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就业率三年低于本科生 透露什么信息

2012年07月17日 来源:羊城晚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硕士就业率三年低于本科生
    
    专家称部分高校导师制形同虚设,研究生规模扩张但质量没有相应跟上
    
    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为584416人(硕士生517200人,博士生67216人),十年间翻了一倍。然而,这边招生火爆,那边就业却不容乐观。
    
    从2009年至2011年,硕士生的就业率不及本科生。有大学老师表示,从市场来看,供需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来自《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显示,2005年,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自此直到2009年,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09年和2010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不及本科生。
    
    另外,根据一份来自江苏省人才市场的统计,2011年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就业率为86.62%,本科生为90.30%,专科生为94.10%,研究生就业率低于专科生就业率近8个百分点。有更多教育界人士担心,如果研究生扩张没有与质量提高相挂钩,结局可能是灾难性的。
    
    有专家直言,在部分高校,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其实都没有做好迎接大批量研究生的准备工作。一方面,有些学校办学条件不够,相关管理跟不上,尤其是质量无法跟上研究生规模的膨胀,有些导师甚至直接带几十甚至几百人的研究生,研究生的导师制形同虚设。
    
    长期关注研究生教育的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葛剑平直言,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三大弊病:一是大学科研能力差,二是“产学研”链条断裂,三是缺乏双师型导师。
    
    “研究生就业率”透露什么信息
    
    今年,我国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为58万人,比十年前翻了一倍。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从2009年到2011年,硕士生的就业率连续三年低于本科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7月16日)
    
    对很多中国学子来说,读研既是为了增加就业筹码,也是一种“曲线就业”方式。但现实却与理想存在落差。这种现象看上去有些奇怪,略加分析似又在情理之中。
    
    首先,从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来说,无论经济如何发展,终究是平凡的工作岗位远多于高端的工作岗位,社会对普通人才的需求量远大于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于是我们看到,不仅本科生就业率高于硕士生,而且专科生的就业率也高于本科生;同时我们看到,一边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一边却是各地都面临着“民工荒”。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农民工的就业难度依次递减,都是基于同一个道理:工作岗位越高端,所需就业人数越少。
    
    其次,连年扩招,一些地方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却没有跟上,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前几年,人们爱用“一只茶壶九只杯子”来形容研究生扩招,最近几年,情况似仍没有太大改观。在一些学校,研究生看上去比本科生多读了几年书,实际上只是多上了一年多的课,然后就忙于写论文、找工作,如此,部分研究生的学识、能力,并不比本科生强多少。
    
    再次,对于研究生来说,辛苦多读了几年书,他们对就业的期望值自然较高,但基于前述两点原因,结果往往是期望越高、适配范围越窄。本科生就业更容易放下身段,他们更愿意找个工作先干着。研究生却未必愿意随便“屈就”。而对用人单位来说,招用研究生不仅要支付更高的薪资,而且担心研究生的可塑性或工作热情反而不如本科生,当某项工作本科生即可胜任,就未必要招研究生了。“唯学历论”日益淡化,用人单位变得越来越务实。
    
    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虽然并不奇怪,但不等于说合理,它更像是一记警钟:必须认真思考现在的研究生培养规模,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同时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在不同层次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