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难就业不全怪扩招
2012年07月17日
来源:观点中国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我国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比十年前翻了一番,而就业率连续下降,2009年和2010年硕士生就业率不及本科生。很多人考研是为找称心的工作,但扩招后遗症又在削弱研究生的竞争力,学生科研能力差,导师制形同虚设。(据7月16日中广网)
前几年社会就业困难之际,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教育部于是实施研究生扩招计划,意图通过延缓部分学生毕业时间,来缓解就业压力,同时还能增加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生在逐年扩招,可就业难的现象并未因此缓解,甚至出现了新的问题。
就业难于是扩招研究生,而研究生多了导致就业更难,水多了加面的方案,并未触及到问题核心,反倒陷入死循环状态,让就业与扩招之间的死结越来越难解脱。自2010年以来,考研规模连续第三年以超过10万人的速度增长,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生总人数已达到169.6万人。而讽刺的是,2009年至2011年,研究生就业率却连续三年低于本科生,不啻给“考研热”浇了一盆凉水。
对于众多一心考研的学生来讲,其目的并非出于学习兴趣,而是为了在就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获得一个较高的学历,从而求得一份好工作,好的收入。但是,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研究生与导师的比例严重失调,一个导师带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的情况非常普遍,如此僧多粥少的局面,导师怎能确保带好每一个学生。而且,时下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也比以前疏远很多,有的直接以“老板”来称呼导师,导师热衷于拉项目、做生意,学生变成了给导师打工,又如何能把学习搞好。
如此诸多怪现象,造成研究生的素质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也使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而要想改变研究生扩招的困境,就得先从解决就业问题入手,让学生看到未来职业发展前景,不再纠结于学历高低。
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上呈现出“招工荒”与“找工难”并存的悖论,一边是工厂招不到足够的人手、招不到熟练的技术人才,另一边则是大批毕业生面临找工作难、毕业即下岗的窘况。这是产业发展与教育资源未能对接所造成的局面,普通大学占有过多资源,普通专业的毕业生供过于求,而适合产业的高等职业学校发展不足,不能提供大量优秀的专业性技术人才。
因此,需要改变教育资源投入失衡的现象,减少对普通大学、常规专业的投入,加大对高等职业学校的投入,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培养产业急需的技术人才。同时,给予高等职业学校与普通大学平等地位,改变文凭歧视政策,让技术人才同样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此,在社会逐步取消唯文凭论英雄,转为以能力论人才的时候,教育失衡的局面也会随之调整,学生也就不必过度追求文凭,而是根据职业兴趣选择人生发展。
前几年社会就业困难之际,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教育部于是实施研究生扩招计划,意图通过延缓部分学生毕业时间,来缓解就业压力,同时还能增加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生在逐年扩招,可就业难的现象并未因此缓解,甚至出现了新的问题。
就业难于是扩招研究生,而研究生多了导致就业更难,水多了加面的方案,并未触及到问题核心,反倒陷入死循环状态,让就业与扩招之间的死结越来越难解脱。自2010年以来,考研规模连续第三年以超过10万人的速度增长,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生总人数已达到169.6万人。而讽刺的是,2009年至2011年,研究生就业率却连续三年低于本科生,不啻给“考研热”浇了一盆凉水。
对于众多一心考研的学生来讲,其目的并非出于学习兴趣,而是为了在就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获得一个较高的学历,从而求得一份好工作,好的收入。但是,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研究生与导师的比例严重失调,一个导师带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的情况非常普遍,如此僧多粥少的局面,导师怎能确保带好每一个学生。而且,时下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也比以前疏远很多,有的直接以“老板”来称呼导师,导师热衷于拉项目、做生意,学生变成了给导师打工,又如何能把学习搞好。
如此诸多怪现象,造成研究生的素质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也使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而要想改变研究生扩招的困境,就得先从解决就业问题入手,让学生看到未来职业发展前景,不再纠结于学历高低。
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上呈现出“招工荒”与“找工难”并存的悖论,一边是工厂招不到足够的人手、招不到熟练的技术人才,另一边则是大批毕业生面临找工作难、毕业即下岗的窘况。这是产业发展与教育资源未能对接所造成的局面,普通大学占有过多资源,普通专业的毕业生供过于求,而适合产业的高等职业学校发展不足,不能提供大量优秀的专业性技术人才。
因此,需要改变教育资源投入失衡的现象,减少对普通大学、常规专业的投入,加大对高等职业学校的投入,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培养产业急需的技术人才。同时,给予高等职业学校与普通大学平等地位,改变文凭歧视政策,让技术人才同样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此,在社会逐步取消唯文凭论英雄,转为以能力论人才的时候,教育失衡的局面也会随之调整,学生也就不必过度追求文凭,而是根据职业兴趣选择人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