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就业率”透露什么信息
2012年07月17日
来源:羊城晚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今年,我国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为 58 万人,比十年前翻了一倍。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从2009年到 2011年,硕士生的就业率连续三年低于本科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7月16日)
对很多中国学子来说, 读研既是为了增加就业筹码,也是一种“曲线就业”方式。
但现实却与理想存在落差。 这种现象看上去有些奇怪,略加分析似又在情理之中。
首先,从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来说,无论经济如何发展,终究是平凡的工作岗位远多于高端的工作岗位,社会对普通人才的需求量远大于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
于是我们看到,不仅本科生就业率高于硕士生, 而且专科生的就业率也高于本科生;同时我们看到,一边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一边却是各地都面临着“民工荒”。
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农民工的就业难度依次递减,都是基于同一个道理:工作岗位越高端,所需就业人数越少。
其次,连年扩招,一些地方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却没有跟上,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前几年,人们爱用“一只茶壶九只杯子”来形容研究生扩招,最近几年,情况似仍没有太大改观。 在一些学校,研究生看上去比本科生多读了几年书,实际上只是多上了一年多的课, 然后就忙于写论文、找工作,如此,部分研究生的学识、能力,并不比本科生强多少。
再次,对于研究生来说,辛苦多读了几年书, 他们对就业的期望值自然较高,但基于前述两点原因,结果往往是期望越高、适配范围越窄。本科生就业更容易放下身段,他们更愿意找个工作先干着。 研究生却未必愿意随便“屈就”。而对用人单位来说,招用研究生不仅要支付更高的薪资,而且担心研究生的可塑性或工作热情反而不如本科生,当某项工作本科生即可胜任,就未必要招研究生了。“唯学历论”日益淡化,用人单位变得越来越务实。
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虽然并不奇怪,但不等于说合理,它更像是一记警钟:必须认真思考现在的研究生培养规模,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同时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在不同层次的投入。(浦江潮)
对很多中国学子来说, 读研既是为了增加就业筹码,也是一种“曲线就业”方式。
但现实却与理想存在落差。 这种现象看上去有些奇怪,略加分析似又在情理之中。
首先,从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来说,无论经济如何发展,终究是平凡的工作岗位远多于高端的工作岗位,社会对普通人才的需求量远大于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
于是我们看到,不仅本科生就业率高于硕士生, 而且专科生的就业率也高于本科生;同时我们看到,一边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一边却是各地都面临着“民工荒”。
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农民工的就业难度依次递减,都是基于同一个道理:工作岗位越高端,所需就业人数越少。
其次,连年扩招,一些地方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却没有跟上,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前几年,人们爱用“一只茶壶九只杯子”来形容研究生扩招,最近几年,情况似仍没有太大改观。 在一些学校,研究生看上去比本科生多读了几年书,实际上只是多上了一年多的课, 然后就忙于写论文、找工作,如此,部分研究生的学识、能力,并不比本科生强多少。
再次,对于研究生来说,辛苦多读了几年书, 他们对就业的期望值自然较高,但基于前述两点原因,结果往往是期望越高、适配范围越窄。本科生就业更容易放下身段,他们更愿意找个工作先干着。 研究生却未必愿意随便“屈就”。而对用人单位来说,招用研究生不仅要支付更高的薪资,而且担心研究生的可塑性或工作热情反而不如本科生,当某项工作本科生即可胜任,就未必要招研究生了。“唯学历论”日益淡化,用人单位变得越来越务实。
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虽然并不奇怪,但不等于说合理,它更像是一记警钟:必须认真思考现在的研究生培养规模,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同时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在不同层次的投入。(浦江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