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政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2008年05月21日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根据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中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马克思将资本家的预付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它准确地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它的基本形式有两种: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剩余价值的生产有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各个个别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剩余价值分别采取了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这样的四种转化形式,这几种转化形式反映了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时的矛盾。
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大阶段。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形成垄断。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成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经济基础。垄断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没有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加剧。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范围内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但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
资本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在它产生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都有其历史进步性。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也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随之不断调整,从单个资本到股份资本,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在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和调节。资本主义虽然在其自身的矛盾运动中不断进行着自我扬弃,但其历史进程表明,它必然会向着更高一级的社会形态过渡。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