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学习高效率 过来人传授考研“成功秘笈” 2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各科复习的安排大体如下:
数学
前期(9月~11月) 以课本及市面上流行的“复习全书”为主,虽也做题,但主要是课后题这类有助于理解单独知识点的习题;进入12月以后,则开始以真题、模拟题这样的套题为主,按实际的考试时间(8:30~11:30),每天一套,穿插适时的总结与复习,一直到考前40多天时间里共计做了38套完整的题。而个人感觉,这正是数学解题能力提高最大的几十天(当然是建立前几个月充分进行知识点梳理基础之上的)。
专业课
与数学比较相似,前期以看书理解为主,后期开始做题提高。
政治
主要分三个阶段:首先是通读《大纲解析》,做全面系统的了解,还原本科学习时掌握的部分知识;然后参加辅导班,在班上进行已学知识的强化、补充;最后结合理论与时事热点联系书本知识没,进行有重点的记忆。
英语
至于英语,我本来分给她的时间也不多,前期主要强化了一下单词,把没有记牢的提出进行了重点记忆;中期穿插适当的阅读训练,主要目的也是强化单词;最后20天左右隔天下午做一套真题,“找找感觉”,也就完成了复习。
具体反映到时间表上,后期复习时上午仍然是数学时间,只是如前所述,内容发生了变化;下午也仍以专业课为主,最后20天才隔天用一个多小时做一套英语真题(没写作文)。而晚自习的内容是整个复习中变动最大的:9月以看政治、记英语单词为主,中间约3个月里经常会进行数学、专业课的复习,政治英语在这一阶段用时相对较少,而最后一个月,几乎每晚都是在记政治。
2.复习过程中的心态调整
考研,与其说是知识的与能力的选拔,倒不如说是毅力的比拼。考研的日子及其乏味,生活极其单调,连我这个大学四年里有一大半课余时间是在自习室度过的患有“习惯性自习症”的人都不免觉得厌烦。而良好的心态又恰恰是保持较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即使有再完备的复习计划,若常常没有心情去执行,也是没有用的。因此,注意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从复习开始一直坚持到最后是考研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复习过程中出现心情的波动是很正常的,完不成计划、题不会做等等通常会让人产生挫败感,有些人也会因此越来越没信心,甚至放弃考研。应对方法其实也比较简单,只要计划定制得比较有弹性即可,切不可把每天、每周都排得满满的,要流出些机动时间和休息、调整的时间;再就是复习时最好不要过分关注结果,整天想着自己能得多少分、到底能不能过关之类,只要心平气和地把每个知识点理解好、掌握好,有个好结果是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