美国高校中每个导师同时指导的研究生人数一般为2—3人,5—6人就已属较高水平。
新闻分析 研究生难就业,扩招惹的祸?
近日,一则报道引发热议: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苗卫芳毕业后,没能找到理想中的“铁饭碗”工作,最终回到村里种地。其父苗风山气得服毒自尽,幸而被抢救。曾经全村的骄傲如今却成为村民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双重扩招,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就业难问题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研究生就业难到底根源何在?
研究生就业难,在于当前教育制度的缺陷。在招生规模扩大的同时,高校的教育资源没有同步增长、提高。这样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到底有多少含金量,是否真正称得上是科研型人才?许多用人单位都打上问号。
研究生就业难,更多还在于自身定位不准,好高鹜远,而实际操作能力又不能适合用人单位的需求。比如,有些用人单位经过实践发现,一些研究生根本不是他们需要的人才,论动手能力甚至赶不上高职生。
研究生就业难,还在于当前的专业设置和教育模式没有根据社会需要进行适当调整。随着近年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等提供的学术性岗位逐年减少,很多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必然面临就业难题。
2012年,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规模7704人,已超过本科生7650人的招生计划。华中科技大学今年研究生招生规模7652人,本科生7500人。北大清华两校的研究生总数已超过本科生,其中清华大学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为0.61:1。2013年,全国高校的这一趋势还将扩大。
研究生扩招始于2003年,当年全国高校共招收研究生26万人,今年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则达584416人,10年间翻了一番。然而,近年来,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09年至2011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连续三年低于本科生。
扩招还使得高校原本不“富裕”的师资捉襟见肘。2008年,五年一次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表示,我国15.7%的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10人以上(含10人),还有近1%的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20人以上,甚至达到30人。而美国高校中每个导师同时指导的研究生人数一般为2—3人,5—6人就已属较高水平。
新闻分析 研究生难就业,扩招惹的祸?
近日,一则报道引发热议: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苗卫芳毕业后,没能找到理想中的“铁饭碗”工作,最终回到村里种地。其父苗风山气得服毒自尽,幸而被抢救。曾经全村的骄傲如今却成为村民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双重扩招,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就业难问题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研究生就业难到底根源何在?
研究生就业难,在于当前教育制度的缺陷。在招生规模扩大的同时,高校的教育资源没有同步增长、提高。这样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到底有多少含金量,是否真正称得上是科研型人才?许多用人单位都打上问号。
研究生就业难,更多还在于自身定位不准,好高鹜远,而实际操作能力又不能适合用人单位的需求。比如,有些用人单位经过实践发现,一些研究生根本不是他们需要的人才,论动手能力甚至赶不上高职生。
研究生就业难,还在于当前的专业设置和教育模式没有根据社会需要进行适当调整。随着近年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等提供的学术性岗位逐年减少,很多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必然面临就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