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背后的坚强:献给所有在职考研者

2008年04月25日 来源:新浪考试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直到2007年12月份,专业课和数学的10年真题在不看答案的情况下做了大概6遍,微积分、线代、概论的教材反复翻了3遍。专业课由于我上大学这两门课学的还可以,再就是我的工作本身就是实践,所以专业课复习的比较快,有些题目没有看教材也还记得如果去做。从12开始每天早上略看《任汝芬的政治复习指南》 和时事政治材料。

    2008年1月份到考前主要是看了时事政治、英语作文、数学教材(重点是公式)和专业课教材(重点是计算机专业名词解释和填空题)。

    初试复习中我的时间本来就很少,所以我各科都是直奔重点和必考的知识点,数学和专业的复习时间占总时间的比重最大,其次是英语,次之是政治。

    由于是在职考研,似乎压力很小,考试时正常发挥也没有考虑其他的事情。只是在考前请了2天假,调整了一下。看完后感到英语答的不理想,由于我报的学校是自主划线,3月初就公布了成绩和复试的情况,总分考了333分,不高,总排名39中等偏下一点点(一共招48人左右)。所以3月份成绩出来后一周我就办理了离职手续,因为复试需要材料,再就是我的初试成绩并不高,复试必须认真准备。(此时新劳动合同法已经实施了,不需要再缴纳高额的违约金了,这应该算是意外的惊喜吧。)

    之后就是复试,复试笔试专业课两门120分,面试100分(包括英语)。经过半个月左右的复习,我的复试笔试成绩排在了第12名,面试排在了第2名(补充:有工作经验在面试时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计算机这个学科,实践性较强),复试很公平很透明。最后初试成绩加上复试成绩排总榜,就这样我被录取了。

    回首过去的差不多10个月的时间里,感到了一丝幸运、工作上的压力、复习的困难压的我喘过气来,在学校公布了录取名单后我去海边玩了一个星期。我要真诚的感谢考研论坛的研友们的支持和鼓励,以上我把自己的情况简单介绍了一下,希望能给以后考研的战友,尤其是在职参加全国统考的战友,带去一份信心和鼓励,踏踏实实把每道真题搞明白,认认真真的总结,高效的利用时间,多一份自信,就有成功的机会!

上一页